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兽医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发展
格桑
西藏革吉县文布当桑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 西藏革吉县 85910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离不开乡村产业的支撑,而畜牧业作为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乡村经济活力与农民生活水平。基层兽医工作承担着动物疫病防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畜牧技术推广等重要职责,是保障畜牧业稳定发展的 “第一道防线”。当前,随着乡村振兴对产业、生态、民生等领域要求的不断提升,基层兽医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基层兽医工作仍存在服务能力薄弱、与乡村发展需求适配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其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发挥。因此,探索二者融合的价值与路径,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基层兽医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的核心价值
(一)保障畜牧产业安全,夯实 “产业兴旺” 基础
基层兽医工作通过动物疫病防控与畜禽产品质量监管,为乡村 “产业兴旺” 夯实基础。基层兽医承担着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与防控职责,通过定期开展动物免疫、疫情排查,可有效降低非洲猪瘟、禽流感等疫病的发生风险,避免疫病导致的畜禽大量死亡与产业损失;同时,基层兽医对畜禽养殖环节的用药、检疫进行全程监管,确保畜禽产品符合安全标准,帮助乡村畜牧业树立质量口碑,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畜牧业从 “数量型” 向 “质量型” 转型,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稳定支撑。
(二)维护乡村生态环境,助力 “生态宜居” 建设
基层兽医工作在乡村生态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助力 “生态宜居” 目标实现。基层兽医通过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如精准饲喂、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可减少养殖过程中饲料浪费与污染物排放,降低畜牧业对土壤、水源、空气的污染;同时,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指导,避免病死畜禽随意丢弃导致的环境二次污染与疫病传播;此外,基层兽医还可参与乡村生态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养殖环节的生态隐患,推动畜牧业与乡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村民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三)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推动 “生活富裕” 实现
基层兽医工作通过技术推广与服务,直接助力农民 “生活富裕”。基层兽医深入乡村养殖一线,为养殖户提供畜禽品种改良、科学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技术指导,帮助养殖户提升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畜禽产品产量与收益;针对中小养殖户技术薄弱的问题,基层兽医可开展免费技术培训,提升养殖户的专业能力,帮助其规避养殖风险;同时,基层兽医还可协助养殖户对接市场信息,引导养殖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养殖结构,拓宽增收渠道,推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实现生活富裕目标。
二、基层兽医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的现存阻碍
(一)基层兽医服务能力不足
基层兽医服务能力不足是制约二者融合的关键问题。部分基层兽医人员专业素质偏低,对新型疫病防控技术、科学养殖方法掌握不足,难以满足乡村振兴对高质量兽医服务的需求;基层兽医机构检测设备落后,缺乏先进的疫病诊断仪器、检测试剂,导致疫病诊断准确率低、响应速度慢,无法及时有效防控疫病;此外,基层兽医服务形式单一,多以被动应对疫病为主,缺乏主动为养殖户提供技术规划、产业指导的能力,与乡村振兴对产业服务的多元化需求不匹配。
(二)资源配置不均衡
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基层兽医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覆盖范围与服务质量存在差异。从区域来看,偏远乡村、山区的基层兽医机构数量少、人员配备不足,养殖户难以获取及时的兽医服务,而城郊乡村的兽医资源相对集中,形成 “城乡差距”;从资源投入来看,基层兽医工作的资金、设备投入主要依赖地方财政,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投入不足,导致兽医机构运营困难,无法开展常态化的疫病监测、技术推广工作;此外,基层兽医人员待遇偏低,人才流失严重,进一步加剧了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问题。
(三)协同机制缺失
基层兽医工作与乡村振兴相关部门的协同机制缺失,导致融合效率低下。基层兽医机构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缺乏常态化沟通与协作,各部门工作存在 “各自为政” 的情况,如兽医机构开展疫病防控时,难以获得生态环境部门的生态监测数据,农业农村部门推动产业发展时,缺乏兽医机构的技术支撑;此外,基层兽医机构与养殖户、养殖合作社之间的协同不足,未能建立有效的需求反馈机制,导致兽医服务与养殖户实际需求脱节,无法精准对接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发展需求。
三、推动基层兽医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一)提升基层兽医服务能力
提升基层兽医服务能力是推动融合的基础。需加强基层兽医人员培训,定期组织专业课程学习,内容涵盖新型疫病防控技术、生态养殖模式、畜禽产品质量监管等,同时鼓励兽医人员参加行业交流、技能竞赛,提升专业素养;加大对基层兽医机构的设备投入,配备标准化的疫病诊断设备、检测实验室,推广快速检测技术,提升疫病诊断与响应效率;创新服务形式,推动基层兽医工作从 “被动防控” 向 “主动服务” 转型,为养殖户提供 “技术指导 + 产业规划 + 市场对接” 的一站式服务,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需求。
(二)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资源配置需兼顾公平与效率,扩大基层兽医服务覆盖面。政府应统筹规划基层兽医机构布局,在偏远乡村、山区增设兽医服务站点,采用 “固定站点 + 流动服务车” 的模式,确保服务覆盖所有养殖区域;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中央与地方共同承担的基层兽医工作经费保障机制,重点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兽医资源建设,改善基层兽医机构运营条件;提高基层兽医人员待遇,完善薪酬体系与职业发展通道,吸引专业人才投身基层兽医工作,缓解人才流失问题。
(三)构建协同发展机制
构建多主体协同发展机制,提升融合效率。建立基层兽医机构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共享数据信息,联合制定工作计划,如共同推进 “生态养殖 + 疫病防控” 一体化方案;加强基层兽医机构与养殖主体的协同,通过建立养殖户档案、开展需求调研,精准对接服务需求,同时鼓励养殖合作社、行业协会参与兽医服务,形成 “政府 + 机构 + 市场主体” 的协同服务模式;此外,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协同平台,整合兽医服务、产业指导、市场信息等资源,实现各主体数据互通、高效协作,推动基层兽医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结束语
基层兽医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是推动乡村产业、生态、民生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当前,二者融合虽面临服务能力不足、资源配置不均、协同机制缺失等阻碍,但通过提升服务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协同机制等实践路径,可有效破解难题,充分发挥基层兽医工作的支撑作用。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还需持续创新基层兽医工作模式,推动其与乡村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农民增收更紧密结合,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强动力。
参考文献
[1] 邵光学 . 乡村振兴战略下畜牧业绿色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J]. 家畜生态学报 , 2025, 46 (05): 1-4+75 .
[2] 何静, 郭倩, 王江虹.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策略 [J]. 新农民 , 2025, (01): 114-116.
[3] 贺大春 . 畜牧业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及策略 [J].农业工程技术 , 2023, 43 (08): 107-1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