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学语文教育中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效果分析

作者

赖梅慧

双柏县大麦地中学675105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语文核心素养理念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成为深化课程内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与传统以教材选文为主的片段式教学不同,整本书阅读强调学生对作品全貌的整体把握和深入体验,注重知识、能力与情感、价值观的协同发展。当前中学语文课堂对整本书阅读的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教师指导模式单一、学生阅读动力不足、教学评价滞后等多重挑战。如何基于学情和学科特点,科学构建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系统推进教学实践,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深度、个性化阅读,已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亟需解决的关键课题。本文以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为主线,分析其核心构成、实施路径及实际成效,旨在为整本书阅读教学高质量开展提供参考与启示。

一、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整本书阅读教学植根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以及现代文学教育理念。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和情境体验,强调知识与经验、情感与思辨的融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要求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语言、提升鉴赏能力、形成批判精神。整本书阅读有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文学体验,深刻理解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全面提升文本解读和情感体验的深度。现实意义体现在:一是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深度阅读和广泛阅读相结合的平台,拓展了知识视野和文化内涵;二是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持久阅读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整本书阅读强化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促进学生情感共鸣、价值观塑造与综合能力提升。当前我国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发展较快,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教学内容、活动设计和评价体系亟需系统创新。

二、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核心结构设计

科学构建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需遵循以学生为本、目标导向、过程优化、成果多元的原则。首先是主题导读,教师应结合教材体系和学生成长需求,遴选适宜的整本书,明确阅读目标和主题线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读环节重在调动学生先行经验,形成阅读期待,初步了解作者、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其次是分层推进,根据作品结构、难易程度和学生差异,科学划分阅读阶段和学习任务。可采用章节划分、问题串联、角色分析等方式,分阶段组织学生探究文本,促进对情节、人物和主题的层层深入。第三是任务驱动,围绕阅读主题设计丰富的任务,如批注摘录、人物分析、情节重构、主题辩论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主动阅读,培养批判思维与创新表达能力。第四是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和班级分享的作用,组织讨论、辩论、演讲、成果展示等多样活动,促进观点碰撞与共同进步。最后是成果展示,鼓励学生通过读书报告、手抄报、情景剧、创意写作等多样方式表达阅读收获,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输出。整个模式要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多元激励,关注学生阅读态度、思维深度和表达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流程与关键环节

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整本书阅读模式可分为导读激趣、分段推进、任务探究、合作交流和成果展示五大环节。导读激趣阶段,教师通过引入问题、背景介绍、情感铺垫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欲望。分段推进阶段,将作品划分为若干模块,每模块结合关键情节、人物关系、语言特色等设计专题研读任务,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互助、教师点拨。任务探究环节,教师根据文本内涵和阅读目标,设计批判性问题、创意表达和跨学科融合等任务,促进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提出见解、创新表达。合作交流阶段,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主题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观点碰撞,提升表达和协作能力。成果展示阶段,学生以多元形式呈现阅读成果,教师综合评价阅读过程与学习收获。每个环节需重视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既要关注整体把控和学术规范,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表达。评价方面应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和家校评价等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轨迹和综合素养。

四、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效果分析

经过多轮实践验证,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成效显著。首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大幅提升。以问题为导向、以合作为纽带的系统阅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持续阅读动力。其次,文本理解与鉴赏能力明显增强。系统性、层级化的阅读任务促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作品内容、结构和艺术特色,提升了文本解读和文学鉴赏水平。第三,表达与写作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多样化的成果展示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达平台,促进了语言运用和写作创新能力的提升。第四,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任务驱动和合作交流促使学生主动质疑、分析文本,提出独特见解,提升了问题解决与创新思维水平。第五,团队协作与社会参与意识得到培养。小组合作和班级交流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集体荣誉感,为其社会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研究还发现,整本书阅读模式有助于学生形成宽广的人文视野、健全的人格品质和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五、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优化与持续发展建议

为持续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改革,应从师资培训、课程资源、评价机制、家校协同等方面不断优化和完善。首先,要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定期组织整本书阅读教学培训与研讨,提升教师选书、导读、任务设计和过程管理等能力,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动力。其次,要丰富整本书阅读资源,建设多样化、分层次的阅读书目库和任务包,开发线上线下融合的阅读管理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支持。第三,要完善多元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成果性评价结合,注重学生阅读习惯、思维能力、表达创新等核心素养的动态生成,开展“读书之星”“阅读达人”等激励活动,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热情。第四,要加强家校协同育人,鼓励家庭参与阅读指导和阅读活动,营造全员阅读、全程指导的良好氛围。

结论

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科学构建与有效实施,是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理论梳理和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主题导读、分层推进、任务驱动、合作交流、成果展示等环环相扣的教学模式,并分析了实施成效与优化建议。未来要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资源整合与创新评价,不断完善家校社协同和数字化支持体系,推动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向高质量、高层次持续发展,为培养具有深度思维、人文情怀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琳. 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7): 48-53.

[2] 李芳. 整本书阅读视域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变革研究[J]. 语文建设 , 2021(12): 77-83.

[3] 陈晓华. 整本书阅读对中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实证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 , 2023(4): 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