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项目式教学与数字化技术融合的创新路径与实践策略研究
孙爱忠
甘肃省靖远县第七中学 730600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国家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背景下,初中项目式教学面临技术工具应用形式化、教学资源整合零散化、评价体系滞后等问题。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亟待构建技术赋能的教学新生态。本研究立足教学实践痛点,探索数字化技术与项目式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为初中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二、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一)核心要素重构
在初中阶段推动项目式教学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需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关系三个维度重构教学体系,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育需求。这一过程强调以语文、英语等学科为核心,通过技术赋能实现教学逻辑的深层转变。
教学目标方面,需突破单一知识传授的局限,转向“学科能力+ 数字素养”双核培养模式。例如在语文《新闻采编》项目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虚拟演播室工具完成多媒体报道,既训练语言组织能力,又培养信息筛选与跨媒介表达技能;在英语《戏剧创作》项目中,学生利用智能系统生成多语种字幕,同步提升语言应用与数字化协作能力。这种目标升级要求教师将技术工具自然融入教学流程,避免技术成为附加任务。
教学内容的重构强调跨学科整合与资源动态化。语文教学中可构建“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主题资源库,将古诗文赏析与数字剪辑技术关联,学生通过制作短视频重新诠释经典;英语教学中可设计“全球文化交流”项目,结合地理知识分析文化差异,并通过虚拟平台与海外学生协作完成调研报告。此外,国家 - 区域 - 校本三级数字资源池的建立,使教学内容能根据学情动态调整,如根据学生阅读水平推荐分级英文素材,确保资源匹配的精准性。
教学关系的转型是重构的关键环节。传统“教师 - 学生”二元结构需拓展为“教师 - 学生 - 智能系统”协同机制。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设计师,智能工具则承担数据采集、即时反馈等辅助功能。例如在语文《古诗文创作》项目中,教师设计“数字化诗集”任务,学生利用 AI 工具生成配图与朗诵音频,系统自动分析韵律与意象使用情况;在英语《辩论赛》项目中,智能系统实时捕捉发言关键词,辅助学生优化论证逻辑。这种转型要求教师具备数字工具整合能力,同时保持对学生情感支持的关注,避免技术过度介入导致人文关怀缺失。
(二)工具应用创新
在工具应用创新方面,语文教学可引入智能创编工具辅助写作教学。例如学生完成《故乡》读后感时,系统通过语义分析提供修辞建议,帮助学生优化表达逻辑;英语课堂则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创设跨文化场景,如模拟联合国辩论,力反馈设备让学生 " 感受 "不同语调带来的情绪变化,提升口语表现力。
协作平台突破校际界限,语文组与外地学校共建" 数字诗社",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原创诗歌版权溯源;英语戏剧项目借助云端翻译工具实现多语种实时转写,促进跨语言协作。评价系统采用情感计算技术,在语文朗诵比赛中分析声调起伏与情感契合度,在英语对话测试中捕捉语法使用频率,形成包含 " 创意指数 "" 文化理解度" 等维度的立体评价报告。
这些工具创新遵循“需求驱动- 技术适配- 效果迭代”的路径,如某校英语教师发现学生写作时态错误率高,便定制开发语法纠错插件,经三所学校试用后形成标准化工具包。工具选择始终以教学痛点为导向,避免为技术而技术,确保数字化赋能真正服务于语文核心素养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实施流程设计
项目启动阶段,教师通过智能学情系统分析学生兴趣与能力,如语文组发现学生对古诗改编热情高,英语组注意到学生导览词写作薄弱,据此定制分层任务。《数字诗集》项目中,学生根据系统推荐选择唐宋诗词主题,系统同步推送数字绘画工具与韵律分析插件;《校园导览》项目则结合地理知识,通过VR 技术预览校园景点,激发学生英语表达欲望。
项目实施阶段,活动序列采用“基础 - 拓展 - 创新”三级跳台模式。语文课上,学生先完成诗句翻译(基础),再用 AI 工具生成配图(拓展),最终创作双语数字诗(创新);英语课上,学生先撰写导览稿(基础),通过语音评测系统纠正发音(拓展),最终录制多语种导览视频(创新)。教师工作台实时采集操作数据,当学生诗句改编偏离原意时,系统自动推送同类作品参考;英语发音错误率超标时,触发微课资源推送。
项目评价阶段,全过程证据链自动采集草稿、修改记录、同伴互评等数据。语文评价关注“创意指数”与“文化理解度”,如某生将《静夜思》改编为科幻版,系统通过情感计算分析其想象力;英语评价侧重“交际效能”与“技术运用度”,如某组导览视频通过 AR 技术展示建筑历史,系统量化观众停留时长。最终生成包含教师评语、系统数据、同伴反馈的立体报告,避免单一分数评价。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Z].2022.
[2] 李克东 . 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和实践 [M]. 北京 :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8.
[3] 祝智庭 .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 [J]. 中国电化教育 ,2022(5):12-20.
[4]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初中项目式教学实施指南 [S].2023.
[5] 顾小清 .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创新 [M].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5 年度一般课题《初中项目式学习与数字化技术融合的课堂创新策略与实践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BY[2025]G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