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行业竞争结构浅析
杜晓琼
西安航天华威化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710100
摘要:我国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近几年价格竞争愈演愈烈。为了使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就必须深入剖析其行业竞争结构。本文通过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行业的供应商与买方的谈判能力、潜在进入者与替代品的威胁以及行业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氛围,对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行业竞争结构,波特五力模型
一、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金属压力容器是一种能够承受压力的密闭容器。金属压力容器广发应用于化学工业、石油化工、军工等领域。我国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艰苦发展。目前我国金属压力容器制造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已与国外先进国家的水平缩小了差距,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在质量控制方面也逐渐与国际接轨。当然,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用人机制以及技术研发投入还很有限,这严重影响了我国金属压力容器的制造能力和总体质量水平。随着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盲目进行价格竞争,扰乱了行业的良序发展。当前,我国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行业的形势还是十分严峻的,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结合当前国情和市场行情,企业如何通过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提升核心竞争力,值得认真思考。
二、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分析
“五力模型”分析法是由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来的。认为在一个行业里,普遍存在着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谈判能力、新进入者和替代品的威胁、行业中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程度。下面通过这五种力量深入分析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行业的竞争规模和吸引力。
1.供应商的谈判能力
金属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的供应商是各种原材料和备品备件公司。这些公司的谈判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主要体现在:其一,原材料由少数规模庞大的公司控制,这些公司具有比较稳固的市场地位,且一般不会受到市场剧烈竞争的困扰。产品的购买者很多,每一个买主都不太可能成为其重要客户。其二,供方产品很多时候难以被替代。其三,供方有能力、有条件进行深加工,易与购买者形成竞争关系。其四,原材料成本在金属压力容器总成本中占了较大比例,对压力容器生产过程非常重要,且直接影响着最终设备的质量。
2.买方的谈判能力
金属压力容器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石油化工和军工等领域,这些市场就是压金属力容器的买方。通过要求金属压力容器供应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来影响行业中现有制造商的盈利能力。买方的谈判能力是比较强的。主要体现在:其一,买方的总数较少。其二,单个买方的购买量较大,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其三,买方基本上购买的是一种标准化产品,有许多可供替代的供应者,买方同时向多个卖方购买设备在经济上也完全可行。
3.替代品的威胁
经济学认为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用来满足人类相同的需求就是替代关系。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两种行业可以相互替代、实现同一种功能,两者就互为替代品。金属压力容器是一个涉及多行业、多学科的综合性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机械、冶金、核能、航空、航天等部门,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设备,它的专用特性决定了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被替代。
4.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也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制造商的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原有制造商的生存。竞争性进入威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进入新领域的障碍大小,二是现有企业对于新进入者的反应情况。
金属压力容器是关系到生产及人身安全的重大设备,具有较高的资质壁垒。一般来说,企业首先需要获得其专业领域应具备的行政许可或相关的质量体系认证、环保体系认证、职业健康体系认证等;其次,需要具备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固定资产配置,以及具有相关专业资格证书的技能人员、工艺人员、安全人员等合理的人员配置。
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行业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其广泛应用于油气开发和海洋工程等领域,涉及多门学科、多种技术在复杂场合的集成应用,如机电、铸造、焊接、锻压、检测、机械自动化控制、软件工程等各项专业技术领域。因此,金属压力容器具有技术集成度高、开发难度大、制造工艺复杂的特点,技术门槛较高。
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行业具有一定的人才壁垒。制造企业既需要熟悉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及具体产品质量、性能要求的技术研发人才,也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经验的高级技术工人。产品设计、生产、调试、售后服务和营销等各环节均有专业化的技术分工,复杂程度高,系统协调性强,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拥有足够稳定、业务素质高、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与队伍建设都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无法短期培养,因此具有一定的人才壁垒。
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行业具有一定的资金壁垒。一方面,制造工艺以及产品研发是一项长期过程,需要不断投入资金来补足研发所需,对资金需求较大;另一方面,大型装备的生产周期较长,客户的结算周期也长,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因此,行业新进入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本实力。
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行业具有一定的客户资源壁垒。大多数大型客户在采购金属压力容器设备时均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对供应商有着严格的筛选程序和资格认证制度。通过考核的供应商才能成为合格供应商。客户在进行采购时,一般也只选择取得合格供应商资格的生产厂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刚进入该行业的新企业的发展。另外,客户通常不会轻易更换合格供应商,合作关系较为稳定,且随着合作时间越来越长,粘性也相应提高。新进入行业的企业想要获得客户信任、打破客户的原有供货体系存在较大难度。
综上所说述,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行业不管是从资质、技术还是人才、资金、客户资源等方面,准入门槛都很高,不容易有新竞争者进入。
