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职业教育 “政校行企” 数字化协同联动的产教融合新生态
曾新洲 李怡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6,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8
一、引言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凸显。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与产业距离最近,在数字时代受到的冲击最大,在数字化转型中获得的收益也最显著。教育数字化要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将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和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和实训,提升从课程教学、专业建设到院校产教融合的数字化水平,链接院校与产业端,使之在数字化发展水平和运转效率方面同频共振,稳步改善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复合型数字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是纵深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构建职业教育 “政校行企” 数字化协同联动的产教融合新生态成为必然趋势。
二、职业教育数字化背景
(一)社会数字化的变革力量
数字化技术、数字化要素、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进入数字化生存时代。数字化成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力量。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对具备数字化素养和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急剧增加。《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4)》显示,2023 年 ,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53.9 万亿元 , 数字经济占 GDP比重达到 42.8% ,产业数字化进程对技能人才结构提出颠覆性要求。
(二)教育数字化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发布国家层面的教育数字化战略,借助数字化思维和方法,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新模式、开发新产品,促进新技术支持教育教学创新。可以说,数字化是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教育领跑世界教育的新赛道,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力。我国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通过数字化手段,能够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培养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职业教育数字化的重要契机
“十四五” 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政策导向和目标要求,政府工作报告也增加了“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表述。而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就必须把数字化转型作为职业教育整体性、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加快职业教育育人观念的转变,培养大量具有数字化素养和能力的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2025 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指出,以教育数字化为重要突破口,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全面支撑教育强国建设。
三、传统产教融合模式的现实困境分析
(一)政府教育数字化治理能力有待加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在管理与服务方面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办学与管理模式面临着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的数字化转型挑战,数据驱动下从信息化管理到数字治理的转型不足。职业院校不同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之间互通互联程度较低,全校信息资源的充分交换与共享尚未实现。调查数据显示,在当前职业院校建设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支持作用最为显著的方面集中于优化管理流程、规范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但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提高管理决策科学性与决策水平方面的支撑作用尚显薄弱。这表明职业教育数字化治理体系尚未完善,难以充分发挥数字化在职业教育管理中的优势。
(二)师生的数字化素养和能力有待加强
在教师方面,尽管职业教育数字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以及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职业院校全方位在线教学的开展,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有所提升,但教师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革新能力不足、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评价标准有待更新等问题仍然较为突显。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制约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 53.7% 的教师认为自身网络教学平台、相关软件工具的应用能力,尤其是 AR/VR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工具与软件的应用能力还有待提升;同时,当前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课件/ 视频制作技能不足( 53.3% )、数字化教学设计能力不足( 45.5% )、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个性化应用能力不足( 42.4% )成为制约教师有效开展数字化教学较为突显的问题。在学生方面,新兴技术在学生学习中的应用仍具有滞后性、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中学生主观能动性水平较低、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明显不足。在当前信息技术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亟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还存在新技术、新设备、新环境等“被闲置”和“不好用”等现象,如智能教室使用率较低、虚拟仿真实训环境利用率不高、数字化教学环境与专业建设需求不匹配等,这反映出学生对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利用能力有待提高。
(三)行业数字化协调整合能力有待提升
行业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进程中,未能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协调、服务职能。在服务政府方面,行业对数字化技术的利用不够充分,未能全面掌握行业产业发展动态、技术更迭和数字人才培养需求,难以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精准的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和有关法律。在服务企业方面,行业未能紧密关注并及时为企业提供政府最新的产教融合法律法规和政策信息,动员下属企业融入职业教育发展的力度不足,导致行业内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行业资源与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程度较低。
(四)企业数字化资源建设能力有待提高
企业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数字化资源建设意识不足。一方面,企业自身适应校企合作数字化需求的能力较弱,未能与学校共同打造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学习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无法为学校提供丰富的企业实际案例、项目经验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深度不够,缺乏对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入理解,导致其提供的数字化资源与学校教学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偏差,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无法满足企业对高质量数字化人才的需求。
四、构建职业教育 “政校行企” 数字化协同联动产教融合新生态的对策
(一)政府:扮演好数字化时代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的“统筹者”角色
