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

作者

卢春林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第三小学

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 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 。语文核心素养涵盖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维度,其中语言运用作为核心环节,既需要真实生活情境的支撑,也离不开科学合理的作业训练。如何让作业成为联结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桥梁,实现 “ 学以致用” 的素养培育目标,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存问题

(一)形式固化,缺乏思维训练

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作业模式,以抄写生字、背诵课文、机械仿写等重复性任务为主。这类作业虽能巩固基础知识,却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导致学生陷入 “ 做题 — 纠错 — 再做题” 的低效循环,不仅抑制学习兴趣,更不利于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脱离生活,割裂知识与运用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但许多作业设计忽视这一特性,将知识封闭在课本范围内。例如,单纯要求学生仿写比喻句而不联系生活场景,或孤立考查词语含义而不引导实际运用,造成 “ 学用分离” 的现象,使学生难以体会语文的实用价值。

(三)评价单一,忽视个体差异

当前作业设计多采用 “ 一刀切” 模式,未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优等生因任务简单而缺乏挑战,后进生则因难度过高而产生畏难情绪。同时,评价方式侧重结果性打分,缺乏对过程的指导与鼓励,难以发挥作业的诊断与发展功能。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一)创设情境任务,整合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采用“ 人文主题 + 语文要素” 双线组元模式,作业设计需立足单元整体,将分散的知识点融入情境任务中。通过真实可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落实语文要素,培养思维的逻辑性与创造性。

以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该单元聚焦 “ 艺术之美” ,语文要素为“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可设计 “ 艺术探索之旅” 情境:以学生 “ 小乐” 的参观经历为主线,串联音乐、绘画、戏曲等艺术形式。在音乐展厅环节,结合《伯牙鼓琴》设计问题:“ 听《高山流水》时,小乐联想到课文中哪个典故?这个典故后来衍生出什么含义?” 在书画展区,链接《书戴嵩画牛》设置任务:“ 小乐看到一幅画着斗牛的作品,他想起杜处士的故事,你能帮他分析画中细节是否合理吗?” 通过情境串联,学生不仅需要回忆课文内容,更要运用逻辑推理与想象能力,实现知识向素养的转化。

(二)聚焦语言运用,强化实践体验

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需扎根于具体的语用情境。作业设计应紧扣课文中的典型语言现象,引导学生在模仿、迁移、创新中掌握表达规律,体会语言的形式美与内涵美。

《乡下人家》第一自然段以生动的叠词和色彩对比展现乡村景致。可设计分层语用任务:基础层要求学生仿写 “ 的藤” “ 的瓜” 等叠词短语,并分析叠词带来的表达效果;提升层则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校园一角,如 “ 教学楼前的月季花丛,比教室墙上的印刷画热闹多了” 。通过从 “ 理解” 到 “ 运用” 的梯度训练,学生既能掌握语言技巧,又能深化对文本情感的体悟。

(三)联结生活实际,厚植文化自信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活教材。作业设计应打破课堂界限,引导学生在生活场景中运用语文知识,感受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

学习《鸟的天堂》后,可结合广东新会 “ 鸟的天堂” 景区设计实践作业:提供景区平面图与游览攻略,让学生根据 “ 最佳观鸟时间” 推算巴金两次游览的时间差异,解释 “ 为何第二次才见到鸟” ;鼓励学生撰写宣传语,用文字传递自然之美。这类作业既训练了信息提取、逻辑分析等能力,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潜移默化中培养文化自信。

(四)跨学科整合,提升审美创造

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打破学科壁垒。作业设计可融合美术、音乐、历史等学科知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综合实践中发展审美创造能力。

教学《京剧趣谈》后,可设计跨学科任务:语文层面,让学生辨析 “ 唱念做打” “ 字正腔圆” 等术语的含义;美术层面,引导学生观察京剧脸谱色彩与人物性格的关联(如红脸代表忠勇,白脸象征狡诈);思辨层面,组织学生讨论 “ 传统京剧如何适应现代社会” 。通过多维度探究,学生不仅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在审美体验中提升创造思维。

三、兼顾差异的分层作业设计

(一)依据认知水平分层

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能力设计梯度任务。如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一课,基础层可要求学生解释 “ 矛” “ 盾” 的含义并复述故事;提高层可让学生补全课本剧的人物对话与动作;拓展层则鼓励学生改编故事,加入现代生活场景。分层设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 “ 最近发展区” 获得成功体验。

(二)尊重个性特质分层

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设计多样化作业形式。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在学习《竹节人》后布置制作任务,并撰写制作说明;对擅长表达的学生,可组织 “ 竹节人对战” 解说活动;对喜欢绘画的学生,则鼓励其绘制故事连环画。通过个性化选择,让学生在优势领域中发展语文能力。

结语

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核心素养的落地效果。教师应立足单元整体,创设真实情境,强化语言运用,通过分层设计兼顾个体差异,使作业从 “ 知识训练” 转变为 “ 素养培育” 的载体。唯有如此,才能在 “ 双减” 背景下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习效能,让语文作业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 “ 助推器” 。

参考文献:

[1] 李瑞芳; 崔耀. 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科普童话,2019(06)

[2] 胡秋伶.“ 双减” 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江西教育,20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