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 AI 赋能下湖南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模式构建与实践路径研究
刘丽娟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大学生乃国家未来之栋梁、民族复兴之希望,其思想政治素质优劣,直接关乎国家发展前景与社会进步步伐。在时代滚滚向前、社会深刻变革的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创新发展迫在眉睫。人工智能作为新兴且潜力巨大的技术,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智能决策以及个性化服务能力。这些特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思路与方法。若能将人工智能巧妙融入该领域,就能创新教育模式,突破传统教育束缚,让教育更具针对性,有效提升实效性,精准契合大学生各成长阶段的需求。尤其在生成式 AI 赋能下,以湖南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模式构建为切入点,深入探究赋能路径,既能为理论发展添砖加瓦,又能为实践操作提供范例,意义重大。
一、AI 技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价值
在当下时代,AI 技术正深刻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多个维度展现出重要意义,尤其在生成式 AI 赋能湖南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模式构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1、实现教育内容精准聚焦
人工智能凭借智能算法与数据优化的动态内容生成机制,构建起一套高效的动态响应体系。它能够实时抓取并处理海量数据,精准捕捉社会热点、政策文本、学术前沿等多元信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阐释方面,这一机制打破了传统内容更新的滞后性。传统教育内容常受时空限制,难以快速融入最新资讯。而 AI 技术可高效获取丰富的教学素材,及时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内容,使教育内容紧跟时代步伐,精准对接学生需求,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湖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提供坚实的内容支撑。
2、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变革
AI 技术所具备的虚拟仿真、智能交互等强大功能,为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开辟了广阔空间。在虚拟教学场景构建上,它可模拟历史事件现场、红色革命根据地等,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与魅力,极大增强了学习的沉浸感和体验感,激发学习兴趣。智能教学助手则能实时解答学生疑问,提供在线辅导,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实现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学习支持。此外,AI 还能辅助教育者进行课堂教学管理,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实时监测与深入分析,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助力湖南高校打造更具活力与针对性的网络思政教学模式。
3、促进教育管理效率显著提升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领域,AI 技术展现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它可实现数据的自动化采集、整理与分析,通过整合校园一卡通数据、网络行为数据等多源信息,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学生潜在问题,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AI 技术还能协助完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表现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为教育决策提供精准、有力的数据支持,推动湖南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向精准化、科学化迈进。
二、生成式AI 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关注的要点
在生成式 AI 赋能湖南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模式构建进程中,人工智能的应用虽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一些需高度重视的问题。
1 严守数据安全防线
人工智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高度依赖海量数据。然而,在数据收集、存储与使用的全流程中,数据泄露、滥用等安全隐患如影随形。湖南高校在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思政教育时,必须强化数据安全管理。方面,要构建完善的数据安全制度体系,明确数据采集、使用、共享等各环节的规范与流程;另一方面,需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为数据安全加上“双保险”,切实保障学生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防止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和利用。
2 规避伦理道德风险
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算法偏见和责任界定便是其中关键。在利用人工智能开展思政教育时,湖南高校要高度警惕算法偏见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教育内容公平、公正、客观,避免因算法缺陷导致对学生产生不恰当的引导。同时,要清晰界定人工智能在教育过程中的责任边界,防止出现责任推诿现象,保障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助力教师角色转型
人工智能的应用将重塑传统教育模式,教师的角色也需与时俱进。教师需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引导学生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为此,湖南高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教学能力提升课程等,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创新能力,使其能够从容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挑战,更好地推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模式的构建。
