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群体面临的“信息茧房” 效应和“破茧之路探索
白立娟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6
在当今世界上有些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人为对我国构筑“信息茧房”的背景下,国家层面的技术交流和突破变得越来越难,但个体层面,特别是大学生层面突破技术壁垒的可能性比较大。大学生是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力军,但当前大学生在国际技术封锁,商业体信息隔离、民粹主义信息极化、虚拟世界娱乐沉溺等原因下容易陷入“信息茧房”中,失去信息交流和自主创新的动力。所以,了解和分析大学生的“信息茧房” 效应的时代特征和群体性特征,并在分析大学生“信息茧房”复杂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有实操性的“破茧方案”十分必要而且迫切。
一、“信息茧房”效应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制约
“信息茧房”是由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桑斯坦在其 2006 年出版的书籍中提出的概念。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关注。选择性暴露理论认为,个人更喜欢与其现有信念一致的信息,避免矛盾的观点(Sears & Freedman,1967)。 Festinger (1957) 的认知失调理论进一步解释了这种趋势。Gaines 和 Kuklinski(2011)指出,在数字环境中,算法放大了这种倾向,加剧了信息隔离。
作为数字原住民,大学生严重依赖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获取信息。学生的信息消费受到平台和算法的显着影响,学生经常使用有限数量的平台,限制了他们的信息来源。而且信息同质性会对学生认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信息隔离可能会削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对不同观点的理解。而且“信息茧房”效应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交互动。特温格(2019) 报告称,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与孤独感和焦虑感有关。还有学者发现信息同质性可能会加剧群体两极分化,影响社会凝聚力。
二、 大学生“信息茧房”效应的成因
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全球信息流动,但也加剧了数字鸿沟,技术获取和使用技能的差异导致信息获取不平等。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都存在数字鸿沟,影响信息多样性,而且当今社会,信息领域是个非常重要的安全领域,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信息战和网络攻击加剧了信息隔离和安全风险,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很多国家的政府会通过审查和监管影响互联网生态系统,这些审查在形成信息隔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必定会对信息的流通产生一定的影响。
另外,大型科技公司通过数据垄断和算法控制对全球信息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平台经济中的垄断行为可能会限制市场竞争和信息多样性,而且企业在内容审查和平台治理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企业的内容审核实践会影响信息的可见性和多样性。很多公司会出于商业利益,设计算法来最大化用户参与度和广告收入,而不是促进信息多样性,在线平台可能通过算法操纵市场和用户行为。
三、当代大学生破除“信息茧房”的路径和对策
(一)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媒体素养被认为是对抗“信息茧房”效应的关键策略。媒体素养教育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信息评估技能方面的作用。当前的教育实践往往缺乏系统的方法,难以跟上快速发展的数字环境,所以,教育机构有必要进行跟上时代发展的媒体素养教育,加强媒介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评估和选择能力。
(二)增强平台算法透明与监管
提高算法透明度和加强监管是信息隔离的解决方案。算法是具有技术壁垒的工作,应该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对算法进行审计和监督,督促平台进行算法改进,增加多样性权重,引入反算法机制,从而规范信息平台的行为,增强平台提供多方面信息的自觉性,使客户特别是处于学习阶段的大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更优质更多样化的信息,扩展信息获取的渠道和范围。
(三)企业和平台自律与多样性设计
建议企业和平台应主动增加信息多样性,可以完善用户界面设计,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入口,并且增强用户选择,应该采用“信息多样性算法”来平衡推荐系统的个性和多样性。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引入第三方审查系统,审查企业和平台信息狭隘化动机,使利益驱动下的企业和平台能够关注信息的多样化和公正化,使用户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可以接触更多更全面的信息。
(四)世界公民教育和留学鼓励
在当今社会,很多国家对我国国家层面设置信息和技术壁垒的环境下,但相对的,对学生个体并没有特别针对的限制,所以应该鼓励学生个体有机会多出去考察和学习,国家和社会团体也应该从资金和项目各方面鼓励学生的留学行为。与此同时,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鼓励他们学成回国报效国家。如果政府资助的留学行为,应该完善合同和法律层面的回国规约设定。不过更需要警惕的是,有一些学生具备民粹思想,拒绝承认别的国家和文化的优秀之处,这是非常要不得的思想,针对这一点,需要教育学生有包容的心态,承认其他国家、名族和文化的优秀之处,虚怀若谷,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奠定人才素质基础。
作者简介:白立娟,女(1979 .9——),蒙古族,辽宁阜新,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哲学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