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数学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赵敏敏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西关小学 718600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以及更高要求的挑战。数学学科对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计算能力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下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的积极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梳理,同时为实现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分层设计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正文
分层作业提倡优化作业结构,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目的是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分层设计与实施要从多个维度入手,教师要明确作业设计目标,落实具体的作业分层措施,多措并举,有效促进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分层设计与实施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高段数学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的意义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低学段的数学教科书在逻辑性和抽象性方面,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要学好数学,不仅要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还要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尝试解决问题。对一些数学底子不好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困难学习。针对这一状况,以往老师们所采用的是无论学生的数学基础怎样,都只给他们布置同样的内容和数量的课后作业。因为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差异,所以受到了一些学生的反对。特别是学困生,当他们通过多种方式的努力,仍然没有取得好的数学成绩之后,他们就会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产生一种自己并不擅长的做法,这极大地阻碍了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对他们的成长是比较不利的。实行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将使这一现状得到改善,更好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布置适合的作业。这就需要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关注到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存在着差别,要切实地针对同学们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有层次的、灵活的作业,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技能和技巧,从而为学好数学奠定基础。
二、小学高段数学课后作业分层优化设计策略
1.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分界线进行课后作业分层设计
结合学习能力,做好学生分层。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下面借助教材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知识点来分析,如何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差异划分。首先,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关键。在进行课后作业分层设计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评估,包括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通过评估,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能力层次,如高、中、低三个层次。接下来,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进行分层设计作业。在设计作业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资源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可以设计较复杂和挑战性的作业,涉及更高级的应用和思维能力。对于中层次的学生,可以设计适中难度的作业,既有一定的挑战,又不会过于困难。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可以设计相对简单的基础性作业,帮助他们巩固基本概念和技能,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基于习题难度分层设计课后作业
习题难度分层是根据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习题难度进行的分层,可以将课后作业分为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两部分。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重点训练基础知识;对于基础知识掌握好的学生,则可以进行应用知识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在习题难度分层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习题进行细分,例如将基础知识部分的习题分为基础型、提升型和拓展型三个等级,对应学生不同的能力和理解程度。同时,应用知识部分的习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可以将习题分为思维拓展类、实践应用类、情景模拟类等,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分层次设计实践作业
在数学教学中,课后作业不仅是课堂知识的延伸,同时也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一种重要途径。然而,从之前的课后作业布置来看,老师给学生的作业有数量,但忽略了这样做学生们的能力是否有提高,是否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压力。针对这种情况,在“双减”的背景下,老师应该主动地调节课后作业的种类和数量,把重复的、机械的作业变成实用的、新颖的,从而在“双减”的背景下,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老师还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来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作业,让课后作业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丰富分层课后作业评价方式
作业评价与作业设计是数学作业的一体双翼,割裂或偏重都有悖于课程改革新理念。教师要将课后作业评价嵌入其中,推动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善用智能教学系统智能教育系统是教师了解学生变化的助力。所以,在进行作业评价时,教师可以应用智能教学系统,借助AI进行图文识别,收集每个层次学生的作业,并统计每名学生的作业错误。AI会处理生成作业诊断报告,呈现具体数据,表明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师横向对比数据,能够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纵向对比数据,能够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这样,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后作业讲评活动,同时调整学生分层结果,借此增强分层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而言之,教师在分层设计小学数学课后作业时,首先要明确作业目标,建立系统的作业设计体系与方案;然后结合学情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定珍,郑厚吉.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讲评方法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6).
[2]张学霞.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J].第二课堂(D),2019(7).
[3]杨琨.关于“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策略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