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与表达融合教学新策略
赵倩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外国语学校 628000
一、引言
语文课程作为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审美塑造及文化传承起着关键作用。统编四年级语文教材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编排上独具特色。教材精选古今中外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如神话、童话、诗歌、散文等,为学生开启文学大门。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感受文学魅力,积累语言,提升鉴赏能力。同时,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基础上进行创意表达,借助写作、口语交际等形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达独特见解与情感体验,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内涵与目标
2.1 内涵阐释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领略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作品,提升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独特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文学阅读是根基,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沉浸于丰富语言情境,感受作品情感、思想和文化内涵。创意表达则是文学阅读的延伸与升华,学生将阅读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以创造性方式输出,展现思维和创新精神。
2.2 目标定位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具备一定速度,学会浏览,能按需搜集信息。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含义,辨别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联系上下文和自身积累,推想课文词句意思,辨别词语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判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尤其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能用普通话流畅交谈。交谈中认真倾听,对不理解之处请教,对不同意见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清晰讲述见闻,表达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三、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融合教学策略
3.1 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与创意表达欲望
情境教学法能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教授神话单元时,教师可播放神话主题动画视频,如《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片段,展示精美的神话故事图片,营造神秘奇幻氛围,将学生带入神话世界。学习《盘古开天地》时,播放盘古开天辟地的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和神奇力量,随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体会神话魅力。
在创意表达环节,教师可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神话中的角色,如让学生扮演盘古,讲述自己开天辟地的经历;或让学生以神话故事为背景,创作一幅画,并配上文字说明,如以《女娲补天》为背景,创作女娲补天的画面,并描述补天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进行阅读和表达。
3.2 以读促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与审美素养
阅读是理解文学作品的关键,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多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感受文学语言魅力,提升审美素养。
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教学古诗《暮江吟》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韵律美;接着教师范读,强调 “铺”“瑟瑟”“可怜”等词语的读音和语气,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情感;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诗歌。默读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圈画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重难点。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如《观潮》中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句子含义和表达效果。
3.3 读写结合,实现阅读与表达的有效转化
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学习《观潮》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模仿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和形态变化的段落,描写自己熟悉的自然现象,如描写雷雨时,可仿照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写 “傍晚时分,从天边传来隐隐的雷声,仿佛大鼓被轻轻敲响”;仿照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写 “过了片刻,雷声越来越响,只见西边天空中出现了一道闪电,大地也跟着震动起来”。通过仿写,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4 拓展阅读,丰富文学积累与视野
拓展阅读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适合的文学作品,并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为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效果,教师可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举办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读书心得和体会,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如有的学生分享《夏洛的网》,讲述蜘蛛夏洛为救小猪威尔伯,在网上织出赞美威尔伯的文字的故事,以及自己从中学到的关于友谊的珍贵;开展故事大王比赛,让学生讲述阅读过的有趣故事,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举行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通过这些活动,营造浓厚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热情,提高文学素养。
3.5 多元评价,促进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学习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在小组合作阅读活动中,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对于积极参与讨论、能提出独特见解并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对于参与度不高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其积极参与,给予针对性指导。
终结性评价时,评价内容要全面,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还要考量创新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教师评价要客观、激励,指出学生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成果,发现自身问题和进步,如学生在自评作文时,可思考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改进;学生互评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如在互评作文时,学生可从内容是否具体、语言是否生动、结构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价,学习他人长处,提高评价有效性。通过多元评价,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成果,促进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四、结论
统编四年级语文教材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设置,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广阔空间。通过深入研究教材特点,运用创设情境、以读促悟、读写结合、拓展阅读和多元评价等有效教学策略,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创意表达欲望,提高阅读理解和审美素养,实现阅读与表达的有效转化,丰富文学积累,拓宽视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