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口述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李超群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山东省济南市,250200

高校思政课肩负理论与实践育人双重使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党史党情,更要助力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增强对中共领导的革命、建设及改革实践与方针政策的认同理解。在此背景下,本文探索出以口述史撰写“一个普通人的改革开放史”的“纲要”课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旨在融理论于实践,引导学生通过鲜活个体叙事,深化对改革开放宏大历史的理解与认同。

一、口述史实践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将口述史方法引入“纲要”课,不仅有利于打破传统旧有教学模式的束缚,助推新课程改革,而且该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操作便易,绝大部分高校皆可实施。

(一)时间保障:学生自主时间充裕

大学生有较多充足且自由的课余时间,包括节假日、寒暑假的时间,可以灵活支配和安排。在假期期间,学生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通过访谈身边一位普通人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真实感受,记录其在改革开放近40 余年的经历,深刻感触到家乡的亲历者对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伟大变化的现实感悟的同时,了解国史国情,深化与亲友的情谊。口述历史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学生根据老师所讲的理论知识,将其应用到口述史访谈中,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实践教学活动相比于局限于课堂的灌输式教学,会给学生带来更深刻的感悟。

(二)能力基础:学生具备必要的综合素质

在绝大部分高校中,大学生都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和层层选拔,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口述史收集实践教学模式突出强调实践性,其入门门槛较低,只要对学生进行基础培训,使其灵活掌握口述史访谈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准备充分、联系周到的条件下,大学生完全能够根据老师的要求和指导,胜任口述史实践工作。

(三)操作优势:简便易行且安全性高

改革开放口述史实践由学生自主完成,具有显著优势。首先,相比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该方式简便易行、成本低,学生仅用一部手机即可完成录音录像,设备普及且操作熟练。其次,访谈对象易于确定,学生可利用家乡的亲缘地缘关系,选择身边的普通人进行顺畅交流。最后,调研地点多为家乡或亲友家中,环境熟悉,安全性高。

(四)模式吸引力:兼具主动探究与团队协作特性

改革开放口述史收集实践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通过面对面访谈历史亲历者,主动挖掘细节,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有效激发了学习热情。同时,实践具有协作性,不仅需要学生团队共同策划与实施,确定访谈对象、访谈大纲、访谈实施过程中的细节处理以及进行最后访资料的转录和整理等工作,更依赖于访谈双方的密切配合。这一中心环节的顺利推进,是实践活动成功的关键。

二、口述史实践教学模式的操作实施

(一)实践内容:以普通人的改革开放经历为核心

改革开放口述史访谈关注一个人在改革以来较为完整全面的经历和历史,尤其着重于:第一,求学、就业以及职业发展或变迁经历,以及其中面临选择、矛盾或冲突时是如何做选择的。第二,个人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参与,包括在一些国家和所在地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思考和参与。第三,人生经历、背后信仰、价值观及思想的变迁。

(二)组织实施:流程安排与具体要求

1. 前期准备

口述史访谈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方法技能,而高校学生普遍缺乏相关经验。因此,教师在正式开展活动前必须组织系统培训,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操作流程、访谈技巧及注意事项。

尽管口述史实践入门门槛较低,但要成功完成,充分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在课程初期,教师应详细讲解口述史的实践模式与安排,激发学生兴趣,并指导学生围绕“改革开放史”主题搜集资料、了解背景。同时,要求学生阅读指定参考书目,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为实践打下坚实基础。充分的准备是口述史访谈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保障。

2. 组织实施

口述史访谈的组织实施是实践活动的中心环节。学生经培训掌握基础后,即可开展实践。首先,学生自愿组成 5-8 人小组,推选组长负责联络与分工。访谈对象宜优先选择健谈且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亲友,便于敞开心扉、情感交流,且地点安全、节省经费。访谈时间建议为一到两小时,以免疲劳影响效果。最后,需认真拟定访谈提纲,问题设置应能激发受访者回忆改革开放经历,调动其积极性,保障访谈顺利推进。

3. 展示成果,分享经验

访谈实践后进入成果整理与经验分享阶段。首先,学生需归纳整理音频、图片、视频、笔记等访谈材料,尤其要将录音的问答转化为逻辑清晰的自述性文本。其次,以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为基础撰写实践报告,派代表课堂讲解演示。最后,教师总结活动,评估教学目标达成度,针对问题开展再培训,助力学生深化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口述史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成效

学生在进行口述史实践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与被访谈者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从亲历改革开放的人们口中感受到真实的、生动的历史,从实际效果来看,本实践教学模式对于高校新课程改革及对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实际效果。

(一)教学创新: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其实践教学也常因时间、经费和安全隐患等因素受限,效果有限。引入口述史实践方法,有助于打破这一模式,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激发学生主动性。该方法简便易行、覆盖广、安全性高,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注入新活力。

(二)能力提升:培养学生实践与社交能力

“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1] 口述史访谈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组织实施的教学实践。学生需独立联系访谈对象、确定安排并完成访谈,直接聆听亲历者讲述改革开放以来的经历与感受。从拟定提纲、现场应对到后期整理录音、撰写报告,整个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达与写作能力,有效提升了综合素质,推动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实践与社交能力。

(三)价值引领:增强社会责任感与爱国情怀

传统教学依托书本与影像,易让学生以旁观者视角看历史,难以建立现实联系。本实践模式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访谈口述历史亲历者,倾听真实经历,感知鲜活历史现场。学生以记录者身份挖掘细节,既丰富课程资源,又主动参与历史构建。他们深入一线,感受改革开放后国家变迁,加深国史国情理解,对比今昔体会发展成就,增强爱国情感,还能了解民生,培养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冯刚 .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研究的学科意义[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 (01).

[2] 刘谦 , 梁超锋 .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研究的意义、原则和方法 [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 (05).

[3] 邹海燕 . 应用型人才内涵及指标体系构建 [J]. 大学 ( 研究版 ),2014(7.8):11.

1[1] 邹海燕. 应用型人才内涵及指标体系构建[J]. 大学( 研究版),2014(7.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