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西尼艺术歌曲《诺言》的曲式特征及演唱处理
廖丽阳
山东理工大学
1 作曲家罗西尼生平简介
1792 年,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出生于意大利佩萨罗的一个音乐家庭。罗西尼从小便随父母前往各地演出,在充满音乐氛围的环境中逐渐成长,养成了热爱音乐的性格,也为他后来的音乐之路莫定了基础。
1806 年,罗西尼考入博洛尼亚音乐学校,学习大提琴和钢琴,后跟随马特伊神父学习和声、对位法等作曲理论知识。
罗西尼创作的作品种类丰富且数量繁多,其中歌剧作品分为喜歌剧、正歌剧、法国大歌剧三种类型,且全部在1810 年至1829 年间完成。代表性作品有《阿尔及利亚的意大利女郎》、《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坦克雷迪》、《奥赛罗》、《摩西在埃及》、《威廉﹒退尔》等等。
1829 年后,罗西尼搁笔不再创作歌剧,此后的 39 年,他创作了器乐曲、钢琴曲和室内乐等类型的作品,他的大部分艺术歌曲也创作于这一时期,如《诺言》(La promessa)、《责备》等被收入到歌集《音乐晚会》中的作品。
1830 年,法国“七月革命”之后,罗西尼从巴黎搬回了博洛尼亚,1839 年回到博洛尼亚任音乐学校任校长,1848 年移居佛罗伦萨,1855年定居巴黎,1868 年逝世。
2 艺术歌曲《诺言》的曲式特征
罗西尼的艺术歌曲多为小曲及舞曲风格,《诺言》就是采用小曲体裁写成的。《诺言》全曲共 108 小节,主题明确,由引子、A、B、A1、尾声五部分组成,为典型的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6/8 拍,速度为小快板,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乐曲从bA大调转到bE大调再转c和声小调,最后回到 bA 大调。曲调活泼明朗,感情真挚细腻。
引子为 1-11 小节,在降 A 大调上展开,主要采用“Ⅰ一Ⅴ一Ⅰ”的和声进行,左手采用分解和弦式的伴奏织体,右手部分则由八度上行级进和大跳结合而成,奠定了全曲基调。节奏多为三连音,音符大都为跳音,再加之每小节中连线的点缀,体现出流畅与活泼的结合,独具特色。篇幅不长,却非常精致,作者在第 1 小节就标注了力度要求,以轻柔的弱音进入,经过 5 个小节的铺垫后开始渐强、渐弱交替,在第9 小节回到弱音力度,随后第 11 小节右手以两个三连音引出演唱。音乐优美有层次,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A 乐段(12-39 小节)主要由三个材料 a、b、c 组成,每个材料都为 8 小节,非常规整,伴奏织体为分解和弦,旋律以级进和大跳为主,如同波浪般起伏流动。a 部分为 12-19 小节,伴奏由分解和弦构成,和声以主属和弦交替进行为主,陈述了主人公对爱人的忠诚。b 部分为20-27 小节,这一部分为对“我不会背弃你,这绝不是开玩笑!”这一内容的强调,重复了三次,第22、23 小节是对前两小节的下行二度模进,推动24-27 小节再次展开,最后终止在主和弦上。c 部分为28-34 小节,钢琴伴奏完全再现了引子部分的内容,与演唱部分形成了一种对话的形式,尤其是出现两次的“no,no”,与伴奏完美呼应,且语气越来越坚定,再一次的强调了主人公的爱意。36-39 小节为间奏部分,同样以引子部分的旋律为基础,预示着B 乐段的到来。
B 乐段(40-64 小节)转入了bE 大调,由d、e、f 三个乐句组成,此段的伴奏织体及人声部分的节奏都发生了变化,情感表达更加强烈。d 乐句(40-47 小节)采用柱式和弦为伴奏织体,人声部分每小句节奏基本相同,旋律整体为下行走向,伴随着级进与大跳的交替进行,最后半终止在属七和弦。e 乐句(48-55 小节)转入 c 和声小调,第 48 小节出现了 B 乐段的最高音 g2,使情绪更加强烈。f 乐句(56-63 小节)调式又转回了 bE 大调 , 同时伴奏织体变为流动性更强的分解和弦,人声节奏也有所变化,丰富了音乐色彩。在这一部分,歌词重复了三次,情绪层层递进,并在第三次达到顶峰,充分地体现了主人公表达爱意的热情与迫切,最终结束在主和弦上。
A' 乐段(65-88 小节)回到降A 大调,为对A 乐段的完全再现。
尾声部分(89-108 小节)加入了新的写作材料,旋律运用了重复、重音移位等手法及重音记号、跳音记号等音乐符号,加入了附点节奏,推动音乐发展及情绪的流动,最后以翻高八度的强音降A 结束。
3 艺术歌曲《诺言》的演唱处理
一首作品的完美诠释,需要演唱者在速度力度、气息咬字、情感处理等方面有较为精准的把握,同时这些方面又密切联系,相辅相成。
《诺言》的演唱速度稍快但不急促,轻快优雅,流动性很强;在力度方面富于变化,应在把握 6/8 拍强弱规律的基础上,注意对歌曲力度的个性化处理,例如要注意谱面上丰富的力度记号。艺术歌曲由钢琴伴奏,为达到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和谐统一,演唱者要在整体音量上加以控制,不要表现地过于宏大,在音色上,声音也要符合作品风格,应当圆润、富有弹性。同时,作品歌词取自意大利诗人彼埃德罗﹒梅塔斯塔修(Pietro metastasio)的抒情诗歌,诗歌细腻、浪漫,应当有控制地进行细致表达,这就要求演唱者运用好气息,演唱时匀速出气、不乱换气,在演唱有长音及高音的句子前则要吸足气、做好准备,保证作品的连贯与完整。
声乐作品中,语言是抒发情感和塑造形象的重要载体,若是演唱时咬字不清,便不能完整地传达作品内容与情感。《诺言》的歌词为诗词,其音节、段落、句式和韵律都由诗人精心设计而成。要想唱好这首作品,不仅要把握语言发音规律、领悟诗词含义,而且要对诗词的结构和韵律等进行仔细分析,把握好歌词的语调,从而为演唱服务。
演唱的最终目的是抒发情感,这首作品的主题是爱情,曲名“诺言”也非常直白地概括了全曲内容:主人公向心上人表达爱意,并许诺永远不会背弃对方。在演唱时应当将热情而又坚定,既表达出爱情的温馨美好,又带有些许下诺言的忠诚严肃。
4 结语
《诺言》作为著名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的艺术歌曲,具有典型罗西尼式浪漫风格。该艺术歌曲旋律精致华丽,曲式结构精巧,词曲结合紧密,通过丰富的音乐语言完美地呈现出所要表达情感。本文介绍了罗西尼的生平并对其艺术歌曲《诺言》的曲式特征及演唱处理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演唱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赛男. 论罗西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1 年 .
[2] 李韵琴. 罗西尼艺术歌曲《诺言》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