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绿色制造技术在提升工业生产效率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林喜生

重庆市重庆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401123

制造业在追求高效产出的同时,资源消耗与环境压力问题日益突出,绿色制造技术应运而生,成为引导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随着智能控制、节能工艺与循环利用系统的深入应用,绿色制造正在从理念走向系统实践,其对生产效率提升的作用日益凸显,亟待开展针对性应用研究。

一、绿色制造技术的基本体系与效率驱动机制

(一)绿色制造的核心构成及对工业流程重塑的技术逻辑

绿色制造的核心构成主要体现在材料选用、能源利用、排放控制与全生命周期管理四个方面。在工业流程中,绿色制造通过清洁生产替代传统高能耗环节,在源头减少污染物生成,并借助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能设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在工艺流程重塑上,绿色制造引入循环利用机制,将生产中产生的余热、废水、边角料转化为可回收资源,形成闭环管理体系。同时,绿色制造强调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协同优化,推动从图纸阶段就嵌入绿色理念,从而在整个工艺链条中压缩无效作业时长,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合理性,为工业体系节能降耗与智能转型提供了技术底座与方法路径。

(二)智能化绿色装备在提升生产连续性与精度中的作用

智能化绿色装备通过集成传感器、控制算法和能源管理模块,实现对工艺状态的实时感知、数据处理与反馈控制,有效减少人为干预造成的波动与能耗浪费。在提升生产连续性方面,智能装备具备高度稳定的运行性能,支持全天候作业并通过预测性维护技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因突发故障带来的停机风险。在制造精度提升上,该类设备基于高分辨控制单元与动态误差修正机制,保障各道工序稳定输出,减少次品率和重复加工概率,从而在精度保障的前提下实现能耗最优配置,真正打通绿色与高效的技术协同路径。

(三)绿色工艺设计对资源利用率提升的协同推动机制

绿色工艺设计围绕材料消耗、能效管理与污染控制三个维度,推动制造过程各环节的资源集约化演进。通过精细化参数优化与仿真技术应用,工艺设计能够在产品结构与制造流程上规避冗余步骤,最大程度减少原材料损耗。在能源利用方面,绿色设计优先采用低温、短流程技术路径,减少中间工序能量转换次数与热量损耗,提升整体能效水平。此外,绿色工艺设计将环保材料与工艺兼容性作为前提条件,降低有害物质在加工过程中的释放概率,实现从设计源头对资源使用与环境负担的双重控制,构建经济性与可持续性协同推进的制造逻辑。

二、绿色制造技术在工业各环节效率提升中的实践应用

(一)能源优化与废热回收技术在流程工业中的集成应用

流程工业由于生产连续性强、能耗密集,在传统运行模式下存在大量能源损失现象,尤其是在高温反应、蒸馏、干燥等环节,热能难以充分利用。为实现绿色制造目标,需在能源梯级利用方面构建合理的技术路径。通过配置高效热交换器、蓄热式回收单元以及余热锅炉系统,可以实现热能从高温区向低温区的多级迁移,进而提升系统整体热效率。将热能回收技术与过程控制系统深度集成,使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能耗数据并调整供需匹配策略,可避免无效能耗和峰值负荷波动。废热回收不仅降低了燃料需求和单位产品能源成本,还显著减缓了 CO2 排放增长趋势。在热力循环稳定基础上,辅以变频驱动与自动化调节控制,系统响应更为灵活精确。

(二)基于节材理念的高效精密加工技术创新与推广成效

高效精密加工在绿色制造体系中不仅关乎产品质量,还直接影响资源利用率与生产效率。传统加工工艺存在切削余量大、重复校准多、能耗高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材料利用效率。为应对这一挑战,需推动从设计到制造过程的全流程优化,以等材料成形、近净成形、数控编程精化等技术手段提升加工过程的精准性。在设备层面推广高速高刚性机床,配合多轴联动与在线测量系统,可实现复杂零部件的一次成形,大幅减少返工概率与材料浪费。干式加工、微量润滑与低摩擦刀具等绿色技术的组合应用有效降低了加工过程中的润滑剂排放及切屑处理负担,提升加工清洁度与环保性。在具体企业推广过程中,结合自动换刀系统与柔性夹具装置,缩短加工节拍,提升生产效率,并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快速切换,满足定制化需求。

