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中地屈孕酮的剂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马玉秀
青海红十字医院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引言
控制性促排卵(COH)是体外受精 - 胚胎移植(IVF-ET)的核心环节,而卵巢低反应(POR)患者因卵泡发育不良、早发黄体生成素(LH)峰等问题,常面临周期取消率高、妊娠结局差的挑战。2015 年Kuang 等提出的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通过外源性孕激素抑制早发
,为POR 患者提供了新选择。地屈孕酮作为结构接近天然孕酮的口服孕激素,在PPOS 方案中应用日益广泛,但最佳剂量仍需探索。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不同剂量地屈孕酮在POR 患者 PPOS 方案中的临床效果,为优化用药策略提供依据。
PPOS 方案的核心机制是通过孕激素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 KNDY 神经元,调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分泌,从而抑制LH 峰。地屈孕酮的化学 天然孕酮相似, 具有高选择性孕激素受体亲和力,口服生物利用度约 28% ,是 PPOS 方案中常用的外源 既往 研究认为,每日口服 30mg 以上地屈孕酮才能有效抑制排卵,但在POR 人群中,较低剂量是否足以维持高孕激素状态并改善结局,仍缺乏针对性数据。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博洛尼亚 POR 诊断标准,即满足以下 3 项中 2 项: ① 年龄 ⩾40 岁或存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危险因素;②前次IVF/ICSI 周期获卵数≤3 个; ③ 基础窦卵泡计数(AFC) <5~7 枚或抗苗勒管激素(AMH)<0.5~1.1 ng/mL。所有患者均为首次PPOS 方案促排卵周期,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 >7mm ,排除染色体异常、子宫解剖畸形及全身性疾病者。共纳入97 例患者,分为20 mg 组(17 周期)和 30mg 组(80 周期)。
(二)促排卵方案
20mg 组:月经第 2~3 天启动促性腺激素(Gn),剂量150~300 U/d,同时口服地屈孕酮10mg,每日2 次(20mg/d),至取卵前1 日。根据卵泡发育及雌激素水平调整Gn 用量,当≥2 个卵泡直径达18 mm 或 50%卵泡直径≥16 mm 时,予醋酸曲普瑞林 0.2mg 联合 HCG2000~5000U 扳机。
30mg 组:Gn 启动时间及剂量同 20mg 组,同时口服地屈孕酮10mg,每日 3 次(30mg/d),其余监测及扳机标准与20mg 组一致。
(三)冻融胚胎移植(FET)方案
两组均采用全胚冷冻策略,于取卵后第2 次月经周期准备内膜。排卵正常者采用自然周期,卵泡发育障碍者可采用人工周期(戊酸雌二醇或17B 雌 4-6mg/d 口 服)或诱导 周期(来曲唑联合尿促性素诱导排卵)。黄体支持方案为口服地屈孕酮 10mg 每日2 次 ,联合阴道内给予黄体酮缓释凝胶90mg/d 或黄体酮软胶囊 0.2g ,每日3 次,转化内膜3 天后移植2 枚卵裂期胚胎或转化5 天后移植1 枚冻融囊胚。
(四)观察指标
主要指标为FET 周期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次要指标包括Gn 用量、Gn 使用天数、获卵数、MⅡ卵数、扳机日LH 水平及可用胚胎数。临床妊娠定义为超声观察到孕囊,包括一个或多个孕囊、宫内妊娠或异位妊娠及宫内外同时妊娠,活产定义为妊娠满 28 周及以上,胎儿娩出后具有心跳、呼吸。
(五)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或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比较用 t 检验或Mann-Whitney U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女方年龄、BMI、不孕年限、AFC、基础 FSH 及 LH 水平均无显著差异( (P>0.05) 。20 mg 组平均年龄 38.5±5.5 岁,30 mg 组 39.8±3.8 岁;AFC 分别为 4.0(2.0,5.0)个和 4.0(3.0,5.0)个,提示两组卵巢储备功能相当。地屈孕酮用药天数在 20 mg 组为 9.5(7.25,11.75)天,30 mg 组为 10.0(9.0,11.0)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二)促排卵指标比较
20 mg 组 Gn 用量为 1950.0(1406.25,2568.75)U,使用天数 8.5(6.25,10.75)天; 30mg 组 Gn 用量 1987.5(1500.0,2418.75)U,使用天数 9.0(8.0,10.0)天,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 。获卵数方面,20 mg 组为 3.0(2.0,6.5)个,30 mg 组为 4.0(2.0,6.0)个;MⅡ 卵数分别为 2.5(2.0,6.25)个和 3.0(2.0,5.0)个,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扳机日 LH 水平在 20 mg 组为 2.6(1.64,4.14)U/L,30 mg 组为 2.7(1.60,4.10)U/L,提示两种剂量均能有效抑制 LH 峰。可用胚胎数 20 mg 组为 2.5(1.0,5.75)个,30 mg 组为 3.0(2.0,5.0)个,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 )。
