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提高住培医师职业素质:坚定人生职业价值观

作者

陈坚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 钦州市 535000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 " 住培 ")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之路,也是塑造医师职业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住培医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更需要建立起坚定的职业价值观,明确自己作为医者的使命与责任。

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人学。医师的职业价值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体现在对生命的敬畏、对患者的关怀和对社会的责任上。随着医疗环境的复杂化和医患关系的多元化,住培医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如何在这些挑战中坚守医者初心,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成为每一位住培医师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1 医师职业价值观的核心内涵

1.1 生命至上的医学伦理观

医学职业价值观的首要核心是 " 生命至上 " 的伦理观念。希波克拉底誓言中" 首先,不伤害" 的原则,至今仍是医学伦理的基石。住培医师应当深刻理解,医学工作的本质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每一个医疗决策都可能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希望。

生命至上的价值观要求住培医师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将患者利益置于首位。这不仅体现在重大医疗决策中,也渗透在日常的每一个细节里——从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到细致观察病情变化;从谨慎开具每一张处方,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1.2 患者中心的人文关怀观

现代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这就要求医师不仅关注疾病本身,更要关注患病的 "人 "。患者中心的价值观强调医师应当尊重患者的个体差异,理解患者的情感需求,维护患者的尊严和权利。

住培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应当培养 " 共情 " 能力,学会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向患者解释病情时,不应仅仅使用医学术语,而要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并关注患者的情绪反应。这种人文关怀的能力,与医学技术能力同等重要,是医师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观

医学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学科,医师的职业价值观中必须包含对专业精益求精的追求。住培阶段是培养这种专业精神的关键时期,住培医师应当建立起" 学无止境" 的认知,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

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体现在多个方面:对医学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对临床技能的不断磨练,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热情,对医疗差错的反思与改进等。住培医师应当将每一次诊疗都视为学习的机会,将每一位患者都看作自己的老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专业水平。

1.4 团队协作的集体荣誉观

现代医疗模式已从个体诊疗转变为多学科协作的团队医疗,这种转变要求住培医师必须树立牢固的团队协作意识。在临床实践中,一个患者的诊疗过程往往涉及医师、护士、检验师、影像技师、药师等多个专业岗位的密切配合。住培医师需要主动了解各岗位的工作特点和专业价值,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不同专业人员沟通协作。

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尊重护理人员的观察建议,重视医技科室的检查结果,采纳药师的用药意见,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团队氛围。同时要培养集体荣誉感,将个人成长与团队发展紧密结合,认识到医疗质量的提升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参与多学科会诊、联合查房等团队活动,住培医师能够逐步建立起系统思维和协作能力,为未来成为优秀的团队医疗成员奠定基础。

2 住培医师面临的职业价值观挑战

2.1 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职业倦怠

住培医师通常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长时间的值班、繁重的病历书写、紧张的医患沟通、高要求的考核标准等。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部分住培医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表现为情绪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

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住培医师的心理健康,也可能导致其对医学职业的价值产生怀疑。如何在高压力环境下保持职业热情,坚守医者初心,是住培医师面临的重要挑战。

2.2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

许多医学生选择医学专业是出于救死扶伤的崇高理想,但在进入临床后,可能会发现现实与理想存在较大差距:医疗资源的有限性、体制的种种限制、医患关系的复杂性等,都可能让住培医师产

生失落感。

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若不能得到适当引导,可能导致住培医师职业价值观的动摇。如何在不完美的现实环境中坚持医学理想,平衡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住培医师需要解决的课题。

2.3 经济利益与职业操守的平衡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医疗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住培医师在职业初期往往收入不高,却面临着同龄人在其他行业可能获得更高报酬的现实。同时,在临床实践中也可能面临各种利益诱惑。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利益与职业操守的关系,抵制不正当利益的诱惑,坚持医疗行为的纯洁性,是住培医师价值观培养中的重要内容。

3 住培医师坚定职业价值观的实践策略

3.1 建立日常反思机制,强化职业行为自律

住培医师应当将价值观培养融入日常工作流程,形成系统的反思习惯。每日工作结束后,可花费 10-15 分钟进行职业行为复盘,重点回顾与患者的互动过程、医疗决策的依据以及团队协作的表现。记录 " 职业成长日志 ",定期回顾这些记录能清晰看到自身职业态度的演变轨迹。每周参与科室组织的病例伦理讨论会,从具体案例中分析价值观的实践应用。每月设定一个小型的职业行为改进目标,如下个月要特别注意与患者的沟通时间,或加强某种专业技能的学习。这种持续的自我监督和改进机制,能使职业价值观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指南,最终形成稳定的职业行为模式。

3.2 深入临床实践,在服务中感悟医者使命

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必须扎根于临床实践土壤。住培医师应主动参与患者诊疗全过程,特别关注长期住院患者或慢性病患者的整体状况。通过建立患者随访档案,观察疾病发展轨迹和治疗效果,体会医学干预对患者生活的实际影响。选择几位典型患者进行深度跟踪,了解其疾病背后的生活故事和社会背景,这种立体化的患者认知能有效培养共情能力。积极参与多学科团队协作,在与其他专业人员的配合中理解整体医疗的价值。定期到社区医疗机构实践,接触不同社会阶层的患者群体,拓宽职业视野。在真实的医疗服务场景中,住培医师能更深刻地理解医患关系的本质,从而巩固职业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3.3 构建支持网络,营造价值观成长环境

职业价值观的培养需要良好的外部支持系统。住培医师应主动寻求导师指导,定期与经验丰富的临床导师进行价值观方面的交流讨论。建立同行学习小组,与同期住培医师分享职业困惑和成长心得,通过同伴互助解决共同面临的价值观挑战。参加医院组织的医学人文讲座和医德楷模报告会,从医学大家的经历中汲取精神力量。利用新媒体资源,关注优质医学人文公众号,在日常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价值观熏陶。当面临重大职业困惑时,及时寻求医院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帮助。这种多层次的支持网络能为住培医师提供持续的精神滋养,帮助他们在遇到价值观冲击时保持定力,在集体氛围中共同提升职业境界。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仅是专业能力的培养过程,更是职业价值观的塑造过程。在这个关键阶段形成的职业价值观,将影响医师整个职业生涯的走向和质量。

面对医学职业的种种挑战,住培医师需要建立起以生命至上、患者中心、精益求精、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为核心的价值体系。这一价值体系将成为医者路上的指南针,帮助他们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正确选择,保持职业定力。

医学之路漫长而艰辛,但也是充满意义和成就感的。当住培医师能够将职业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他们将不仅成为技术精湛的医者,更将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信息:陈坚,女(1979 年 8 月),汉族,籍贯:,学历:本科,职称:副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医学教育,住培管理 ,住培医师核心胜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