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岗课赛证”的高职学前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探索

作者

徐雅梅 王海东

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博乐 833400

引言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各专业必修的公共课,着重培育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日常及学习难题的能力,为未来职业技能发展筑牢根基。当下,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线学习、线上医疗、数字化治理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信息技术已深度融入生活各处。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因而需要主动挖掘课程内部的问题,全力以赴推动“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进程与实践应用。本文将研究目光锁定于学前教育专业,探讨如何将学前专业的岗位、比赛、证书融入课程。通过研究改革的实施办法和背景,培养符合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拥有良好信息素养,且能契合产业与企业需求的高质量学前教育人才。

一、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性与问题

( 一 ) 课程特征

1. 普及度高,受益面广

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熟练使用信息技术是每个学生必备的素养。学校作为教育单位,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借助信息技术课程提升每位学生的信息素养。

2. 更新速度快,紧跟时代发展

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紧密跟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吸收新的内容、新的技术,及时的迭代更新,确保学生学到的是最新、最实用的技术。

3. 理实一体,实践性强

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对于计算机操作、软件应用等活动,从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技术及办公软件的应用。

( 二) 课程教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不匹配

当前我校信息技术课程都是按照传统的课程标准执行。在教学过程中,理论部分的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课程内容局限于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未能依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对教学需求做出针对性调整,也未能实现知识点与各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

2. 课堂教学与技能竞赛相互分离

技能大赛的内容更新迅速,而课程的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无法及时反映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技术要求。同时,教学目标和侧重点的差异,技能大赛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而课程更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

3. 课堂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相脱节

学生普遍对信息技术课不够重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专项训练未能有效融入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导致学生在备考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准备。课程标准和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不一致,课程内容不能完全涵盖考证所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没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培训。

二、以“岗课赛证”为依托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规范要求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创新。“岗”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和技能学习的方向。“课”是融通的核心,是学生技能学习的载体。“赛”是课程的延伸与示范引领。“证”是学业成绩的检验同时是行业准入的标准。

教育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 试行 )》,提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熟悉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新需求,具备一定的现代化信息科技知识,掌握适合自己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手段与方式,具备信息获取与处理的能力。

在职业学校专业技能大赛中,课件制作的能力是考查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通过系统梳理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岗位、技能大赛和证书要求,我们需要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全面改革。

三、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下

( 一) 立足岗位需求,重设教学目标

在“岗课赛证”融合模式下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以学前教师岗位的实际工作需求作为指引方向。依据幼儿教师所需掌握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以及应具备的素质要求,精心规划课程内容。此外,还需充分考量技能大赛的考核要点以及相关专业证书的达标标准。通过这些方面的综合考量,提升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实际应用能力。

以 PPT 制作为例,传统的教学目标可能只关注学生如何创建、保存演示文稿,如何插入各种媒体元素等。但在“岗课赛证”融合的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目标会更贴近幼儿教师的实际工作需求。调整后的教学目标要求能够根据保教工作的实际需求,挑出适合幼儿各领域教学的素材。学生能够制作出布局合理、美观实用、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多媒体课件,以满足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视觉和听觉需求。

( 二) 结合赛证要求,重构课程内容

将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与专业考证要求相结合,重新构建教学模块。根据学前教育技能大赛模式,将应用软件操作技能点与幼儿园工作实际需求相结合。以文档处理模块为例,我们借助幼儿园的实际案例,将所在幼儿园即将举办的“春季运动会”等相关活动引入课堂教学。教师根据活动,对所需的 Word 文档操作技能进行重新梳理和组合,设计成一系列层次递进的工作任务,如制作运动会通知、海报、策划书等。同时,将考证的相关考点润物细无声的融入到这些任务中。

在演示文稿制作模块,根据评分准则,把得分点拆解为具体的职业技能点,然后与课程内容和考证考点对应。通过一系列阶梯式任务的实践和训练,如课件的创建、内容的丰富、美观度的提升的增加和高级功能的应用,以此完成大赛要求的教学课件。此外,还要把学生的作品发送给幼儿园专家,从行业的角度给予专业的评价和指导,以此实现“岗位、课程、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证书”四者的全面融合。

( 三) 完善数字资源,优化教学模式

借助在线平台拓展教学资源,比如纳入幼儿园实际所需的项目与任务素材、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真题、教师资格考试中涉及信息技术真题及相关小程序等,搭建面向适合博职院学前专业学生的“岗课赛证”融合资源库。课前,简单基础内容上传至平台,让学生自主预习与探索。课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多元教学活动,把等级考试模拟题巧妙地“请进”课堂,帮学生好好打磨关键技能。课后,学生完成线上作业后,还能通过等级考试模拟小程序快乐“刷题”,让学习效果稳稳“扎根”、蹭蹭“上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21,April6). 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试行). 检索自教育部官网

[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试大纲 (2022 年版 ).(2022). 检索自教育部考试中心 ,https://www.neea.edu.cn/html1/report/21124/245-1.htm

[3] 曾天山 .“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8):5-10.

[4] 吴辉芳 . 学前教育专业化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探索 [J].镇江高专学报 ,2020,33(4):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