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张晓梅
河南省灵宝市中等专业学校 472500
一、引言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全面推进,语文科目在考试内容、形式及评价标准上均发生重大变化。新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审美素养和文化理解能力,强调知识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然而,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仍存在 “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应试技巧、轻素养提升” 等现象,难以满足新高考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探索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高考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新要求
(一)考试内容的转变
新高考语文试题增加了情境化、综合性题型,如信息类文本阅读融合多则材料考查学生的信息整合与分析能力;写作部分注重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学生结合现实情境展开论述。这要求教学必须突破传统单一文本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的强调
新高考以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为导向,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古诗文阅读不仅考查字词翻译,更注重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与传承,要求教学从 “知识本位” 转向 “素养本位”。
(三)评价方式的革新
新高考推行 “过程性评价 + 终结性评价” 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长轨迹。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动态评估,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三、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 教学目标与新高考脱节
部分教师仍以 “应试” 为导向制定教学目标,过度聚焦考点训练,忽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仅教授答题模板,而忽略对文本深度解读与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二)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课堂教学多采用 “讲授式” 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机会。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逐句讲解翻译,未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赏析感受诗歌意境,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三)教学资源整合不足
教学资源局限于教材与教辅资料,未能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生活资源等拓展教学内容。例如,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未借助影视改编、学术讲座等资源辅助学生理解,增加了学习难度。
(四) 评价体系不完善
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缺乏对学生课堂参与度、思维过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例如,作文评价仅关注分数,未针对学生的逻辑结构、语言创新等素养进行具体指导。
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优化教学目标,对接新高考要求
1. 素养导向的目标设计
将新高考核心考点与语文核心素养相结合,制定分层教学目标。例如,在《劝学》教学中,知识目标设定为理解文言实词与论证方法,能力目标为分析比喻论证的逻辑,素养目标则是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案例探讨 “终身学习” 的意义,实现知识、能力与素养的统一。
2. 大单元教学设计
以主题或任务为驱动,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如围绕 “家国情怀” 主题,将《烛之武退秦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课文进行跨文本整合,设计 “古代文人的家国担当” 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思辨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率
1. 情境化教学
创设真实或虚拟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升语文能力。例如,在新闻写作教学中,模拟 “校园新闻发布会” 情境,让学生担任记者、发言人,完成采访、撰写新闻稿等任务,实现语言运用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
2. 合作探究学习
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开展深度阅读与讨论。如在《祝福》教学中,分组探讨 “祥林嫂悲剧的多重原因”,通过观点碰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
3. 信息技术融合
利用多媒体、人工智能等技术辅助教学。例如,通过 VR 技术还原《阿房宫赋》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运用 AI 写作批改工具,为学生提供即时反馈,提升写作教学效率。
(三)整合教学资源,拓宽学习视野
1. 多元文本资源整合
除教材外,引入经典名著、时文报刊、学术论文等资源。如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选取《人民日报》评论文章作为范例,引导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角度与论证方法。
2. 生活化资源利用
将生活场景融入教学,如结合热门影视、社会热点设计教学内容。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中,组织学生调研本地社区文化,用书中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增强学习的实践性。
(四) 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1.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
建立 “课堂表现 + 作业质量 + 考试成绩” 的综合评价机制。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参与度与思维表现,通过读书笔记、作文修改稿等过程性材料评估学习进展。
2. 多元化评价主体
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及家长评价。例如,在诗歌创作活动中,学生先自评反思创作思路,再由小组互评提出建议,最后教师结合文学素养进行总结评价。
3. 个性化反馈与指导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提供个性化建议。如对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通过一对一指导,帮助其优化文章结构、丰富语言表达,实现精准提升。
五、结论
新高考背景下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需要教师深刻理解改革内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优化教学目标,以创新方法提升课堂活力,以资源整合拓展学习深度,以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通过以上策略的综合运用,既能有效应对新高考的挑战,又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教师需持续关注高考改革动态,不断探索与创新教学策略,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4] 钟启泉。新高考改革的理念与路径 [J]. 教育研究,2019 (06): 45-52.
[5] 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