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文化站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的实践与策略
金美多吉
西藏那曲市色尼区孔玛乡文化综合服务中心 西藏 那曲市 852000
引言
文化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也彰显着时代精神。在新时代,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推进群众文化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当前,群众文化建设面临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活动内容同质化问题突出等困境,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在新时代,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立足群众生活实际,创新群众文化建设路径,着力解决文化供需失衡问题,推动群众文化高质量发展。本文围绕新时代群众文化建设展开探讨,分析其必要性及现实困境,并提出实践路径,以期提升群众文化建设水平。
1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价值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仅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关键途径,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有力推手。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角度来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可以为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推动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在共同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群众能够感受到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此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还能激发群众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群众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文化作品。这不仅能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和形式,还能激发群众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 乡镇文化站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实践与策略
2.1 强化价值引领,唤醒文化主体意识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明确价值方向。基层政府与村组织应通过多元方式,在村民中重塑文化自信与主人翁意识,推动其从文化的“观众”转变为“主角”。首先,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规民约、家风建设、村落公约等“身边制度”,促使群众的价值观转化为日常行为习惯。其次,需注重文化表达方式的“在地化”,通过村史馆建设、乡愁影像展、民俗节庆创意活动等形式,唤醒村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情感共鸣。例如,可采用记忆地图的形式,将村庄历史演变、重要人物、口述故事等绘制成图文并茂的文化墙。通过这些做法,既能增强村民的文化参与感,又能激发其身份认同与集体荣誉感,为基层文化振兴夯实群众基础。
2.2 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
传统文化既要“留得住”,更要“活得好”。破解文化表达与当代审美脱节的关键,在于推动传统文化的再创作与再传播。需引导传统文化走出“静态保存、消极展示”的窠臼,向“数字传播、场景体验、文创开发”的延伸。具体而言,应推动非遗文化与新媒体、短视频、电商平台等深度融合,打破传统文化传承的代际隔阂,让年轻人“看得懂、愿倾听、乐传播”。例如,部分村庄将本地手工艺开发为“村牌”文创产品,通过直播带货拓宽了销路,实现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2.3 培育本土文化人才队伍,激发乡村文化活力
在乡镇文化站中面临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专业人才短缺的挑战,需要从培养机制、乡贤引入以及文化能人培育等方面入手,加强本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持续健康发展。首先,可以建设乡村文化人才培养机制。一是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由市级财政设立专门的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基金,用于资助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培训费用、课程补贴以及文化活动实践经费,确保培养工作持续进行。二是建立系统培训体系:与本地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定期举办针对乡村文化需求的艺术培训班,如赛马、书画技艺、舞蹈编排等课程,同时开展针对文化活动策划和管理的专项技能培训,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综合能力。三是开展定向培养计划:建立基层文化人才选拔机制,从乡村中选拔有潜力的文化骨干参与专项培训,并签订培养协议,确保受训人员能够长期服务乡村文化事业。四是文化导师结对帮扶:邀请本地优秀艺术家或文化学者担任导师,与乡村文化人才一对一结对,通过工作坊、定期指导等形式传授经验与技艺,快速提升学员的实践能力。五是设置考核与激励机制:对参与培训的文化人才进行阶段性考核,颁发资格认证或奖励证书,以提高人才参与的积极性和长期服务的稳定性。为此,可以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表彰先进文化人才、提供资源支持等方式,提升其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励更多人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中。通过培养本土文化人才、引入外部专业支持以及激发乡村文化的内生力量,将逐步建立起一支稳定、专业、多元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
2.4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这不仅能够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还能促进社区和谐,提升整体文明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宣传引导,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将结合具体例子进行阐述。在宣传引导方面,相关主体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广泛传播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例如,某社区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举办“迎新春文化大联欢”活动,通过组织居民自编自演歌舞、小品、相声等节目,展示他们的才艺和风采。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居民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增强了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社区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媒介,发布文化活动信息,推广优秀文化作品,激发居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相关主体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为此,可以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例如,在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可以开展“道德讲堂”“志愿服务进万家”等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居民提供精神滋养和实践机会。在活动中,志愿者不仅为困难家庭带去了温暖和关爱,还通过交流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为他们提供了更加精准的帮助。通过这些活动,社区不仅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还培养了居民的社会责任感。社区居民在参与中不仅感受到奉献的乐趣,还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使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持续深化群众文化建设,群文机构应发挥主导作用,整合优势资源,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内容,深挖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有计划地将其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中,并且利用新技术提升群众文化活动趣味性与吸引力。在带给群众新奇、丰富的文化体验的同时,助推群众文化事业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迪,谢桐 . 新质生产力赋能通辽市乡村振兴研究 [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25(13):22-24.
[2] 路毅.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J]. 天南,2025(3):161-164.
[3] 孙静怡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 [J]. 山西农经,2025(11):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