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创新探索
赵敏
宁夏第一建筑有限公司第十五分公司 750000
引言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政工工作作为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凝聚员工力量、塑造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员工日益多元化的思想需求,传统的政工工作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新要求。因此,如何创新国有企业政工工作,成为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物质强,更要精神强,惟有精神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从弘扬传统、家国情怀、应对挑战、产业兴国等4 个方面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新注解,对国有企业在统一思想、凝聚斗志上做出了方向性指引。国有企业只有把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实了,才能真正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进车间、进班组、进一线,才能为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强大思想动力。新形势下,扎实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推动职工与企业改革发展同心同向、同频共振。
2 国有企业政工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员工思想多元化冲击传统政工模式
在信息爆炸时代,员工通过互联网等多元渠道接触海量信息,其价值观与思维方式愈发多元化。年轻员工追求个性与自我价值实现,对传统的说教式政工工作兴趣缺缺;资深员工则更关注企业发展前景与自身职业稳定性,需求差异显著。传统政工工作内容与方式较为单一、标准化,难以契合不同员工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无法深入员工内心,引发情感共鸣,致使政工工作实效性大打折扣。
2.2 企业文化与员工个人价值融合困难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能增强员工归属感与认同感。但在现实中,部分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浮于表面,未充分考虑员工个人价值诉求。企业强调集体利益与长远目标,员工则更注重自身职业发展、收入待遇及工作环境等切身利益。当企业文化无法与员工个人价值有机融合,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与工作积极性易受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人才流失,阻碍企业持续发展。
2.3 政工工作方式滞后于时代发展
当前,部分国有企业政工工作仍依赖传统的会议传达、文件学习等方式,形式枯燥、缺乏互动性。在快节奏的现代工作环境下,员工工作压力大、时间碎片化,难以全身心投入这类耗时低效的政工活动。同时,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在员工生活与工作中广泛渗透,传统政工工作方式未能充分借助新媒体优势,信息传播速度慢、覆盖面窄,无法及时、精准地向员工传递政工信息,导致政工工作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持续下降。
3 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创新策略
3.1 创新政工工作方式
(1)借助新媒体技术,打造多元政工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政工工作平台。创建企业政工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账号,定期推送时事政治、政策解读、企业文化故事等内容,以图文、短视频、音频等形式呈现,增强内容的趣味性与可读性。开发企业内部政工APP,设置在线学习、交流论坛、意见反馈等功能模块,方便员工随时随地学习政工知识、交流思想心得。例如,利用直播技术开展线上政工讲座、主题党日活动,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扩大政工活动参与度。(2)开展互动式、体验式政工活动。摒弃传统灌输式教育,采用互动式、体验式教育方法。组织主题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员工在参与过程中深入思考、主动学习。开展实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企业优秀项目现场等体验式活动,让员工亲身感受革命精神与企业发展成就,增强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例如,举办“我与企业共成长”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员工分享自身在企业发展中的经历与感悟,激发员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2 增设跨文化培训与团队协作项目,提升国际化项目的适应性
随着国有建筑企业在国际化项目中的参与不断增加,政工干部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有助于应对海外项目中的文化差异,还能促进团队合作。企业可以定期举办“跨文化培训”,帮助政工干部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与风俗习惯,有效减少文化冲突。例如,某建筑央企在承接非洲项目时,通过组织“非洲文化工作坊”,使政工干部熟悉当地文化,避免了误解的发生。同时,企业还可策划跨文化线上交流活动,增强国内外员工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协作,提升项目的团队凝聚力。
3.3 多元活动,丰富党建形式
首要之举是设立周期性的专题学习平台,邀请在党建、管理学及行业先锋领域的权威人士,为员工带来前沿的讲座,激发员工的求知欲望,扩展他们的认知领城。其次,强调沟通互动,通过定期举办研讨会、互动论坛等,创建党员与普通员工交流的平台,激励他们在探讨企业发展策略、管理技巧和创新理念等主题时进行深度交流,促进不同观念的碰撞与融合。为了满足员工的全面发展需求,可制定全面的培训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不仅聚焦于职业技能增进和职业路径规划,还包括了党建理论的学习,目标在于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市场适应性。再其次,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应利用各种艺术活动,如书画展示、艺术竞赛、音乐会等,既为员工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又在无形中提升员工的审美素养,增强团队内的友谊与团结精神。同时,注重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可通过组织体育竟赛,例如篮球、羽毛球、棋艺比赛等,旨在让员工在体育活动中锻炼体魄,培养协作精神,从而加强党组织的向心力。最后,应大力提倡党员投身社会服务。我们鼓励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和公益活动,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塑造积极的社会形象,达到党建工作与企业进步的和谐统一。
3.4 创新工作平台
(1)构建一体化政工工作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集信息管理、教育培训、互动交流、考核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政工工作平台。通过平台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实现政工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2)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阵地:在加强线上平台建设的同时,注重线下教育阵地的打造。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展厅、党员活动室、职工书屋等线下场所,为员工提供学习、交流和活动的空间。将线上线下资源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政工工作教育体系。
结语
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创新是适应时代发展和企业自身需求的必然选择。通过创新工作理念、方法、平台和机制,可以提高政工工作的实效性,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国有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探索和实践政工工作创新之路,推动政工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 奚家亮 , 刘力锐 . 数字形式主义生成逻辑及消解路径———基于“压力型体制 - 技术执行偏差”框架的理论阐释 [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24,(6).
[2] 孙玉栋 , 席毓 . 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容建构和路径探讨[J]. 中国行政管理 ,2020,(2)
3] 冯志峰 . 严密党的组织体系 : 历史进程、科学标准与创新进路[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