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育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顾海云
淮安市汤集小学
引言:情境教育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 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 ,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主动探索、发现和构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情境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促进学生在情境中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 , 合理运用情境教育 , 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深入探讨情境教育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 成为农村小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 ,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高学习积极性。情境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 ,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Π⊂ 。
例如 , 在教学“可能性”这一内容时 ,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抽奖”的情境。首先 , 教师准备两个盒子 , 一个盒子里装有 5 个红球和 1 个白球 , 另一个盒子里装有 2 个红球和 4 个白球。然后 , 让学生分组进行抽奖游戏 , 每组从两个盒子中各抽取一个球 , 记录抽到红球和白球的次数。通过多轮抽奖 ,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和分析每个盒子抽到红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在这一过程中 , 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 理解可能性的大小。同时 , 抽奖游戏富有趣味性和竞争性 ,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情境设计 , 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 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 , 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促进知识理解, 加深学习印象
情境教育强调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 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结合 , 学生能够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 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 教师可以创设“购物”的情境。首先, 教师准备一些标有价格的商品卡片, 如铅笔2.5 元、橡皮 1.8 元、尺子 3.2 元等。然后 , 让学生分组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模拟购物活动。顾客从商品中选择若干件进行“购买”, 售货员计算商品的总价和找零。在这一过程中 , 学生需要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进行计算和交易。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购物情境中 , 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作用 ,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基于情境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 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化、形象化 ,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同时 , 通过亲身参与购物活动 , 学生能够获得直接的感性体验, 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记忆。
三、培养问题意识,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情境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和尝试, 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 , 在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时 , 教师可以创设“设计图案”的情境。首先 , 教师出示一些由基本图形平移、旋转或轴对称构成的美丽图案, 引导学生观察图案的特点和构成方式。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 , 在方格纸上设计出独特的图案。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基本图形 , 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 , 供学生选择和组合。在设计过程中 , 学生需要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基本图形 , 如何通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的方式将图形排列组合, 如何使图案呈现出美感和规律性。
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 , 学生能够在动手实践中主动应用所学知识 , 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 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 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借鉴, 共同完成图案设计的任务。
四、联系生活实际, 拓展学习视野
情境教育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 , 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 , 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2]。
例如 , 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农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丰收计算”的情境 , 让学生分组扮演农民 , 计算农作物的产量和收益。教师提供一些数据 , 如小麦亩产 800.5 公斤 , 每公斤价格 2.4 元 ; 玉米亩产 1200.8 公斤 , 每公斤价格 1.9 元 ; 大豆亩产 380.6 公斤 , 每公斤价格 4.5 元等。学生需要运用小数加减法计算每种农作物的总产量和总收益 , 并比较不同作物的经济效益。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农村生活的真实情境中, 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同时 ,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他生活问题 ,如计算家庭的月度收支、制定购物计划、规划土地面积等。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 将数学知识迁移到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语:总之 , 情境教育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合理运用情境教育 ,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 , 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进一步探索情境教育的有效应用策略 ,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 提高教学质量, 为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 魏莎玮 . 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探究 [C]//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 .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 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凤山中心小学;,2023:431-435.
[2] 徐桂林 . 科技发展背景下情境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探究 [J]. 数据 ,2021,(07):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