(三)FET 周期临床结局
20mg 组 10 个周期进行FET,临床妊娠率 30.0% (3/10),活产率 10.0% (1/10),流产率 33.3% (1/3);30 mg 组 50 个周期 FET,临床妊娠率 24.0% (12/50),活产率 12.0% (6/50),流产率 8.3% (1/12)。两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尽管 20mg 组流产率高于 30mg 组,但因样本量有限,需后续扩大样本验证。
(四)药物用量与成本分析
20mg 组地屈孕酮平均用药天数为 9.5 天,总剂量 190 mg; 30mg 组用药 10 天,总剂量 300mg 。20 mg组药物用量较 30 mg 组减少 36.7% ,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单周期用药成本降低约 35% ,提示低剂量方案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可显著节约患者经济负担。
三、讨论
(一)PPOS 方案在 POR 患者中的有效性机制
POR 患者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促排卵时内源性早发 LH 峰发生率显著升高,导致卵泡早排或黄素化,妊娠率降低。PPOS 方案通过外源性孕激素营造高孕激素状态,负反馈抑制下丘脑 KNDY 神经元,从而调节GnRH 分泌,控制LH 峰。本研究中,20mg 与30mg 地屈孕酮均能将扳机日LH 水平控制在相似范围,证实两种剂量均可有效维持高孕激素环境,与 Kuang 等提出的孕激素抑制 LH 峰机制一致。
(二)地屈孕酮剂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本研究核心发现是20mg/d 地屈孕酮在获卵数、MⅡ 卵数、可用胚胎数等实验室指标及 FET 周期临床妊娠率、活产率上与30mg/d 无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地屈孕酮的药理特性相关:其与孕激素受体亲和力高,20 mg 剂量已能满足抑制 LH 峰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既往研究认为需 30mg/d 以上剂量才能抑制排卵,但本研究中POR 患者使用20 mg/d 即达到与30 mg/d 相似的抑制 LH 水平的效果,避免早发性排卵或卵泡过早黄素化。
(三)研究局限性与临床启示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样本量较小(20mg 组仅17 周期),且POR 患者整体妊娠率较低(20mg 组活产率 10.0% ,30mg 组 12.0%⋅ ),可能影响结果效能。此外,未分析胚胎质量评分及内膜容受性相关分子标志物(如HOXA10、LIF),需后续研究补充。临床实践中,20mg/d 地屈孕酮可作为 POR 患者PPOS 方案的基础剂量,在保证妊娠结局的同时降低经济负担,但对于年龄 >40 岁或 AMH <0.5 ng/mL 的极重度 POR 患者,可考虑个体化上调剂量至 30mg/d,并加强卵泡发育监测。
(四)与同类研究的一致性
倪冬冬等的前瞻性研究同样证实,20mg/d 与30mg/d 地屈孕酮在POR 患者 PPOS 方案中的临床结局相似,本研究结果与其结论一致。此外,两组Gn 用量、获卵数等促排卵指标无差异,提示20mg 剂量不会影响卵泡募集与发育,进一步支持低剂量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中PPOS 方案采用全胚冷冻策略,避免了鲜胚移植时高孕激素对内膜容受性的潜在影响,与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SHRE)关于 POR 患者推荐的治疗策略相符。
四、结论
对于卵巢低反应患者,PPOS 方案中使用 20mg/d 地屈孕酮可获得与 30mg/d 相似的临床结局,且能减少药物用量及成本,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未来需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研究,并探索地屈孕酮对内膜容受性的分子机制影响,以进一步优化 POR 患者的促排卵方案。
参考文献:
[1] 倪冬冬,黄影,尚进,等.卵巢低反应人群应用不同剂量地屈孕酮行高孕酮状态下促排卵方案的临床结局比较[J].生殖医学杂志, 2024, 33(8):997-1001.
[2] 张克荣,邓少婷,蔡昭炜.地屈孕酮在高龄卵巢低反应患者促排卵后半程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 5(12):4.
[3] 陈令允,曹厚侠.地屈孕酮片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18, 1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