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模式的建构
王蕊
德惠市第十九中学
引言: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重要目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肩负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法治精神及社会责任感重任。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核心素养导向要求,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成为亟待解决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理念,聚焦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从教学理念重构、教学策略创新及实践路径优化角度,探索构建适应素养培养教学模式,为推进课程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一、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理念重构
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打破传统重知识轻能力局限,构建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协调发展教学体系,建立学科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目标,围绕政治认同、法治思维、道德判断以及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要素,明确各教学环节目标定位。确立学生中心教学观念,关注学生主体性,尊重认知规律,转变教师角色,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引导者,树立问题导向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热点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强化价值引领功能通过价值澄清、价值辨析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建构实践体验教学理念,注重知行统一创设丰富实践场景,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教学理念重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关系,构建符合核心素养培养逻辑教学理念体系,为教学策略创新与实践路径优化奠定理论基础。
二、多元方法融合,教学策略创新
教师应推进案例教学法应用,精选贴近学生生活情境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判断与法律适用问题,增强教学针对性与吸引力。深化探究式学习设计开放性问题,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协作精神,运用情境体验教学创设模拟法庭、道德困境讨论等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理解抽象概念。整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视频、动画等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吸引力,实施项目式学习,围绕主题设计调查探究、社区服务等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开展辩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培养理性思维与表达能力,推动翻转课堂实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创新评价策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全面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状况,教学策略创新过程中需要灵活组合各种教学方法,避免单一教学模式局限性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教学策略体系。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自己为例,教师应当采用多元方法融合教学策略。课前布置我是谁主题思考,让学生通过家庭访谈了解自我成长历程,收集童年照片与现在照片对比,写下自我认知变化。课堂伊始教师引导学生观看青少年成长纪录片片段,激发学生思考我是谁问题,组织自我探索小组活动,每组学生互相介绍自我特点绘制我心智图,呈现自我认知多维度。开展镜中我情境体验,学生面对镜子描述自己外貌特征,然后闭眼感受内心品质,体验外在与内在自我差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自我认知误区案例,如过度自信或自卑案例,组织小组讨论解决方案。此教学案例融合案例分析、情境体验、小组探究以及创意表达等多元方法创设丰富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自我,建立积极自我观念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体现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策略创新理念。
三、实践路径优化,教学模式完善
教师应构建知行合一实践教学模式,打通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通道,设计校内实践活动与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完善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从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入手引导分析问题成因,探索解决路径,培养批判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优化体验反思教学模式,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体验场景引导学生在体验后进行深度反思,促进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发展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围绕主题设计调查探究、公益活动等项目,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与合作精神。创新资源整合教学模式,有效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构建开放式教学环境,建立评价引领教学模式,将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强化评价导向作用。教学模式完善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指导与实践探索结合。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珍惜师生情谊为例,教师应当实施实践路径优化教学模式。教学设计采用问题探究 - 情境体验 - 实践行动 - 反思提升四环节模式。第一环节中教师通过播放感人师生故事短片,提出什么是良好师生关系探究问题,学生小组讨论理想师生关系特征,形成初步认知。第二环节创设角色互换情境体验,学生分组扮演教师与学生角色,模拟课堂教学场景体验彼此处境与感受。开展师生冲突案例分析,学生分析冲突原因并提出化解方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尊重、理解、沟通重要性。第三环节组织感恩教师实践项目,学生设计并实施感谢教师行动,如制作感恩卡片、拍摄微视频、组织班级感恩活动等。另外,开展校园师生关系调查实践活动,学生采访不同年级学生与教师,了解师生关系现状,分析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第四环节引导学生撰写师生情谊反思日记,分享体验感悟与行动收获。教学评价采用多元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参与度与收获)、小组互评(合作表现)与教师评价(过程表现与成果展示),形成综合评价。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
实基础。
结论:核心素养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模式构建是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理念重构、教学策略创新及实践路径优化多维度推进。通过确立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理念,融合案例教学、探究学习等多元教学策略,构建知行合一、问题导向等实践教学模式,形成完整教学模式体系。该教学模式促进学生道德认知、法治精神与实践能力协调发展,有效培养具备完善人格、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人才。未来应加强教学模式实证探究,拓展跨学科融合路径,推动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刘艳玲 . 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提升初中学生核心素养 [J]. 成才 ,2024,(17):17-19.
[2] 宋成龙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思考与对策 [J]. 学周刊 ,2022,(31):160-162.
[3] 闫祥梅 .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优化 [C]// 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组委会 ,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文艺教育委员会 . 中小幼教师新时期第三届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论文集(三). 潍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浞景学校 ;,2022:1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