(三)工业智能排产系统与绿色物流协同调度机制研究

绿色制造环境下的生产排程不仅追求效率最大化,更强调资源与能源配置的精准性和动态调度的柔性能力。构建以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排产系统,是实现绿色生产的关键支撑。该系统通过整合产能参数、工艺要求、设备状态、能耗指标等多维数据,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生成平衡各类资源的生产方案。在绿色物流方面,系统进一步连接仓储配送平台,动态调整物料配送频率、路径与载重结构,减少无效运输和中转次数,显著提升运输能效。通过 MES 系统打通 ERP 与车间执行层,实现订单驱动下的生产节奏精准控制,在保障交付周期的同时压缩在制品库存与能耗峰值。数字孪生技术的引入,进一步增强系统的仿真预测能力,使绿色制造能在可视化环境中进行实时模拟与调整。

(四)清洁生产工艺在重污染行业降耗增效中的应用分析

重污染行业普遍存在高能耗、高排放、高物耗等问题,是绿色制造推广的重点难点区域。在这些行业推进清洁生产技术应用,必须从源头削减污染负荷与资源消耗,逐步形成全过程环保体系。以冶金行业为例,通过高炉煤气回收利用技术,不仅减少燃料输入,也大幅降低 SO2 和粉尘排放。在化工行业中推广连续化反应器与低温催化工艺,避免间歇式生产造成的能量浪费与物料泄漏,并提高反应选择性与产品收率。在水泥行业实施低温余热发电、分解炉优化控制和脱硝脱硫装置集成应用,构建节能减排同步的清洁工艺链条。清洁生产不仅在技术路径上进行重构,也通过优化工艺流程结构、引入过程自动化监控手段和执行环保绩效评价机制,实现从“末端治理”向“前端控制”的绿色转变。

(五)典型企业绿色制造转型过程中的效率变革路径探析

企业在绿色制造转型过程中往往面临资源结构、设备性能、管理理念多重层面改革任务。以精密装备制造为代表的典型企业为例,其转型策略通常围绕节能改造、流程优化与系统协同三大维度展开。在节能改造方面,优先实施老旧设备替换计划,引入高效电机、能量回收制动系统与空压机余热利用装置,构建节能设备群。在流程优化层面,推广单元化制造与精益化布局,打通工序之间的物流瓶颈,提升生产流畅性与节拍协调性。在系统协同方面,导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备间、系统间的数据互通与动态协调,增强对能耗、物耗、质量等关键指标的实时掌控能力。

三、结束语

绿色制造技术作为工业系统效率提升与绿色转型的关键支撑力量,已在多个行业体现出显著成效。通过构建资源节约、过程高效、环境友好的制造体系,企业不仅实现了成本优化与能效提升,还增强了可持续竞争力。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绿色技术与智能制造的融合发展,推动标准化建设与政策支持体系完善,形成多维度协同创新局面,助力工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文霖 . 大数据驱动的绿色智能制造模式及实现技术 [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20,26(1):1- 14.

[2] 唐旭亮 . 绿色制造技术在电子制造业中的应用实践 [J]. 电子工艺技术,2021,42(4):234- 239.

[3] 吕昊, 庞子博. 基于绿色制造的生产流程优化研究[J]. 工业工程,2023,26(2):56- 62.

[4] 刘文芳 . 绿色制造技术对工业能效提升的影响研究 [J]. 能源研究与管理,2021,32(1):45- 51.

[5] 赵心刚. 绿色制造技术在食品加工行业的应用[J]. 食品工业科技,2022,43(15):345-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