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高校党建“五融五促”的实践创新研究

作者

徐晓宇 何宛瑾

湖南大学 湖南省长沙市 410082

一、背景与内涵

当前高校党建工作正处于从 " 有形覆盖 " 向 " 有效覆盖 " 转型的关键阶段,但传统党建模式在理工科院系面临着组织生活形式化、作用发挥边缘化、考核评价模糊化等现实困境。教育部 2023 年高校党建专项调研显示, 67.4% 的理工科院系存在党组织活动与学科建设脱节、党员参与积极性递减、考核评价流于形式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党建模式未能有效回应新时代师生群体的现实需求,也未能充分激活学科特色所蕴含的政治引领潜能。

化学化工学院党委立足化学学科特色,创造性提出" 化学反应式" 党建工作理念,其核心内涵在于借鉴化学反应中" 键合- 催化-转化 " 的基本原理,通过构建活化能降低机制(制度创新)、寻找合适催化剂(载体创新)、控制反应条件(环境营造),实现党建工作与其他领域的深度 " 键合 "。具体而言," 五融五促 " 模式将党的政治优势作为 " 反应物 ",通过五个维度的 " 催化反应 ":在科研领域建立活化能降低的 " 双组共建 " 机制,在文化建设中开发特色 " 催化剂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构建" 缓冲体系",在就业指导环节打造" 协同反应平台",在体育运动方面创新" 能量转化" 项目,最终生成高质量发展的" 产物"。这种将学科方法论创造性转化为党建工作方法的创新实践,为新时代高校党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路径。

二、实践路径

化学化工学院 " 五融五促 " 党建模式以系统性思维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该模式立足化学学科特色,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学院发展的各个关键环节,形成了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五大领域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打造特色载体、构建保障体系,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的同频共振,为破解高校党建与业务 " 两张皮 " 问题提供了实践样本。

1、党建领航科研创新,催化发展动能。在科研创新领域,学院建立了 " 课题组 + 党支部 " 共建机制,将学院的课题组按照学科方向重组党支部,实行 " 学术 PI+ 党建 PI" 双负责人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分析 04 党支部在老师的号召下,参与到新冠检测试剂盒的研发,研发出一款便携式检测试剂盒。该事迹先后获得人民网、全国高校思政网的报道,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科研创新的深度结合。

2、党建厚植文化根基,聚合精神力量。在文化建设方面,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打造了系列特色育人载体。学院研究生用微观镜头向大家展示了化学背后的极致浪漫,“微镜头下的化学”摄影展收录在《中国研究生》杂志的“微镜头下的化学之美”一文中。学院党委组织的“红韵本草,化育初心”活动将将中药药理知识与药膳制作实践结合,推动形成 “以文化人、以专业报国” 的良好校园氛围。这些创新举措有效增强了文化育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党建呵护心理健康,缓冲成长压力。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院构建了具有学科特色的 " 缓冲防护体系 "。首创的 " 化学心理健康实验室 " 开发出 " 实验操作减压法 ",建立的 "pH 值 " 心理监测系统预警准确率达 92% ,实施的" 分子结对" 计划为心理关注学生提供全方位支持,将严谨的化学思维与温暖的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开创了理工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范式。

4、党建赋能就业指导,络合职业发展。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学院打造了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与中石化、宁德时代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党建联建关系,创新实施 " 五步反应法 " 就业指导体系,构建毕业生发展跟踪机制。2024 届学院研究生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到 100% ,本科生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到 90.4% 。

5、党建激发运动活力,键合身心健康。在体育运动方面,学院创新设计了 " 能量转化 " 运动项目。开展了一系列“党建引领学党史”主题党日活动 ,例如“红色足迹·湖大印记”红色趣味运动会、“砥砺前行开新篇| 岳麓山登山集章”活动、橘子洲“探索红色记忆”党建活动、“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活动等,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体育运动实践。

三、成效与启示

" 五融五促 " 模式实施四年来取得显著成效。在硬性指标方面,学院国家级科研项目从 15 项增至 38 项,党员教师主持比例达 82% ;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从 15.2% 降至 5.8% ;毕业生赴西部和重点行业就业人数增长3 倍。在软实力建设方面," 化学家精神" 讲座覆盖3.5 万人次,原创文化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 15 项,学院党委获评获评“湖南省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 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这些实践带来三点重要启示:一是建立具有学科特色与符合党建要求的转化机制,如将科研团队的组会制度改造为 " 政治理论学习会 + 学术研讨会 " 的复合形式;二是要开发具有 " 催化活性 " 的工作载体,通过文化活动等载体增强凝聚力;三是需构建长效机制,学院制定的《党建品牌建设标准》细化62项具体指标。该模式的局限性在于对学科特色的依赖性较强,在文科类院系推广时需调整表达方式,但其 " 融促结合 " 的核心方法论对各类高校均有借鉴价值。

四、结语

化学化工学院 " 五融五促 " 党建模式的创新实践,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该模式通过将学科特色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实现了从形式融合到实质融合的转变,彰显了党建引领发展的强大动能。未来,建议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完善评估体系,加强经验推广,让这一创新模式在更广范围内产生示范效应,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红波 . 高校大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五融五促”模式为例 [J]. 大庆社会科学 ,2023,(04):96-99.

[2] 张瑊 , 刘宏伟 .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4,(12):32-34.

[3] 牛磊磊 .“样板支部”创建视角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品牌建设创新 [J]. 南方论刊 ,2024,(01):60-62.

[4] 刘文献 . 以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提升党建质量的路径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18):52-54.

[5] 黄宝印 , 陶好飞 , 蔡永明 . 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价值意蕴、评价探索及实践进路 [J]. 思想教育研究 ,2024,(05):138-143.

[6] 龚文德 . 样板党支部创建视域下高校党支部组织力提升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2,(19):42-44.

[7] 刘素贞 . 新时代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探析 [J]. 思想理论教育 ,2021,(11):78-82.

[8] 郭方 , 魏雪晨 . 新时代高校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意义及路径[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60(04):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