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广西砂糖橘产业之路
杨靖新 班丽英 雷巧玲 黄谭润 黄婉儿
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543199
一、突破资源限制的创新实践
苍梧县地处广西东部,山地资源丰富但耕地有限,这一地理特征曾长期制约当地砂糖橘产业的发展。2014 年,苍梧县开始实施 " 砂糖橘上山优果工程 ",这一创新举措彻底改变了产业发展格局。梨埠镇沙地村是山地种植的典型代表。该村耕地仅 1825 亩,而山地面积高达 18518亩。在实施上山工程前,砂糖橘种植面积仅 300-400 亩,局限于各家各户的小规模种植。通过建立古殿仙迹果蔬专业合作社,采用 " 支部 + 合作社 + 互助小组 + 贫困户 " 的模式,沙地村成功整合分散土地,砂糖橘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 3000 亩,其中 2000 亩位于山丘上。山地种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灌溉问题。沙地村在山顶设置圆柱形水箱,通过遍布山坡的水管网络为果树供水,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同时,苍梧县每年投入 200 万元对柑橘无病毒苗圃、新品种引进等给予扶持奖励,提高果园管理水平。京南镇太平村、梨埠镇沙地村、华映村等贫困村先后改造砂糖橘低产园 3400 多亩,起到了示范推广作用。山地种植不仅突破了耕地限制,还充分利用了山区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提升了砂糖橘品质。
二、有效拓展销售渠道的新引擎
传统砂糖橘销售依赖客商上门收购,价格波动大且渠道单一。近年来,苍梧县积极探索 " 互联网 +" 销售模式,通过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为产业注入新活力。沙头镇果农莫东升是早期尝试电商的代表。2018 年,他与几位果农合作,与 4 个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从生产到运输的一条龙销售服务系统。通过 " 网上下单、果场现采、保温包装、快递直邮 " 的模式,新鲜砂糖橘可在 48 小时内送达全国客户手中。为应对北方严寒天气,莫东升创新使用箔金纸包装,有效解决了运输过程中的保温问题。电商销售成效显著。莫东升的果园通过电商平台已出售 2 万多公斤砂糖橘,平均每日售出 400 多公斤,带动了镇上及周边 10 多户果农加入电商行列。2021 年,京东 ( 梧州 ) 数字经济产业园进一步推动了砂糖橘电商销售的规模化发展,通过 " 种植基地 + 合作社 + 平台 " 模式,将本地优质砂糖橘销往全国。电商不仅拓宽了渠道,还提升了品牌价值。产业园利用新媒体平台安排专场直播,对砂糖橘原产地和物流场景进行展示,打造本地农产品优质品牌形象。同时,线下传统批发和零售仍是重要渠道,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网络。政府为电商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共享产业发展成果的惠民机制
砂糖橘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苍梧县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地政府将产业发展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创新扶贫机制,让贫困户共享产业发展成果。产业扶贫的核心是建立多元增收渠道。苍梧县鼓励贫困户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小额信用贷款自建砂糖橘分拣线等基础设施,租借给合作社或企业,获得租金收益;同时,贫困户可到分拣线上务工,获得劳动报酬。沙头镇阳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水果分拣场每天分拣水果15 万公斤,雇用的 130 多名工人中,大多数是贫困户。政府通过资金扶持强化扶贫效果。苍梧县扶持了 7 条砂糖橘分拣线,每条给予 20 万元资金补助,要求合作社聘用贫困户务工。其中,5 个分拣水果场可吸纳 200 多名贫困户务工,扶持的两条分拣线每年拿出 3.6 万元按比例分给村集体和贫困户。沙头镇阳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砂糖橘分拣线日处理优质砂糖橘 30 多吨,吸纳贫困户等农民工 35 人。合作社在产业扶贫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苍梧县通过 " 科特派 + 种植大户 + 合作社 " 模式,推动砂糖橘生产向规模化、科学化转变。各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砂糖橘加工等配套产业,帮助贫困户就业增收。产业扶贫不仅解决了贫困户的眼前困难,更培养了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参与砂糖橘产业的各个环节,贫困户掌握了种植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知识,为彻底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 " 授人以渔 " 的扶贫模式,实现了从 " 输血 " 到 " 造血 "的转变。
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品质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苍梧县早期就注重标准化生产,建设了无病毒柑桔育苗基地,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优质苗木。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品种改良和品质管控,实施全县统一的无公害技术标准,促进砂糖橘标准化生产。同时,利用山地种植的天然优势,发展生态绿色生产示范基地,结合旅游业实现产业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品牌建设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苍梧县已开始通过电商直播等方式打造本地农产品品牌形象,注册了 " 桂绿 "" 候王 " 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商标。未来可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统一的区域公共品牌,提升 " 苍梧砂糖橘 " 的市场认知度。通过公司和专业市场形成产销一体化模式,实现果农抱团经营,增强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产业链延伸是增加附加值的重要途径。目前苍梧县的砂糖橘产业仍以鲜果销售为主,深加工环节相对薄弱。未来可发展果汁、果酱等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水果物流园项目建设,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减少流通损耗。政策支持和机制创新是重要保障。政府应继续在土地流转、融资支持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民能够持续分享产业发展成果;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应对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等风险。
总结
苍梧县砂糖橘产业的发展实践,为广西特色农业振兴提供了生动范例。通过山地种植创新、电商渠道拓展和产业扶贫机制,当地成功将传统种植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化特色产业。这一案例证明,只要立足地方实际,坚持创新驱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传统农产品完全能够焕发新生机,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未来,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加强品牌建设、延伸产业链条,苍梧砂糖橘产业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唐志敏,蔡建国,唐小忠 . 砂糖橘在广西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J]. 中国果树,2021,37(8):5.
[2] 梁彦. 广西砂糖橘生态控制措施探析[J]. 农家科技:中旬刊,2021,23(4):2.
[3] 陈世超 . 砂糖桔高产栽培及防控黄龙病技术探讨 [J]. 农家科技:中旬刊,2020,2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