1. 做好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顶层设计。政府应统筹规划以数字化实现职业教育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行动,切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制定并加强数字化发展战略的宣传阐释及相关政策和行动的相互衔接,引导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智慧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例如,明确规定平台建设的目标、功能、参与主体的责任和权益等,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各方积极投入平台建设。同时,建立健全平台的运营管理机制,确保平台的高效稳定运行,为职业教育数字化产教融合提供有力的支撑。
2. 加强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数字资源供给体系。政府加大对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引导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共建。鼓励企业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等转化为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供职业院校师生使用。例如,在一些制造业领域,政府支持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发虚拟仿真的生产实训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真实生产流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建立数字资源的认证和评价机制,确保数字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促进优质数字资源的共享和推广,为职业教育提供丰富、高质量的数字资源保障。
(二)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数字化方案
1. 师生坚持数字思维和数字应用技术的持续迭代。师生要坚持数字思维和数字应用技术的持续迭代,吸收最前沿的数字化研究成果,推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数字化。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数字化教学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研究和实践,将最新的数字化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例如,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学习指导、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教学评价等。开设数字化素养和技能相关的课程,鼓励学生参与数字化项目实践和竞赛,培养学生的数字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数字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2. 数字化赋能产教互动。根据数字经济时代核心能力需求特点对原有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构建数字化课程体系。学校联合企业共同开发数字化课程,将企业的实际项目、案例融入课程内容中,使课程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例如,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中,引入企业软件开发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丰富课程教学形式,如采用在线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升产教融合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效。
3. 借助数字技术实现教学场景和实训过程的仿真化和智能化。与企业共同搭建虚拟仿真实训空间,建设虚拟化的实践场域,促进学生对认知对象和学习内容的多模态感知,增强学生对实践教学环境的沉浸感。学校加大对虚拟仿真实训设备和软件的投入,与企业合作开发符合专业特点和职业岗位需求的虚拟仿真项目。例如,在医学护理专业,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拟手术场景、护理操作等,让学生在安全、可重复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同时,利用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三)行业: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协调、服务职能
1. 在服务政府方面,政府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行业协会建立数字化的行业信息监测和分析系统,实时收集和分析行业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技术创新情况、人才需求等信息。例如,定期向政府部门提交行业发展报告,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同时,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行业调研和政策研讨活动,充分发挥行业的专业优势,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法规建言献策。
2. 在服务企业方面,紧密关注并为企业提供政府最新的产教融合法律法规和政策信息,动员下属企业融入职业教育的发展。行业协会通过举办政策解读会、线上信息推送等方式,及时将政府的产教融合政策传达给企业,帮助企业了解政策导向和支持措施。例如,组织企业参加政府组织的产教融合项目申报培训,指导企业如何利用政策资源开展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同时,搭建企业与职业院校的沟通交流平台,促进双方的信息共享和合作对接,鼓励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兼职教师等资源,推动行业内企业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四)企业:树立校企合作主人翁意识,加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数字化资源建设
适应校企合作数字化需求,与学校共同打造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学习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让学校培养出更多适合企业需求的高质量数字化人才。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投入,与学校共享企业的生产数据、技术资料、项目案例等资源,共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例如,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发基于实际工作场景的在线课程、虚拟仿真软件等,让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和业务流程。同时,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和评价,将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职业素养要求融入教学评价体系中,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反馈和建议,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九部门 .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 .[EB/OL]. (2025-04-11)[2025-08-15].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4/content_7019045.htm.
[2] 潘海生, 林晓雯. 人工智能赋能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变化、生态重构与来图景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5,(01):58-66+77.
[3] 梁晓晓 . 数字经济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生态的建构 [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32(05):37-42.
[4] 赵静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模式研究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5,(22):169-172.
[5] 潘琦, 冯建民. 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现实困境、推进思路与改革路径 [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29(04):65-71.
[
作者简介] 曾新洲(1978-),男,湖南新邵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软件技术;李怡(1979-),女,湖南新邵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 基金项目 ] 2024 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构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生态路径研究》(课题编号:XSP24YBC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