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能源工程建设造价控制及管理措施研究

作者

彭宾 王桂林

新疆屹中庭人力科技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国网阿克苏供电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43000

当前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新能源工程建设已经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光伏发电、风电等新能源项目有着极高的投资价值。新能源项目有着投资规模大、技术复杂性高、建设周期较长等诸多特点,其造价控制直接决定了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以及投资回报率。随着新能源平价上网时代的来临,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精细化造价管理成为提升新能源项目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科学的造价控制能够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投资效益、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及技术更新创新。而且完善的造价管控体系也有助于防范投资风险,保障工程质量,对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能源工程建设造价特点

新能源工程项目建设造价有着明显区别于传统能源项目的特征,比如技术迭代、政策依赖、成本构成和环境适配性等等。从技术角度来说,新能源项目的核心设备如风机叶片和光伏组件等等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较快。不同技术路线的设备在转换效率和成本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较为典型的是单晶硅和薄膜光伏组件的造价有着很大差异。设备价格也会受到技术革新影响,从而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导致新能源项目前期造价的估算不确定性较为明显。同时新能源项目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特性也使得发电效能预测难度增加,风电项目的风资源评估误差或光伏项目的日照条件偏差都会传导至单位电能成本核算体系,从而进一步加剧造价测算的复杂性。

在造价构成方面,新能源项目主要表现出设备主导型成本结构,设备和材料的成本费用占比普遍要超过总投资的 80% ,比如光伏电池板,风机机组等核心设备的成本占比较为突出,而设计咨询等智力服务费用占比则不足 1% ,如此特殊的成本分布也使得设备市场价格波动对整体造价影响有着放大效应。大部分新能源工程项目建设采取 EPC 总承包模式,这也普遍改变了传统造价控制的逻辑,在设计阶段对最终成本的影响程度甚至高达 80% ,前端设计优化成为控制造价的重要抓手。

再见此外,外部环境因素对新能源工程建设的造价也会造成多维度影响,如政策调控工具包括电价补贴,税收优惠等,会直接改变项目的经济性评价参数,政策调整窗口期常常会引发造价模型的重新构建。而地理环境条件所引起的造价也有着明显差异。一些山地风电项目会由于地形限制而增加塔筒高度调整与光伏电站厂址地址条件差异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同类技术方案的造价产生巨大偏差,而并网技术的升级也会造成配套设施成本的增加,从而成为制约造价持续下降的瓶颈因。另外,新能源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特性较为突出,需要统筹考虑建设期间的投资与运营期间维护成本的平衡[1]。

二、新能源工程建设造价控制的主要问题

(一)前期决策与设计阶段基础性缺陷

新能源项目在决策阶段常常会由于数据支持不足而导致其发生造价估算失准的问题,比如风电项目如果仅仅依赖简单的测封数据或者光伏项目,并没有充分评估日照条件,就会导致后期设计的频繁变更,从而造成成本超支。设计阶段也还会存在方案论证不充分或限额设计执行不力等诸多问题,设计人员会受限于工期压力或实地考察不足而导致发生技术方案与经济性破解的情况。

(二)设备价格波动与供应链管理风险

新能源项目造价呈现出设备主导性特征及光伏组件和风机等核心设备的成本占比较高,其价格也容易受到原材料市场波动影响,预算编制和实际采购价差普遍存在。国际物流成本变化和绿色建材价格的周期性调整也会进一步放大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在采购环节如果缺乏精细化管控,则容易造成设备交付延迟或存在质量缺陷,这都会间接增加新能源项目的调试及运维成本。

(三)施工环境复杂性与过程管控较为薄弱

新能源项目的施工建设常常会面临地理地形条件的限制与影响,往往会造成意外工程量的增加或者施工方案的临时调整。,这都会直接推高建筑成本费用。而施工阶段如果管理经验不足或分包单位水平较差,就会出现工期延误或返工问题,而机械租赁与人工调配效率的低下也会进一步加剧成本压力。调试阶段并网标准的升级会要求配套储能或电网改造,而这类隐形成本不会在初期预算当中充分体现,但却会对后期造价失控造成巨大的影响[2]。

三、新能源工程建设造价控制及管理措施

(一)投资预算精细化管控

新能源工程投资预算需贯穿项目全周期,涵盖建设期与运营期的费用规划。在建设期预算编制中,应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设备采购、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等费用进行详细测算。例如,对于太阳能项目,需精准估算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等核心设备的采购成本,以及厂房建设、储能设施搭建等建筑工程费用。运营期预算则需考虑设备维护、人员薪酬、能源消耗等长期支出。同时,建立严格的预算审核机制,由专业团队对预算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评估,确保预算符合项目实际需求与市场行情。

(二)成本动态化监测与调整

新能源工程建设成本受多种因素影响,需建立动态化的成本监测与调整机制。在成本预测方面,运用科学的方法与工具,结合市场行情、项目进度等因素,对项目成本进行前瞻性预测。例如,根据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趋势,预测设备采购成本的变化;依据施工进度计划,估算后续人工、机械等费用的支出。在成本核算环节,建立详细的成本台账,对各项费用进行分类记录与核算,确保成本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当发现成本出现波动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如因技术方案变更导致成本增加,应评估变更的必要性,若可优化方案则及时调整,以控制成本在合理范围内。

(三)风险系统性评估与应对

新能源工程建设面临诸多风险,如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自然风险等,这些风险可能对造价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在项目前期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识别与评估。例如,分析市场价格波动对设备采购成本的影响,评估新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成本不确定性,考虑自然灾害对工程进度与造价的潜在威胁。针对不同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市场风险,可通过签订长期采购合同、建立价格预警机制等方式进行规避;对于技术风险,加强技术研发与引进,选择成熟可靠的技术方案;对于自然风险,提前制定应急预案,购买工程保险,降低风险损失 [3]。

结语:

结合上文所述,新能源时代下,各类新能源工程建设不断增多,同时也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角度来说,很多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常常会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这就需要针对新兴的新能源项目与投资和造价成本的控制,避免由于过大的投资而导致后期经济效益不足。尤其针对造价控制进行严格的管理,在提高新能源项目竞争力的基础上,使其能够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学亮.新能源风电项目造价控制与成本管理的关键因素分析 [J].云南水力发电 ,2024,40(1):159-161.

[2] 刘春丽 , 单川.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电力工程造价控制措施研究 [J].电工技术 ,2023,(s01):117-119.

[3] 张云.新能源电力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J].科学与信息化,2022,(18):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