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写好高考议论文

作者

南志斌

山东省邹平市第一中学 256200

摘要:高考议论文作为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题型,其核心在于展现清晰的逻辑思维与严密的论证过程。当前存在概念混淆、过程跳跃、论据与观点脱节等严重问题。坚持从把握核心概念、合理构建论证框架、重视过渡衔接,是提升高考议论文的逻辑性的有效抓手。

关键词:高考作文  逻辑思维   核心概念   论证框架   过渡衔接

高考作文作为衡量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其逻辑性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说服力和思想深度。逻辑思维具有三个基本特征:首先是概念的明确性。在议论文写作中,核心概念的定义直接影响论证的走向。其次是判断的准确性。学生需要区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避免将主观偏好等同于客观事实。最后是推理的严密性。

当前高考作文中存在的逻辑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概念混淆。例如将"传统文化"与"古代文化"混为一谈,或将"创新"简单等同于"否定传统"。第二是证过程存在跳跃。某些观点缺乏必要的过渡和解释,造成逻辑链条断裂。第三是论据与论点脱节。部分学生堆砌事例却缺乏必要的分析,导致论据无法有效支撑论点。

提升作文逻辑性的具体方法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审题阶段要准确把握核心概念。

准确把握核心概念是确保文章质量的关键环节,作为文章立论的基础,其界定是否准确、阐释是否透彻,直接影响着整篇议论文的逻辑严密性和说服力。核心概念往往承载着文章的主要观点和价值判断,是论证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理论支点。

进行概念界定,通过下定义的方式明确概念的内涵;也可以采用特征描述法,列举概念的本质属性;还可以采用比较分析法,通过与相近概念的对比来凸显其独特性。以“创新”为例,可以界定为“在现有知识、技术或方法基础上产生新颖且有价值的成果的过程”。其次需要进行概念阐释,通过举例、比喻等方法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例如阐释“责任”时,可以举出医护人员坚守岗位的事例。最后要进行概念辨析,区分核心概念与易混淆概念。如区分“自信”与“自负”,前者建立在客观认知基础上,后者则是主观膨胀的表现。

在高考议论文写作中,对核心概念的把握存在若干常见误区。最典型的是概念模糊,即对核心概念缺乏明确界定,导致论证过程含混不清。例如讨论“宽容”时,若不明确区分宽容与纵容的界限,就容易陷入逻辑混乱。其次是概念窄化,将丰富的概念内涵简化为单一维度。如将“成功”仅仅理解为物质财富的积累,忽视其精神层面的意义。最后是概念偷换,在论证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改变概念的原初含义。这种错误往往导致文章出现逻辑断裂。

在审题阶段就要准确识别核心概念,通过画关键词、列提纲等方式强化概念意识。在写作过程中要保持概念的一致性,确保全文围绕统一的概念内涵展开论证。

其次,构建合理的论证框架。

一个有效的论证框架能够系统地组织观点、证据和推理过程,确保结论具有逻辑性和说服力。多维度支撑框架、逻辑递进框架、对比论证框架是使用频率较高的集中结构组织方式。

为了达成逻辑链条的完整、合理,就要求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有照应。

以下三种结构组织方式使用较为普遍。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式

这种模式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前提——途径——方法”式

这种模式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次间呈现为递进关系。

“摆现象 ——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式

这种模式针对某些不好的社会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面对中性的概念,或者是待评价的现象,可用“摆现象——析本质——找原因——找办法(辩证论)”结构。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递进式结构组织法,还可以使用并列式、对比式组织结构。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结构清晰”都一直是考场作文的重要要求,也是阅卷老师断定一篇好文章的主要途径。

第三,重视过渡衔接。

使用连接词,显化思维脉络,是考场作文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材料与观点的过渡。常用的表述方式: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了这样的启示……);由此观之……;为什么会这样呢?;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

事实到理论: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4、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

理论到事实:、“这正如……所说……”;“……”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之间的过渡。正面分析与反面分析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反之”“相反”“否则”“如果不这样”等关联性词语完成;面举例与反面举例之间的过渡则一般采用“也有与此相反的情况”“相反的事例如……”等句式过渡。

层与层的过渡。为了使论述充分、深入,写议论文必须讲究说理的层次性。说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为主,具有并列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同时”“还要”等关联词语过渡衔接;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则往往借助“不仅如此……而且”“更进一步说”以及“当然”等词句进行过渡衔接。

总之,高考作文的逻辑性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生在概念澄清、论证构建、语言表达等多个环节持续用力。只有将严密的逻辑思维内化为写作习惯,才能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完成既有思想深度又符合思维规律的高质量作文。这不仅是应试需求,更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