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研究
邵山珊
四川省仁寿县龙正镇小学校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欲望,让他们更加热爱美术学习。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创建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和意义。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上播放一些相关的音乐或者视频,以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或者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从而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第二,教师还可以通过营造课堂审美氛围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些艺术品或者画作,让学生们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和体验它们所带来的视觉效果;或者组织一次美术展览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到不同艺术家的作品风格和表现手法。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美术作品的魅力和独特之处,还能够激发他们对于美的追求和探索精神。第三,通过创设情境和营造课堂审美氛围的方法,小学生美术教育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这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创新思维,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通过学习绘画技巧、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美术教育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小学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引导自主探究,培养美术素养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就还要让学生去主动探究美术知识。对于美术学习来说,教师应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美术本来就是一门充满开放性的学科。在这个学科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就不能总是为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切实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 穿编的乐趣” 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自主探究一些穿编的方法。动手实践是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美术美术素养的组成部分也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美术材料,比如彩绳、彩珠等等,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去自主探究穿编的一些方法,同时每个小组也可以创作出属于自己小组的作品,然后大家对于小组作品进行展示,学生可以讲一讲他们在穿编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想法,这样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美术知识。
三、设计合作式作业,激发创作灵感
合作学习能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交流,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能得到充分锻炼。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入合作式作业,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同时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例如,在教学“ 拼贴添画” 内容的时候,需要学生感知绘画与拼贴画的不同效果,掌握拼贴贴画的基本方法,能自由剪纸、撕纸并粘贴等等。教师可以在课堂初期给学生分好小组,每组 4 人。接下来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毕加索的拼贴画——《吉他》,同时提问:“ 你认为这幅拼贴画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师生完成以上问答互动后,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手工制作材料和工具,如:广告纸、图片、胶水、彩笔、各种辅助材料等等。接下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制作拼贴画的方法。这样,同组组员之间能进行思维碰撞,他们能互相启发、相互帮助。而教师要做好巡视工作,观察各个小组的实际表现。最后,教师检查各小组的作品,并逐一点评。而对于拼贴画完成的较好且小组组。员之间配合度较高的小组,教师要给予特别表扬。这样,被表扬的同学能产生一定的学习满足感,其他同学也能受到激励。由此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设计合作室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且有助于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
结语:
总之,美术教学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活动,丰富其触觉、视觉及审美经验,以审美带动创作,培养其艺术素养。美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服务,为人民群众创造价值这是一件美丽的艺术品。所以,教师要注重针对创造性与实用性,对学生进行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美技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矫雅琳.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提升与探索[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2(7):0078-0080.
[2]李欢.小学美术审美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2(2):0067-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