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路径分析
杜鑫
河北经济管理学校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71
引言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下,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职场人才的重要素养。中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其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语言知识,更要注重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满足职业岗位对国际交流的需求。然而,当前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重语言技能、轻文化渗透的现象,导致学生在实际跨文化场景中常出现沟通障碍。因此,探索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对提升中职英语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与中职英语教学的关联
中职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有着紧密的关联。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多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信息技术等领域,随着外资企业的增多和国际项目的合作,他们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例如,在涉外酒店服务中,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客人的礼仪习惯;在国际物流岗位上,要掌握跨文化商务沟通的技巧。因此,中职英语教学必须将语言知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中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缺乏文化渗透
目前,中职英语教材虽然包含一些文化内容,但多以零散的知识点呈现,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教材中的文章多侧重于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对西方文化的背景知识、价值观念等介绍不足。同时,教材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结合不够紧密,没有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需求融入相关的跨文化交际内容,导致学生所学的文化知识难以应用到实际职业场景中。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注重词汇、语法的讲解和练习,缺乏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很少开展跨文化交际相关的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对话、小组讨论等,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跨文化交际实践。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文化知识,难以真正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受到限制。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中职英语教学评价主要以笔试为主,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情况,如词汇、语法、阅读理解等,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价涉及较少。这种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只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忽视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标准和方法,教师难以准确了解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也无法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路径
(一)优化教学内容,融入跨文化元素
在跨文化教学中,教师需深入挖掘并整合教材中的跨文化元素,形成系统知识体系,讲解课文时既传授语言知识点,也介绍西方节日习俗、礼仪规范等文化背景,如讲解圣诞节文章时介绍其起源、庆祝方式及各国差异;同时要结合不同专业的职业需求补充相关内容,像给旅游专业学生补充涉外礼仪,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增加国际商务谈判等跨文化沟通技巧,以提升学生职业适应力;此外,还应引入国际商务合作等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案例,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学习经验教训,了解不同文化下的沟通方式与注意事项,例如在商务谈判教学中引入因文化差异导致失败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探讨应对策略。
(二)创新教学方法,开展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
情景教学法在跨文化教学中可通过多种方式展开,既包括创设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语言实践和跨文化交际训练,比如在涉外酒店服务教学中,创设客人入住、点餐、投诉等情景,让学生扮演服务员和客人进行对话练习,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和行为规范,像西方国家客人注重个人隐私,服务员需避免过多询问私人问题;也可融入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文化背景的角色进行跨文化交际对话和活动,例如在国际商务沟通教学中,让学生分别扮演中国供应商和外国采购商进行商务谈判角色扮演,使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下的沟通方式和思维差异,提高应变能力;还可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围绕跨文化交际主题开展讨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比如分组收集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礼仪习俗等资料并在课堂展示交流,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启发,同时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此外,借助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丰富的跨文化交际资源和学习平台,如播放英语国家的影视纪录片让学生直观了解西方文化,利用网络平台与国外学生开展视频通话、邮件交流等活动,助力学生在实际交流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完善评价体系,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核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这包括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及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主体上,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模式:教师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自评能让学生对自身跨文化交际表现进行反思与总结;学生互评则可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和监督,提升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在评价方式上,除传统笔试外,增加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活动参与度等进行,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综合性评价借助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项目成果展示等方式,考查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跨文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同时,要根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和中职学生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该标准应涵盖文化认知、语言运用、交际策略、文化适应等方面,明确各方面的评价指标和等级,使评价更客观公正,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明确指导。
(四)提升教师跨文化素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提升中职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学校需多方面发力。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助力教师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以拓宽视野,了解国际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还要组织教师开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活动,像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课题研究等,通过这些活动让教师相互交流经验、探讨问题,共同提高教学水平,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此外,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外资企业实习、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等,积累跨文化交际经验,通过亲身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作和生活,更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提高自身跨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实践。
四、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对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职英语教学中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和提升教师跨文化素养等路径加以解决。只有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贯穿于中职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出既掌握扎实的语言知识,又具备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卫华 . 中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5(1):093-096.
[2] 王乐心. 中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 ,2025(S1):90-92.
[3] 吴敏 .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J]. 读报参考 ,2025(2):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