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潘蕾伊
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 新疆 克拉玛依 833699
引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深度融合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重要特征。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既是坚持党的领导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选择。但当前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经验总结和实践探索层面,缺乏系统的理论建构。构建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体系对深化党建理论创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有重要意义。理论体系构建要立足中国实践,融合多学科理论资源,形成具有解释力和指导力的理论框架。
一、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逻辑
(一)党的领导在企业文化中的本质规定
党的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里的地位有本质规定性,这源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领导,必然会延伸到企业文化建设这一领域。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集中体现,承载着意识形态功能与价值导向作用。党的领导通过价值引领、制度嵌入和组织保障等方式,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1]。这种本质规定性体现在企业文化政治属性、社会责任和发展方向等多维度,构成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区别于西方企业文化根本标志。
(二)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必然性分析
从实践这个维度来说,党组织政治组织群众工作优势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独特资源。通过规范化实施“三会一课”制度以及系统化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建工作为企业文化注入红色基因与时代内涵。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攻关队等载体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生产经营一线得以充分发挥,形成“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文化氛围。党组织借助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方式,不断增强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党组织建设与企业文化两者融合发展成为新时代企业发展必然选择。
二、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框架
(一)本体论维度:党建在企业文化中的核心定位
党建在企业文化里的核心定位呈现为价值内核、精神支柱与发展引擎这三重属性相统一。作为价值内核党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成企业根本价值遵循以确保企业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作为精神支柱党建借助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传承等方式给企业文化注入红色基因和精神力量。作为发展引擎党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凝聚发展共识并且优化资源配置来推动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深度融合。这种核心定位决定党建并非企业文化的外在附加而是内在构成要素,党建的强弱会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品质和效能。
(二)认识论维度:党建文化的生成规律与演进机理
党建文化生成是遵循从政治认同到文化自觉递进规律的,在政治认同阶段企业成员借助党员教育培训、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课宣讲等形式来形成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与认同。在价值内化阶段党的价值理念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劳动竞赛等实践活动以及制度设计和行为规范等途径逐步转化为企业成员的价值共识和行为自觉。在文化自觉阶段党建理念与企业实践通过党员创新工作室、党支部结对帮扶、党建品牌创建等载体深度融合进而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党建文化体系。
(三)方法论维度:党建引领的实践范式与操作逻辑
操作逻辑按照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融合、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融合、刚性约束和柔性引导相融合的原则来执行。具体体现于党支部和生产班组开展融合建设从而让党建工作朝着生产经营一线延伸,推行党员双重管理机制并且把党员在岗履职情况纳入党内考核体系。建立党建工作和业绩考核挂钩制度并通过党建工作积分制、党员承诺践诺、党支部工作标准化等方式确保党建引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真正落地生根。同时通过设立党员示范班组、党员创新工作室、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实践平台推动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2]。
三、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
(一)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理论的新发展
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了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理论重大创新。传统企业文化理论主要源自西方管理实践,其强调经济理性和效率导向却忽视企业政治属性与社会责任。党建引领模式把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有机融入企业文化体系,形成政治性与经济性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的新型企业文化理论。这一理论创新突破西方企业文化理论局限性彰显社会主义企业本质特征。理论发展体现在价值理念升华、文化内涵拓展、建设路径创新等多方面,为全球企业文化理论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党建理论在企业场域的新拓展
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达成了党建理论从政治场域往经济场域的创造性拓展。传统党建理论主要聚焦于党的自身建设和政治功能的发挥,对经济组织当中的党建工作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企业党建与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丰富了党建理论的实践内涵和理论外延。这种拓展体现为党建工作方式从单一政治动员朝着综合治理进行转变,党建功能从意识形态管控朝着价值引领实现升级,党建效能从组织覆盖朝着文化渗透不断深化 [3]。理论拓展推动了党建学科体系的完善并形成企业党建专门理论分支,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理论体系的普遍性意义与特殊性贡献
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有着普遍性意义和特殊性贡献双重价值。普遍性意义体现为为政党组织和经济组织互动提供理论范式,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企业文化建设具备借鉴价值,为发展中国家探索契合国情的企业发展道路提供参考。特殊性贡献表现为立足中国国情、中国实践以及中国经验,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既遵循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又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实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理论体系的确立标志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从跟随模仿走向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转变。
结语
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构建,为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理论开辟了新的研究域。该理论体系立足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通过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维度的系统建构,形成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理论框架。理论创新不仅丰富了党建理论的企业实践内涵,也为全球企业文化研究贡献了中国智慧。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化理论阐释,拓展实证分析,推动理论体系在不同类型企业中的具体化和精细化,为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文轶洲 , 曹书为 . 以“ 三力” 打造党建引领下的中国式现代化企业文化 [J]. 中外企业文化 ,2024,(09):32- 34.
[2] 郭微婷 . 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路径与实践 [J]. 现代企业文化 ,2024,(26):10- 12.
[3] 赵阳阳 . 以党建引领国企思想政治工作“ 四个结合” [J]. 经济师 ,2024,(09):280-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