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安全无小事,防跌要重视

作者

黎仙凤

前海人寿南宁医院 神经外科 530219

一、什么是跌倒?

跌倒是指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包括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不包括靠在家具或墙壁上的情况。反复跌倒是老年人开始失能的一种表现,说明其丧失了自主活动的能力。反复跌倒是衰弱的前兆,预后不良。

二、跌倒的危害有哪些?

跌倒最严重伤害包括:骨折、硬膜下血肿、严重软组织损伤。跌倒最常见的危害是骨折,老年人跌倒骨折发生率高达 25% 。

很多老年人因为一次跌倒而导致害怕、不敢活动,这样会导致其功能下降、行为退缩、脱离社会等后果。跌倒后卧床不起很可能会导致肺部和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骨骼肌萎缩、衰弱、谵妄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三、跌倒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 个体因素:年龄 ⩾65 岁,由于肌肉骨骼系统钙质流失,关节退化、僵硬、疼痛,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神经传导速度变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较不灵敏,对疼痛、碰触等的感受性变差,容易受伤而不自知。

2. 疾病因素:神经系统疾病( 痴呆、帕金森病、卒中、小脑性共济失调等 )、精神因素( 抑郁症) 及其他因素( 骨关节病、肌无力) 引起的步态异常,以及各种原因(眼疾、足疾、神经及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年龄等)引起的平衡功能减退。

3. 药物因素:镇静药、抗焦虑抑郁药、抗心律失常药、降压药、降糖药、利尿药、血管扩张药、泻药等有使人眩晕的副反应,易发生跌倒。

4. 管理因素:老年人安全意识淡薄,家属及陪护不重视,护理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长时间卧床,突然起床、蹲厕后起身等改变体位的情况易致体位性低血压而跌倒。

5. 环境因素:物品摆放杂乱、地面湿滑、光线晦暗、携带重物等;着不防滑的拖鞋或不合适的鞋裤;家具摆设不当、床铺过高或过低、座椅过软或过低等。

四、跌倒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多种药物者、视力听力障碍者、行动不便者及认知功能减退者。这些人群由于生理机能衰退、疾病影响、药物副作用等原因,更容易发生跌倒。具体如下:

1. 年龄大于 65 岁的患者;

2. 曾有跌倒病史者;

3. 贫血或血压不稳定者;

4. 意识障碍、失去定向感者;

5. 肢体功能障碍;

6. 营养不良、虚弱、头晕者;

7. 步态不稳者;

8. 视力、听力力较差、缺少少照顾的患者者;

9. 服药利尿药、泻药、镇静安眠药、降压药的患者。

五、如何预防跌倒?

1. 慢一点

老年人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日常生活中行动要慢,特别是夜间起床时,注意3 个30 秒或者更长时间:醒来后先在床上躺30 秒,再在床边坐30 秒,然后站起来扶着家具站30 秒,完全清醒后再去卫生间。

2. 适当运动

老年人可以在医师指导下适当运动,比如抗阻力运动增加肌肉(拉弹力带、游泳、举重物等),还可以做一些平衡功能训练。如奥塔哥运动就是一套适合老年人的运动,简单易学,长期坚持可以预防跌倒。

3. 注意容易发生跌倒6 个时刻

着急接电话时、起夜时、洗澡时、上下车时、乘扶梯时、服药后30 分钟至 1 小时。老年人应特别注意这几个最容易发生跌倒的时刻,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跌倒的发生。

4. 学会使用辅助工具

老年人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辅具,如拐杖、助行器等。

5. 保证环境安全

合适的照明、明显的标识、防滑的地板、宽敞的活动空间、稳固的扶手、友善的楼梯(有扶手、防滑的台阶、高度适宜)、合适的衣着和家具、贴心的卫生间和洗浴间(安装扶手和椅子、马桶高度合适)等。

六、万一跌倒了怎么办?

1. 了解正确的跌倒姿势

万一跌倒,如何能最大程度地自我保护,将伤害降到最低?应尽可能用双手撑地,缓冲摔倒的影响。因为相对于臀部着地或一侧身体着地,用手撑地给老人造成的伤害以及治疗的难度要小得多。

2. 跌倒后如何自己起身?

(1)弯曲双腿,挪动臀部到放有垫子或毯子的椅子或床铺旁,然后让自己较舒适地平躺,盖好毯子,保持体温;

(2)休息片刻后尽力使自己向椅子的方向

(3)双手支撑地面,抬起臀部,弯曲膝关节,尽力使自己面向椅子跪立,双手扶住椅面;

(4)以椅子为支撑,尽力站起来,然后打电话寻求帮助。

七、跌倒后无法站起来怎么办?

跌倒后如果站不起来,老年人要学会自我评估并积极呼救。可以大声叫喊、敲打地面、墙壁、房门等身边的物品;吹哨子、打电话等,然后弯曲双腿,挪动臀部到放有垫子或毯子的椅子或床铺旁,然后让自己较舒适地平躺,盖好毯子,保持体温,等待救援。

安全无小事,防跌要重视!希望大家都能认识跌倒,关注跌倒,预防跌倒,从而为老年人建设更安全更舒适的环境,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