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方程的教学研究

作者

浦蕊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北京八十学校

引言:小学数学方程学习是代数思维培养重要内容,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注重问题解决能力提升与学习方式转变。然而现实教学中方程教学仍面临诸多挑战,与新课标理念存在较大差距。文章从教学现状分析入手,探讨符合新课标理念教学策略构建并结合教学实践案例,探索有效教学路径。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结合,希望能够推动小学数学方程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依据。

一、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现状分析

部分教师仍持传统教学观念,过分强调解题技巧训练,忽视学生思维培养与能力发展。课堂中知识灌输现象普遍,学生主体性难以体现,机械演练占据大量时间,真正理解方程本质意义机会有限。教学方法单一乏味,部分教师习惯于讲解 - 例题 - 练习固定模式,缺乏创新性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流于形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方程学习价值。课程资源利用不充分,信息技术与方程教学融合程度不高,很多教师仍局限于教材内容,拓展性资源应用不足。

课堂评价方式偏重结果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学生解题正确与否成为唯一标准,思维方式多样性未获重视。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方程应用场景多为人为设计情境,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不紧密,导致学生难以感知方程学习实际意义。学情分析不够深入,班级教学中个体差异照顾不周,导致学习困难学生跟不上,优秀学生缺乏挑战,学习动力普遍不足。

二、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策略构建

教师需充分尊重学生思维方式,创设贴近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经历完整问题解决过程。此类教学过程不仅停留于知识传授层面,更注重思维品质培养,通过开放性问题设计,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优质教学情境创设应当考虑学生认知特点与生活经验,既能引起情感共鸣又能自然引入数学问题。方程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任务驱动方式,设计层次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抽象出数量关系,形成代数思维。课堂中应鼓励多元解法尝试,比较不同方法优劣,培养学生灵活思考习惯。注重学科融合,将数学与科学、社会等学科知识联系,拓展方程应用视野。评价方面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关注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思维发展轨迹,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切反馈与指导。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中用字母表示数为例,教师应当设计校园购书节主题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入问题情境:学校购书节上,某书摊老板设置猜谜游戏,猜中谜语可获赠精美书签。谜语内容为:我手中有几本书?已知这些书平均每本 25 元,总价比小明购买同样书籍多花 75 元,而小明买书平均每本15 元。通过这一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已知条件,思考如何用字母表示未知数量。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小组讨论:如果用 x 表示书本数量,我们能写出哪些关系式?学生通过讨论可能得出:书摊老板总花费为 25x 元,小明总花费为 15x 元,两者差额为 75 元,即 25x-15x=75。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然体验字母表示未知数量便利性,理解用字母建立等量关系价值。教师应当设计梯度任务:先让学生用直观方法(如猜测验证)解决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用算术方法(如 75÷10=7.5 )解决;最后引入方程概念,解释 25x-15x=75 即 10x=75 ,解得 x=7.5 ,意味着书本数量为 7.5 本。此处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现实意义:现实中能有 7.5 本书吗?引发对问题条件合理性讨论,培养数学理性思考能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方程教学实践探索

教师需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思维碰撞与互助成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学习资源与方式,设计递进式学习任务,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些措施实施过程中,教师需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特点与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抽象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课堂组织上应创造宽松探究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表达,培养创新精神与批判思维。教学实践也应注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引导其反思学习过程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中等式的性质为例,教师应当设计神奇天平主题教学活动。课前准备实物天平或利用多媒体呈现虚拟天平,引入问题情境:小朋友们,今天将要探索神奇天平秘密。天平两边放着相同物品,天平保持平衡状态。如果对天平两边同时进行相同操作,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通过这一情境,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等式性质。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设计系列探究活动:请学生观察天平平衡状态,记录两边物品重量关系,引导写出等式;然后请学生预测并验证两边同时增加相同重量两边同时减少相同重量两边重量同时变为原来几倍等操作后天平状态,归纳等式性质;设计应用情境:天平左边放着 3个相同礼盒和 2 千克砝码,右边放着 8 千克砝码,天平平衡。请问每个礼盒重量是多少?引导学生应用等式性质解决问题。学生可能通过不同思路解决:有些学生可能采用直观思考,通过天平模型操作,两边同时减去 2 千克,得出 3个礼盒重 6 千克,每个礼盒重 2 千克;有些学生可能建立方程 3x+2=8 ,然后应用等式性质,两边同时减去 2,得 3x=6,解得 x=2 。教师应鼓励学生交流不同解法,比较思路异同,感受方程解题简洁性与普适性。活动教师应当设计拓展任务:如果天平左边是5 个相同礼盒,右边是12 千克砝码,天平平衡,每个礼盒重量是多少?通过类似问题迁移,巩固学生对等式性质理解与应用。

结论:传统方程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教学理念、方法手段、资源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以学生为中心、情境创设、多元评价等策略构建,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生活化情境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数字化技术应用等措施能显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数学思维发展。未来应关注不同学段方程教学衔接问题,深化信息技术与方程教学融合探究,构建更加系统完善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林丽霞 .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策略探究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5,(02):88-90.

[2] 林丽芬 . 浅析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J]. 新教师 ,2024,(05):90-91.

[3] 周思贤. 新课标理念下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思路[J]. 小学生( 中旬刊 ),2024,(03):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