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疗设备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

作者

胡三明 傅文慧 刘凯 赵元 袁在贤 殷海

湖北科技学院 医学部 生物医学工程与医学影像学院 湖北咸宁 437100 温泉中学 湖北咸宁 437100 咸宁市中心医院设备科 湖北咸宁 437100

一、引言

生物医学工程是涉及医学、机械、电子、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其培养目标是为医疗器械行业输送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医疗设备实训》作为该专业的核心实践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对医疗设备的操作、维护、故障排查等实践能力。然而,传统的实训教学面临以下困境:(1)实训设备更新速度慢,与临床实际脱节;(2)实训内容以验证性为主,缺乏综合创新性;(3)师资队伍工程实践经验不足;(4)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能力。

在“互联网+”和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度融合企业资源,创新实训教学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教学实践,探讨“互联网 + 校企合作”模式在《医疗设备实训》课程中的应用与实施效果。

二、“互联网 + 校企合作”实训教学模式构建

1. 教学理念及目标重构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产出为导向,重新设定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主流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技术参数;(2)能力目标:具备设备操作、日常维护、故障诊断、基础维修和质检等基本技能;(3)素质目标:培养严谨求实的工程素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 教学资源建设整合

2.1 线上整合平台资源

利用医疗企业微信公众号、智慧树等平台,整合相关内容构建教学资源库:(1)微课视频:设备操作规范、故障排查、维修和质检等流程;(2)虚拟仿真:引入 CT 虚拟仿真质检平台;(3)案例库:收集整理医疗企业典型故障案例和技术文档;(4)试题库:建立在线测试题库。

2.2 线下升级实训基地

与企业和医院共建实训室,引入医院主流设备,建立与临床环境一致的实训场景,不定期邀请企业工程师和医院设备科技术人员亲临指导。基于此项研究,本课题组于2023年获批湖北省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医疗器械创新综合能力训练》。同时在校内组建医疗设备创新实验室,设立医疗设备创新实训区,配备必要的测试仪器和工具。

3. 教学内容模块化

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1)基础技能模块:设备基本操作、日常保养规范;(2)综合应用模块:典型故障诊断与排除、性能检测与校准;(3)创新实践模块:医疗设备设计、功能改进与拓展等。

4. 教学体系多维立体

融合传统讲授法与现代教育理念,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以系统化知识传授为基础,结合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引入PBL 和分组协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形成多维立体的教学体系:(1)课前:通过线上平台自主学习相关知识;(2)课中:采用 PBL教学法,以医疗设备真实任务为载体,开展小组协作学习;(3)课后: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知识巩固和拓展训练。邀请企业导师通过远程指导或现场教学参与实训指导,开展“线上答疑 + 线下指导”的双导师教学。

5. 评价体系改革

建立多元综合评价体系:(1)线上学习情况( 20% ):包括视频观看、在线测试、讨论参与等;(2)实训过程表现( 30% ):操作规范性、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3)项目完成质量( 30% ):实训报告、创新方案、成果展示;(4)期末综合考核( 20% ):理论笔试与实操考核相结合。企业导师参与项目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实施与成效分析

1. 具体实施过程

以“呼吸机设备质检、维护与故障排除”实训单元为例:(1)课前:学生通过迈瑞和福禄克等企业公众号线上学习呼吸机工作原理和质检工作流程;(2)课中:学生分组进行实操训练,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3)课后: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知识技能巩固。

2. 实施成效

通过三个学年的教学实践,获得了显著成效:(1)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线上平台访问率和资源使用率显著提升;(2)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学生在医疗器械创新大赛中获得多项奖励;(3)校企合作深化,与武汉和咸宁多家医院和医疗器械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4)毕业生论文选题多样化,毕业设计作品和毕业论文水平稳步提升;(5)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3.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1)部分企业资源与教学内容的衔接不够顺畅;(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需加强;(3)虚拟仿真平台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改进措施:(1)建立校企定期沟通机制,及时更新教学资源;(2)加强教师企业实践培训,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教学;(3)加大投入,开发更贴近临床实际的虚拟仿真系统。

四、总结与讨论

“互联网 + 校企合作”模式为《医疗设备实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校企资源共享,有效解决了传统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教学质量。未来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模式,为培养高素质医疗器械人才探索更有效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王晓燕, 李建国 . 产教融合背景下医疗器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J]. 中国医学装备, 2022, 19(5): 145-148.

[2] 张明, 刘丽 .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医疗设备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 40(3): 210-213.

[3] 陈志强, 王华 . “互联网 + ”时代高职医疗器械专业实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J]. 卫生职业教育, 2023, 41(2): 86-88.

[4]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Z]. 2021.

[5] 赵丽, 张伟 . 基于 OBE 理念的医疗设备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2, 36(4): 467-470.

基金项目:教研项目(2024XY012);教研项目(YXJY201415);湖北省省级大学生创业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410927047);横向课题:3D 打印生物陶瓷支架用于骨组织修复和治疗的应用研究(2025HX084);2025 咸宁思想库项目。

胡三明(1993-),男,汉族,湖北通城,博士,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自驱动传感器设计及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