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校《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作者

孔依依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周庄校区

引言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中,职业教育被赋予了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中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教育不仅仅是技能培训,更是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机械制图》作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绘图技能和工程思维的重要环节。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于技能训练和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导致学生在价值观和责任意识上存在不足。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与推广,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机械制图》课堂,成为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中的重要问题。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将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相融合,不仅能提升课堂育人的综合效果,也能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观,进而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本文将结合课程特点,从教学现状与问题出发,探讨《机械制图》课程思政的设计策略与实践路径,旨在为中职校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机械制图》课程思政的理论依据与价值定位

《机械制图》课程思政的实施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价值定位。从理论依据来看,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其次,职业教育法和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德技并修,将育人放在首位。再次,课程思政理念强调“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三位一体,要求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从价值定位来看,《机械制图》不仅是培养学生绘图技能的课程,更是引导学生理解工程精神、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重要载体。通过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与职业认同感,提升学习动机与内在驱动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机械制图》课程思政不仅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二、中职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中职校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已经普遍重视课程思政的探索,但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明确,部分教师仍将课堂目标局限于绘图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德育目标的落实,导致课程育人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其次,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结合度不高,部分课堂仍停留在知识点的机械灌输,缺乏对内容的价值引领和思想升华。再次,教学方法单一,传统讲授法和板书法仍占主导,课堂互动与学生主体性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意识。此外,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多以技能测试为主,对学生思想素养和价值观的评价缺乏科学方法和量化标准。

三、《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开展《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目标导向原则。课程设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目标与技能培养目标统一起来,实现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全面融合。第二,内容融合原则。要从课程知识点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结合机械制图中的标准化、规范性与精益求精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第三,方法创新原则。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与价值思考。第四,因材施教原则。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结合他们的学习基础与心理特征,设计符合其认知规律与兴趣需求的课程思政内容。第五,评价促进原则。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思想成长与价值观引导纳入课程考核,形成正向激励机制。

四、《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实践中,《机械制图》课程思政可以通过以下具体策略加以实现。第一,教学目标重构。在课程目标中同时设置技能目标、思维目标与素养目标,如在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绘制技能,又引导他们理解规范意识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第二,教学内容重组。在知识传授中融入价值引领,如通过讲解国家标准图样和国际标准的比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国际视野;通过强调图纸准确性与严谨性,渗透工匠精神教育。第三,教学方法创新。可采用项目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情境模拟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责任意识与职业操守。例如,在任务驱动中融入安全生产、质量意识等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觉接受价值观的引导。第四,教学资源整合。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和虚拟仿真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并通过典型工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建设与个人责任之间的关系。

五、《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效果与改进路径

在实践中,将课程思政融入《机械制图》教学,取得了积极成效。学生不仅在绘图技能上有了显著提升,还在责任意识、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方面表现出更高的素养。课堂氛围更为积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增强,教师的育人效果也更加显著。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部分教师的思政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学资源开发不够充分,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主观性较强的问题。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其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能力;二是加大教学资源建设力度,开发更多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案例和虚拟仿真资源;三是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量化标准,确保评价的客观公正。

结论

中职校《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通过目标重构、内容重组、方法创新和评价优化,可以实现技能培养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尽管在实践中仍存在一定问题,但通过教师培训、资源建设和评价改进等措施,可以不断完善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未来,应进一步探索课程思政在不同专业课程中的适用模式,推动中职教育实现全面育人,为社会培养德技兼修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晓敏 . 中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J]. 职业教育研究 ,2021(12): 55-59.

[2] 张伟. 《机械制图》课程思政融入路径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2022(08): 74-78.

[3] 王磊 . 中职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J]. 当代职业教育 , 2023(04): 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