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不忘本心 琢“玉”而行

作者

冯斐玲 申戈

淄博市淄川区教育体育局 255100

他专注教育,细心诠释师道,用爱育桃李。他深耕教研,精心主担导师,用行传薪火。他不忘初心,贴心发挥余热,用情谱大爱。

他就是现在已经走上退休岗位的思想政治教师、教研员杜本玉,曾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人民教师奖章、中学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培训中心讲师团特聘专家、全国德育工作者特别奖、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淄博教育改革开放30 年突出贡献奖等30 多项荣誉称号。编写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导论》《面向 21 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等专著,在《政治教育》《试题研究》《素质教育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 70 余篇。正是由于他从不曾忘记从事教育的那颗初心,凭借自己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在获得如此众多的荣誉和成绩的同时,也获得了学生的爱戴、同事的赞许、社会的满意。

专注师道 用爱育桃李

1977 年,杜本玉走上教育岗位,成了一名光荣的语文教师。他边学边教,晚上备课、白天上课,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意义。为了精进专业,他严谨治学、千里求师的行为,受到了北京、上海等地教育专家和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夏青的高度评价。他执着追求上好每一节课的精神也时刻影响着他的每一个学生,因此他的语文课也深受学生喜欢。1981 年,他开始转教思想政治课。“上好政治课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他敢于尝试课堂教学改革,摸索出一套融知识、行为、能力、趣味于一体的“‘导、议、讲、赛、评、写’六字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他的政治课也被学生评为了“最喜欢的课”。教书的目的就是育人,杜老师不仅利用课上做好育人工作,课下也不忘播撒爱心。他经常通过书信、谈心谈话等方式保持和学生的密切联系,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尤其是在他生病住院的日子里,50 封书信,保证了和学生的正常交流,完成了班级的日常工作。据了解,在他从教的日子里,他给学生写的书信多达两千余封、一百多万字,不少学生因为他的鼓励扬起了前进的风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她不拘一格,善于创新。1988 年5 月4 日,他又主持创办了以德育为核心的《韶华》报,报纸高扬爱国主义旗帜,融知识、艺术、趣味于一体,针对当时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倾向进行了正向引导,得到了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赞扬。他满怀一颗爱心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创新举动,被当时的淄博市领导称之为“淄博市思想品德教学的壮举”。

潜心教研 用行传薪火

1996 年,具有突出的教育教学及教研教改成绩的杜老师调任淄川区思想政治教研员。从专注于个人教育教学,转向研究如何上好思政课,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走上新岗位的他深入基层学校,听课上千节,召开教师会、研讨会等各类会议几百次,为他改变“满堂灌”“封闭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他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推广目标教学模式,开展考试方法改革与政治命题研究,并很快收到了成效。2001年,在全国中考政治命题比赛中,他编制的“漫画试题”“知识与广告”“应用试题”等创新性试题,收录到“全国中考政治题库”,受到了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思想政治课命题的大胆革新也带动了他课堂教学的不断尝试,他主张的“思想政治课本剧”及“提倡早练,知行统一”的专题报告在淄博同行业内引起了良好反响。在潜心抓好教研的同时,杜老师也时刻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他曾经这样说,“我们常说要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可是这种关注如果不能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人身上,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从刚开始的书信交流,到后来的学科主页、QQ 信息,与老师们说教材、论方法、解疑惑、谈反思,他把关注付出了实际行动。淄川实验中学的滕晓梅,曾在省市优质课比赛中多次获奖,回想起杜老师的指导,她感慨地说:“能得到像杜老师这样才学兼备的师长的关注,提供机会和发展的平台,并给与适时的点拨和引领,那是最幸运的事了。那种关注带来的力量,将温暖我一生。”为发现培养更多优秀青年教师,杜本玉老师是既搭平台,又压担子,通过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优秀教案评选、优秀教研论文评选等活动,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将自己主持编写的多部著作,有意识的让几位优秀青年教师参与编写,虽然往往会不尽如人意,需要三番五次的指导修改,但他每次都会轻松地说:“虽然麻烦点,但是收获大,既编了书,又锻炼了新人,可谓一举两得。”现在担任淄川区思想政治教研员、正高级教师陈田峰就是在杜老师的精心指导和热情帮助下成长起来的优秀代表。“当时,杜老师就经常将很多写稿的任务交给我,让我养成了勤于动笔的好习惯,也正是因为如此我的多篇论文发表在了中文核心期刊上,顺利评上了正高级职称。”回忆起杜本玉老师对自己的帮助,淄川区中青年专家 , 市教科院兼职教研员孙红梅也是杜本玉老师的得意门生。“杜老师有意识地多安排我主讲公开课、观摩课。课前反复指导,课后帮我深入剖析,很快我们就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淄博市思想政治学科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多年来,杜老师对他的团队成员的听课、评课、面对面指导率达到了 100% 。在他带领的团队中 50% 的教师参加了市级以上教学资料的编写和修订, 30% 以上的老师在市级以上优质课和论文评比中获奖, 70% 的老师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过教育教学论文。

不忘初心 用情谱大爱

由于杜老师优异的工作业绩与坚实的群众基础,曾被推荐为市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在任期间,杜老师的教育情怀有了更大的彰显空间,他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针对各类民生实事,积极谏言献策,他的《关于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建议》《多方举措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等多条议案和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同和赞扬。尤其是对教育方面的问题他更是有着独到的见解,提出的措施方法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为教育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现如今,杜老师已光荣退休。“虽然退休了,但对教育的情怀确却越浓了,青春已去,事业无悔,我还是想在退休后发挥点余热,继续为社会尤其是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谈起退休后的打算,杜老师热衷于教育的那股热情却从未减退,并且更加坚定。青少年普法教育便是退休后的杜老师一直从事着的一件公益之事。“我现在是淄博市青少年爱蓝普法中心的一员,先后参加了多所学校的普法宣传活动,还尝试着作了普法讲座。”杜老师谈起自己的普法宣传员工作也是津津乐道,“我现在已经购买了国学经典及教育部规定的一些有关青少年普法类等书籍,打算建一个‘杜老师爱心书吧’,免费供学生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学法、知法、用法。”关注帮扶留守儿童则是杜老师的退休后的另一个打算。他还计划建设个人教育情怀博物馆用老物件 老故事 老情怀来弘扬无私奉献的教育精神 , 勉励后学……”对于退休后的生活,杜老师还有“一箩筐”的教育梦想、大爱之举。

从初登讲台,到砥砺耕耘,再到发挥余热,杜老师那颗奉献教育的初心从未改变,他在不同的时间段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意义,相信杜老师一定会在教育之路上越走越远,他的博爱之光定会愈发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