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高职计算机类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曹征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宜昌市 44300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全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社会对计算机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高职计算机专业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就业能力的提升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职业发展,也影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识别当前存在的不足,探索切实可行的提升策略,对于适应新形势下的就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媒体环境下高职计算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现状研究
伴随全媒体技术逐步拓展,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群体面临更高就业门槛,尽管他们掌握传统编程、网络管理这类基础能力,但于数字内容创作、多媒体应用及跨平台开发等范畴能力相对薄弱,造成技能和市场需求出现错位,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均显不足,信息素养有提升空间,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瞬息万变的全媒体工作局面。毕业生普遍在职业规划方面不明确,就业准备也未做到充分,对行业及岗位需求的认识存在欠缺,削弱就业积极性与竞争能力,课程内容陈旧落后、实践条件受限与就业辅导不到位,皆对能力提升构成约束,提高就业竞争力应从完备专业技能训练、增进综合素质养成、改良就业引导等方面做起,助力学生适配全媒体时代岗位要求[1]。
二、影响高职计算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分析
(一)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的适应性不足
现阶段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普遍存在滞后情况,不能紧跟全媒体技术及行业发展最新步调,某些课程着重传统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未将数字媒体、多平台开发及新兴技术纳入覆盖范围,造成学生所学知识跟企业实际需求产生脱节现象,课程体系里实践部分欠缺,缺少项目驱动以及真实案例的教学实施,学生获得全面技能训练与工作经验障碍重重,课程内容跟产业需求的错位,已然影响学生技能水平提升,还限制了其就业竞争的综合实力,需着重进行课程改革的实施,实时更新教学内容,融入先进科技与多媒体实践,增强学生契合市场的能力。
(二)师资队伍专业水平及教学方法的限制
高职院校师资水平对教学质量及学生能力塑造有直接作用,当下部分计算机专业教师欠缺最新行业实操经验,专业技能及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状况凸显,无法顺应全媒体时代技术快速革新的需求,传统讲授型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其创新潜力,未具备项目驱动及互动式教学环节,由于师资水平和教学模式存在短板,学生深度实践和创新训练受限,影响到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提升,切实加强师资培训进程,引进行业翘楚,实施现代教学途径,是提升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竞争力的重要依托。
(三)校企合作和实践平台建设的不足
校企协作乃培育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纽带,但现在多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入程度与宽泛程度有限,实践教学多借助校内实验室开展,缺乏真实企业环境赋予的锻炼机会,学生鲜少能接触到实际项目及岗位需求,校企合作模式的单一性凸显,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欠佳,引发实践平台资源受限,危及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就业适应能力的形成,就业实习岗位的供给量欠缺,实践环节的布局安排不合理,也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形成制约,实施产教一体化融合,推动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开辟多样化实践区域,作为增进毕业生就业竞争优势的核心手段[2]。
三、高职计算机类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一)优化课程体系,强化专业技能培训
跟随全媒体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专业人才必须把握多要素技能体系,高职院校课程内容留存传统特质,难以契合全媒体环境下新兴技术要求,应实施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添设数字媒体技术、全媒体平台开发、数据分析这类前沿课程,让教学内容跟上行业演进节奏。着重实践环节开展,着重项目实训及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实操水平与解决难题能力,达成理论跟实践融合,增强综合应用水平,提高对技术的适应水平,课程设计着力跨学科的融合,撕开单一技术禁锢,造就复合型能力,融合计算机基础、多媒体艺术及用户体验设计等范畴,造就满足产业当下需求的人才,多样式课程规划充盈知识架构,增进创新资质与职业竞争底气,提升课程体系合理性,增进专业技能培训质量层级,符合市场对高水准人才的期望,支持毕业生顺利就业。
(二)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创新教学方法
人才培养的关键核心是教师,师资质量切实关乎教学成效与学生能力增进,许多高职教师欠缺前沿行业的经验,难以充分讲授全媒体技术,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增强专业能力与实践阅历,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主动吸纳行业专家与企业工程师投身教学工作,构建产业与教育融合的平台,让教学内容进一步贴近实际,夯实学生职业素养根基。教学模式急切需有创新,传统讲授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推行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及翻转课堂模式,促进课堂互动及实践的开展,依靠真实项目完成设计与落实,增进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同精神,采用创新教学法可显著提升教学质量,更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更贴合全媒体时代岗位诉求。
(三)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多元化实践平台
校企合作成为提升就业能力的核心环节要点,缔结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搭建产教结合实训平台,赋予切实项目开展和岗位实习的现实环境,让学生积攒起实操经验、提高技能水平,参与到企业实际项目中,学生可更直接地把握行业需求及技术应用,增进就业契合度和竞争实力。企业专家介入教学及人才培养进程,加快教育资源与产业深度融合步伐,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际功效,应设立多样化的实践平台,扩充实践教学内容及形式,除校内实验室这一载体,应积极开辟线上虚拟模拟实训、创新创业基地等各类实践载体,增添实践机缘,狠抓实习岗位管理落实,守护实习质量与安全,依托多走向、多精度实践平台塑造,造就学生实操技能、创造技能和职业素养底蕴,增进就业实力,更妥帖嵌入全媒体产业拓展[3]。
(四)加强就业指导,促进职业发展规划
完善就业指导服务格局,为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筑牢根基,院校需强化职业发展相关教育,开展别具一格的就业能力培训,诸如简历打造、求职窍门、面试实操,推动学生掌握实用求职妙招,依托职业素养讲座、就业形势研判及行业趋势解读,增进学生对就业市场的认识及应对本领,增强就业的自信与主动劲头。看重职业规划相关教育,支持学生确立科学恰当的职业目标,厘清职业前行轨迹,依靠进行一对一职业咨询、职业测评,开展生涯规划教导,协助学生挖掘自身长处,制定贴合实际的发展安排,强化校内外就业资讯平台搭建,扩展就业的渠道空间,加强就业引导,增强就业就绪度,实现职业长远拓展,为全媒体时代激烈较量中崭露头角做好铺垫。
结论
高职计算机类毕业生就业本领的提高,需在课程体系、师资配置、实践环境及就业指引等多方面发力,优化专业技能培育路径,提升综合素养与创新本领,加强校企深层次的合作模式,健全职业规划相关就业服务,可有力推动毕业生契合全媒体时代就业要求。多方协同推动人才培养改革,提升就业竞争力,为信息技术产业输送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梁宇恩 , 戴坚锋 . 关于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思考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17):358- 359.
[2] 李明明 , 朱海锋 . 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研究 [J]. 无线互联科技 ,2019,16(09):162- 163.
[3] 姚晴怡 , 严李宏 . 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就业跟踪调研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17,4(44):280- 281.
作者简介:曹征(1971 年12 月),汉族,湖北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指导与管理,职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