5.行业中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金属压力容器行业产品种类繁多,各大型压力容器制造企业都有不同的细分产品。我国金属压力容器制造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混业到专业的发展历程,现在已经形成了多种体制、多种类型的生产企业并存的格局。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激烈。行业中的相关企业原来主要从事低端产品建造、分包工作,而近年来迅速发展,在产品层次、产业分工、经营规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目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压力容器行业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行业的竞争也随着持证厂商数量的大幅增加而日趋加剧。
综上,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分别分析了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行业的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买方的谈判能力、受替代品的威胁、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以及行业中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以此明确了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行业的竞争结构。从上下游的影响程度来看,原材料厂商和买方的谈判能力总体上都很强;行业受资质、技术、资金、人才等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的进入壁垒,因此进入者威胁较小,被替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行业现有企业数量众多,市场份额有限,产品质量和服务趋于同质化,市场竞争激烈。
三、发展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行业的建议
深入分析了目前国内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行业的竞争形势后,为了使整个行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重视新市场的开发
金属压力容器对安全性和技术性有很高的要求,经济全球化促使本行业必须
快速参与到全球竞争,为此,国家也在不断加大本行业技术研发投入的力度。国务院在《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特种设备等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计划,以此来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战略部署和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为本行业在未来 5-10 年内的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受经济全球化和人工成本不断增加的影响,世界制造业的重心正在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ASME认证作为国际上接受和应用最为广泛的压力容器标准,受到我国越来越多企业的学习和推广。同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政策也为国内装备制造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装备制造业的升级是中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必经之路 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在我国工业装备升级的大背景下,金属压力容器的重要应用领域已然增加了很多,如清洁能源应用、新能源制造、海水淡化装备制造等。受益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游产业的升级换代必将为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市场前景。综上,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应该密切关注宏观环境的变化,在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做好企业战略规划和营销战略规划,积极开发新市场。
2、重视市场研究和质量竞争,提升技术和管理实力,塑造知名品牌
金属压力容器的应用非常复杂,随着行业技术水平、生产工艺、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全球化水平的日益加强,下游行业规模效应愈加明显,对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客户更加倾向于设备制造商提供模块化、一体化的设备。生产企业能否根据客户对不同技术水平、型号、功能的设备需求,将售前的需求分析、定制研发、成套化供应和有效的使用反馈改进系统结合起来,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虽然近年来我国ASME 持证厂商及证书数量不断增加,且逐步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但更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具备国际竞争力、能将高质量的产品销往海外优质客户的国内企业依旧较少,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整体偏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较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生产企业必须不断加强管理实力和技术能力,严控产品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比如国内一些优秀的金属压力容器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以及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主要体现在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对产品质量的全过程管理。这为产品品牌能够成为行业翘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重视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任何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培养。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行业对工人的操作水平、经验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行业内需要大量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专项化、专业化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下游客户对设备的智能化、数字化功能需求逐渐增加,智能化、数字化设备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企业只有培养出与其转型升级需求相匹配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才能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四、结束语
面对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企业只有精准把握客户要求和市场需求,创新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廖斌、徐景和.公司多边治理研究[J].政法论坛.2003 (1)
[2]吴雪杰 袁芳英.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邮轮港口竞争策略研究[J].中国物价,2020(10):97-99
[3]邓大洪.数字经济东风来临,企业如何“蝶 变”[J].中国商界,2021(11):20-21.
[4]蒋小文,杜侠鸣,齐一华.浅谈我国压力容器技术发展及其趋势[J].化工设备与管道,2022(2):8-15.
[5]魏立镜.我国压力容器检验现状及发展趋势解析[J].广东科技,2013(6):173-174.
[6]王健.我国压力容器制造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J].企业导报,2016(15):50.
杜晓琼,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86年8月;籍贯:陕西省宝鸡市;工作单位:西安航天华威化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行业竞争结构、市场营销;学历:本科;职称:经济师;单位所在地:陕西西安;邮编:7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