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植与服务保障机制研究

作者

于丽

沧州师范学院 河北省沧州市 061000

1 应用型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植与服务保障现状及问题——以沧州市为例

1.1 现状分析

1.1.1 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

沧州市政府设立创业担保贷款,为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关键的启动资金[1]。以河北三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技术研发与市场开拓的关键时期,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通过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成功解决了资金难题,得以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市场份额,最终实现了业务的快速扩张。此外,高校与金融机构紧密合作,推出稳岗扩岗贷款服务,重点支持吸纳就业人数多、稳岗效果好的企业,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从而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1.1.2 校企合作与实习实训

沧州市应用型地方高校与北京九次方大数据有限公司、联创中控等众多知名企业签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实习实训平台,该平台不仅满足了专业教学的实际需求,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项目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提升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时,企业深度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基于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等创新方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1.1.3 创业孵化与指导服务

目前,沧州市已建成各类创业孵化平台 55 家,总孵化面积达 22.7 万平方米,入驻在孵企业 3549 个,带动就业 7518 人。这些创业孵化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全方位的支持服务,包括办公场地、设备设施、政策咨询等,降低了创业门槛和风险。与此同时,高校设立的创业指导中心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加专业和个性化的服务。沧州部分高校通过校企协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指导中心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孵化、资金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帮助学生将创业想法转化为实际项目,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成功率。

1.2 存在问题及原因

就目前情况来看,多数应用型高校在服务供给与产业需求方面存在显著的结构性矛盾,应用型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需求的匹配度不足 60% ,这一数据直观反映出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其关键成因复杂多样,一方面是人才培养与产业实际需求未能紧密衔接,导致专业设置与产业岗位需求不匹配。以沧州 5 所高校为例,管道装备相关专业毕业生仅 17% 进入对口行业,而该产业用工缺口却达3.2 万人,专业错配现象严重,造成人才资源浪费与产业人才短缺并存。另一方面,就业创业服务存在严重问题, 73% 的地方高校就业创业服务“ 重形式轻实效” , 73% 的就业服务仅停留在“ 招聘会组织” 层面,个性化指导覆盖率不足 40% ,服务断层明显,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就业创业需求[2]。

由此可以看出,地方应用型高校健全就业创业扶植与服务保障机制意义重大,其不仅能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质量,还能为区域产业提供适配人才。然而目前该机制现状不容乐观,在“ 县域经济 - 高校专业” 动态适配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亟需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设置,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以实现服务供给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促进地方经济与高校协同发展。

2 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植与服务保障机制—以沧州市为例

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沧州市积极构建应用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植与服务保障机制的“ 双循环” 服务模型,有力推动了“ 人才强市” 战略的实施。这一“ 双循环” 服务模型由校内微循环和区域大循环构成,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沧州市的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2.1 校内微循环——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校内微循环聚焦于高校内部,通过大数据技术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业数据分析与岗位匹配机制是校内微循环的重要一环。沧州市人社局在招聘会筹备阶段,广泛收集企业招聘需求和毕业生求职意向数据,涵盖专业技能、岗位要求、专业背景等多方面信息。以“ 沧州市2025 年毕业生就业市场暨沧州交通学院春季首场校园双选会” 为例,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处理海量数据,科学规划展位布局,将岗位与毕业生专业契合度高、就业意向强烈的企业集中安排,实现了精准匹配,提高了招聘会效率,吸引了大量毕业生入场求职并达成众多就业意向[3]。

同时,就业质量监测与反馈机制则为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高校利用大数据平台实时收集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薪资水平、职业发展等信息,深入挖掘分析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若发现某专业就业质量不佳,高校可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适应市场需求。

2.2 区域大循环——整合政校企资源,促进人才供需对接

区域大循环则着眼于高校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整合政校企资源,促进人才供需对接。创业项目评估与风险预警机制体现了区域大循环中对创业者的支持。沧州市创业孵化基地借助大数据技术,全方位、动态监测入驻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前景等,收集财务数据、市场反馈、客户评价等多维度信息,运用大数据分析模型综合评估创业项目[4]。当企业出现异常波动时,系统及时发出预警,工作人员为创业者提供针对性指导和支持,帮助规避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职业技能培训与需求预测机制是区域大循环中满足市场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关键。沧州市人社局依托大数据技术,深入分析市场需求和岗位缺口,预测未来紧缺职业,如家政服务业、机械制造等,并及时制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开展针对性培训课程,有效提升了劳动者就业能力,满足了市场需求。

构建“ 双循环” 服务模型,沧州市在大数据背景下实现了应用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植与服务保障机制的创新,为“ 人才强市” 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支撑,推动了沧州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沧州市应用型高校在就业创业扶植与服务保障方面,基于校内微循环和区域大循环为毕业生提供了全方位保障。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就业创业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为高校、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对接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沧州市应用型高校在就业创业服务领域将实现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管理,为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敏,胡晓岩,刘从虎.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探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4,24(12):7-10.

[2]赵微.以高效精准服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J].今日海南,2024,(12):21-23.

[3]王姗姗.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策略[J].四川劳动保障,2024,(11):32-33.

[4]推动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4,(07):61.

课题名称: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植与服务保障机制研究——以沧州市为例

课题编码:202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