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 Wi-Fi 的无线环境噪声监测网络设计

作者

刘毅

合肥信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一、引言

根据《2024 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我国重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 54.6dB ,其中交通干线两侧、商业集中区噪声超标率分别达 28.3% 和 19.7% 。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易引发听力损伤、心血管疾病及心理焦虑等问题。因此,构建实时、高效的噪声监测体系对污染溯源、治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噪声监测主要依赖固定式监测站与便携式监测设备。固定式监测站虽精度较高,但建设成本高昂(单站造价约 10-20 万元),且受限于电力与网络布线,难以实现高密度布点;便携式设备需人工操作,仅适用于短期抽样监测,无法满足24 小时连续监测需求。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而 Wi-Fi 作为成熟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传输速率高、覆盖范围广、兼容性强及无需额外通信费用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数据传输场景,为构建低成本、易部署的噪声监测网络奠定了基础。

二、系统总体设计

基于 Wi-Fi 的无线环境噪声监测网络采用 “监测节点 —Wi-Fi 网关 — 云平台” 三级架构,如图 1 所示。监测节点负责噪声信号采集、预处理与模数转换;Wi-Fi 网关实现多节点数据汇聚、协议转换,并通过 Wi-Fi 路由器接入互联网;云平台完成数据存储、分析、预警及可视化展示,用户可通过 Web 或移动端访问监测数据。系统设计需满足以下技术指标:(1)噪声监测范围 30-130dB,精度 ±1dB ;(2)数据传输速率 ⩾ 1Mbps;(3)节点续航时间 ⩾6 个月(电池供电);(4)网络支持最大节点数 ⩾100 个;(5)数据传输延迟 ⩽1s

三、硬件系统设计

3.1 监测节点硬件设计

监测节点由麦克风模块、信号调理电路、微控制器(MCU)、Wi-Fi 模块、电源模块及存储模块组成,硬件框图如图 2 所示。麦克风模块选用 Knowles 公司的 SPH0641LM4H-B 数字 MEMS 麦克风,灵敏度为 - 26dBFS,频响范围 20Hz-20kHz ,支持 I²S 数字输出,可直接与MCU 通信,避免模拟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信号调理电路采用 TI 公司的 OPA340 运算放大器,设计增益可调电路,针对不同噪声强度动态调整信号放大倍数,确保输入 MCU 的信号处于最佳量程。电源模块采用两节 18650 锂电池(总容量 7.4V/4400mAh)供电,搭配 TI 公司的TPS63070 降压转换器,输出 3.3V 稳定电压给各模块供电。

3.2 Wi-Fi 网关硬件设计

Wi-Fi 网关作为网络中间层,需实现多节点数据汇聚与互联网接入。硬件选用树莓派 4B 作为核心控制器,其搭载四核 Cortex-A72 处理器(主频 1.5GHz),配备 2GB 内存及千兆以太网接口,可同时接入多个 Wi-Fi 节点。网关通过内置的 Wi-Fi 模块建立无线局域网(WLAN),监测节点通过该局域网接入网关,网关再通过以太网或 4G 模块连接互联网,实现与云平台的通信。此外,网关配备 16GB microSD 卡,用于临时存储汇聚数据,提高系统可靠性。

四、软件系统设计

4.1 监测节点软件设计

数据采集任务:MCU 通过 I²S 接口读取 MEMS 麦克风的数字信号,采样率设置为 44.1kHz ,采样精度 16 位,每 100ms 采集一次数据,计算等效连续 A 声级(LAeq)。数据预处理任务对采集到的噪声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去除环境电磁干扰导致的异常值,采用滑动平均算法优化数据稳定性。Wi-Fi 通信任务实现节点与网关的连接与数据传输,采用 TCP/IP 协议确保数据传输可靠性。节点启动后自动扫描网关建立的WLAN,输入预设的 SSID 与密码完成连接,连接成功后按 “节点 ID+ 采集时间 + 噪声值 + 电池电压” 的格式封装数据,每 5 秒向网关发送一次数据;若连接中断,节点将数据暂存至 Flash,待重新连接后补发数据。

4.2 网关软件设计

网关软件基于 Linux 操作系统开发,采用 Python 语言编写,主要包括节点管理、数据汇聚、协议转换及云平台通信功能。节点管理模块维护已接入网关的节点列表,记录节点 ID、IP 地址及在线状态,定期向节点发送心跳包,若连续 3 次未收到回复,则标记节点离线,并在云平台更新节点状态。数据汇聚模块采用多线程技术,同时接收多个节点发送的 TCP 数据,解析数据格式后提取有效信息,存储至本地 SD卡。协议转换模块将节点传输的私有协议数据转换为 MQTT 协议格式,MQTT 作为轻量级物联网通信协议,具有开销小、实时性强的特点,适合低带宽场景下的数据传输。云平台通信模块通过 Wi-Fi 或 4G 网络连接云平台的 MQTT broker,按预设主题发布数据,并接收云平台下发的控制指令(如调整采样频率、校准麦克风等),再转发至对应的监测节点。

五、结论

本文设计的基于 Wi-Fi 的无线环境噪声监测网络,通过分布式节点实现噪声数据的实时采集,依托 Wi-Fi 通信与云平台技术,构建了 “采集 - 传输 - 分析 - 展示” 一体化监测体系。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监测精度高、传输稳定、部署灵活及成本低等优势,可有效弥补传统监测方式的不足。未来研究方向可从三方面展开:一是引入 Wi-Fi 6 技术,提升网络传输速率与节点接入容量,适应大规模组网需求;二是优化节点麦克风校准算法,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噪声源识别(如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三是融合其他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PM2.5)监测模块,构建多参数一体化环境监测网络,为综合环境治理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 赵凯,孙丽君,刘刚。基于 Wi-Fi 与物联网的智能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J]. 电子设计工程,2023, 31 (12): 105-109.

[2] Liu X, Li Y, Zhang H, et al. Design of a Low-Power AirQuality Monitoring Node Based on ESP32-C3 [C]

[3] 王强,陈辉。基于改进小波阈值算法的环境噪声信号去噪研究 [J]. 噪声与振动控制,2022, 42 (3): 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