三、生成式 AI 赋能精准化思政教育模式的运行机制
于生成式 AI 助力湖南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模式搭建而言,运行机制是核心支撑,主要包含以下要点。
其一,运用学生画像技术,夯实思政育人数据基础。学生画像技术是精准育人的重要依托。通过收集学生学习行为、思想倾向、网络言论、情感变化等多维度数据并建模,能构建出动态、多元且可更新的“思政数据画像”在湖南高校思政教育场景中,该画像可辅助教师精准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教师能依据画像呈现的情况,推送问题导向型内容,提前预警潜在风险,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使思政教育更具精准度与前瞻性。
其二,强化智能内容生成,丰富思政教学表达。借助自然语言处理与生成技术,人工智能可快速产出理论阐释、案例分析、时政点评等多样化思政教学内容,增强其时代感与吸引力。在湖南高校,AI 能根据不同专业、年级、地域等因素,生成差异化教学文本,实现“因人制宜”“因题而变”的教学,丰富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和传播渠道,打造“一人一策”的个性化教学场景。
其三,开展过程反馈与动态评价,实现全周期育人闭环。人工智能技术可实时监测教学过程并反馈,构建涵盖课前认知预估、课中互动跟踪、课后行为评估的全流程育人闭环。在湖南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依据学生参与度、互动频率、情绪变化等指标,动态调整教学策略,精准回应学生思想转变与情感需求,提升教学调控科学性,确保育人效果持续性。
四、生成式 AI 赋能下湖南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模式构
建与实践路径
在生成式 AI 赋能的时代浪潮中,湖南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成为提升思政教育质量与效果的关键课题。以下从多个维度探讨其构建路径与实践方向。
1、强化教师智能素养,深化人机协同效
在精准育人体系里,教师承担着价值引领与数据解读的双重重要角色。湖南高校应高度重视教师智能素养的提升,开展系统且全面的培训工作,助力教师构建“思想政治底蕴深厚 + 数据素养扎实 + 技术运用娴熟”的复合型能力架构。通过培训,增强教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甄别与运用能力,推动形成“人机协同紧密、教学深度融合”的新型教学范式。促使教师从单纯的技术应用者转变为富有创新活力的智能教研者,实现角色转变与能力升级,更好地适应生成式 AI 赋能下的思政教育新需求。
2、健全伦理机制,规范教育技术应用
精准化育人离不开数据的有力支撑,但数据的采集与使用必须严格遵循法律与伦理准则。湖南高校要建立健全数据治理制度,清晰界定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与监督权,构建涵盖“隐私保护严密、内容审核严格、责任追溯明确”三位一体的治理框架。同时,设立专门的人工智能课程内容思想审查机制严防技术异化对思政教育目标的侵蚀,确保思政教育在科技的助力下始终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与价值导向。
3 构建协同系统,打破信息壁垒
实现精准育人的系统性变革,关键在于打破技术平台、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信息壁垒。湖南高校可着力建设统一的“智慧思政平台”,该平台整合丰富的资源库、高效的数据仓、精准的智能推荐系统以及科学的评价系统。通过这一平台,形成平台提供坚实支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的三元共治格局,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的孤岛式管理模式向生态式协同模式迈进,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4 探索 AI 应用,实现精准思政教育
在生成式 AI 赋能湖南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模式构建中,积极探索 AI 应用是实现精准思政教育的关键。一是开展个性化学习推荐。借助对学生学习行为、认知特征、兴趣偏好等多维度数据的深度剖析,人工智能系统可为每个学生精心定制专属学习内容与路径,达成真正的“因材施教”。比如,基于协同过滤算法的推荐机制,能依据学生过往学习记录以及相似学生的喜好,精准推送契合度高的学习资源,提升学习的精准度与实效性。二是推进智能评估与反馈。依托人工智能的智能评估系统,可实时、精准监测学生学习进度与理解程度,并迅速给予反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深入解读学生在讨论和作业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准确评估其对思政理论的掌握与认同情况。机器学习算法还可提前预判学生学习难题,及时干预辅导,助力学生成长。三是实施虚拟仿真教学。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思政教育打造沉浸式学习环境,学生可通过虚拟仿真体验历史事件、社会场景,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情感共鸣,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总之,人工智能技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机遇与挑战。它可创新教育内容呈现,打造生动思政场景;实现个性化教育,精准契合学生需求;优化管理评价,提升效率与科学性;拓展教育资源,打破地域限制,有效增强思政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然而,应用时要注意数据安全,防止信息泄露;重视伦理道德,规避算法偏见;关注教师角色转变。湖南高校及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挖掘其优势,积极探索实践路径,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培育出价值观正确、品德优良的新时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王天玲 ; 姜天宠 . 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与引导策略研究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
[2] 孙全胜 .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作用机理、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J]. 高教学刊,2024,
[3] 王莹 .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精准化探赜 [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