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举“ 三” 方反一笔下能生“ 花”

作者

梁斌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葛仙山楠杨学校 611931

小学阶段是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习作教学不仅承担着语文知识传授的功能,更是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传统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素材积累不足、写作思路单一、训练方式局限等问题,使得学生难以形成稳定的写作能力。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和写作规律,通过“举‘三’方、反一”的理念,将素材积累、思维训练和写作实践有机结合,为学生的习作学习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本文将围绕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习作教材的解读价值、解读策略及具体教学实施路径展开分析,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教师提供参考,促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科学化、系统化与有效化。

一、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习作教材解读重要性

教材注重写作与语文核心素养的紧密结合。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认知、文化积累与审美体验及价值观念的培养,而习作教学正是落实这些素养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安排写作任务,教材能够帮助学生在积累语言材料、发展思维能力、形成表达习惯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核心素养目标。教材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设计。习作内容从简单的观察性记录到想象性表达,再到议论性文章,层层递进,使学生能够在认知结构与表达能力的同步发展中形成稳定的写作能力。同时,教材通过对写作目标、写作要点和写作方法的明确提示,为教师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框架,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教材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训练与方法指导。写作不仅是文字的表达,更是思维的呈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通过引导学生积累“三方”素材、进行“反一”思维训练,使学生在分析、比较、提炼信息的过程中提升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写作从“有话可说”到“说好话”的转变。

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习作教材解读策略

(一)引导学生在生活、阅读、观察中积累“三方”素材

“三方”素材是指从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进行素材积累,以支持学生写作的全面发展。教材强调写作素材的广泛性和生活化,主张学生通过生活体验、阅读积累和观察记录来丰富写作内容。生活素材的积累强调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与思考。学生在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中,通过观察人物、事件和情境,获得第一手的写作素材。这种素材不仅真实丰富,而且贴近学生认知水平,有助于写作内容的生动性与具体性。阅读素材的积累注重通过书籍、课文及其他文本的理解与吸收来扩展知识面和写作视野。教材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炼情节、描写手法、观点表达等写作元素,使阅读成为习作的源泉和写作能力提升的支撑。观察素材的积累强调学生感知能力和细节捕捉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自然现象、社会活动以及人际互动,学生能够在写作中体现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感受,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通过“三方”素材的积累,学生能够建立起丰富的写作储备,为后续写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形成对素材选择和提炼的初步能力,为“反一”思维的训练提供素材保障[1]。

(二)通过提问、讨论、范文赏析,帮助学生形成“反一”思维“反一”思维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整体、部分及对比角度进行分析,形成独立思考和多维度表达能力。教材设计中通过提问、讨论和范文赏析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这一思维方式。提问环节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的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思考写作的角度,从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多层次、多维度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发现写作的多种可能性。讨论环节则强调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能够在表达和倾听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写作思路。这种讨论不仅有助于激发思维的活跃性,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写作注入多元化的视角。范文赏析环节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的运用,从中提炼规律与方法,为自身写作提供参照。教材在设计中注重范文的层次性和典型性,使学生能够在赏析中学会总结写作经验,形成可迁移的写作策略。通过这一系列方法,学生在理解、分析和比较中逐渐掌握“反一”思维,使写作不再局限于简单叙述,而是能够体现思维深度、结构逻辑和表达的多样性[2]。

(三)以教材习作为依托,结合小练笔、片段写作进行训练

教材习作板块不仅提供了完整的写作任务,也为分阶段训练提供了基础。通过小练笔、片段写作等形式,学生能够在练习中逐步掌握写作技巧,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转变。小练笔强调短小、集中和针对性。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写作的某一要点,如描写、议论或叙事结构等。这种训练方式灵活便捷,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篇幅内形成写作习惯,逐步积累写作经验。片段写作强调局部表达与细节打磨。通过对文章片段的写作和修改,学生能够注重语言的精炼与情感的传达,提升文章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教材鼓励教师将片段写作与整体文章相结合,使学生在局部训练中掌握整体构思与表达的技巧。此外,教材习作训练强调持续性与系统性。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能够在积累素材、形成思维、练习表达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稳定的写作能力,并能够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写作策略,从而实现写作能力的整体提升。

结束语

总的来说,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习作教材通过“举‘三’方、反一”的理念,将素材积累、思维训练和写作实践有机结合,为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在教材解读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教材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科学安排教学环节。北师大版教材的这一设计不仅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也充分考虑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深入解读教材、科学实施教学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同步提升,使“笔下生花”不再只是理想,而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现实目标。

参考文献

[1] 于文波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学习与信息技术整合 [J]. 时代教育 ,2018(10):176-176.

[2] 高 增 泽 . 北 师 大 版 小 学 数 学 教 材 的 独 特 性 [J]. 学 周刊 ,2017(30):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