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片剂分包机在住院患者口服药发放准确性及工作效率方面的应用评价
姚浩明
青海红十字医院药学部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住院患者治疗期间,准确发放口服药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关乎患者的安全[1]。传统的方式主要以人工发放口服药为主,但极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可能面临发放错误和效率低的问题。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片剂分包机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上[2]。这一设备的应用,通过智能化操作,实现对片剂的精准分包与发放。基于此,我院对比自动化片剂分包机与传统人工发放口服药的准确性及工作效率,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近2 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 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对照组男9 例,女6 例;年龄28~76 岁,平均年龄( 46.12± 11.64)岁;观察组男8 例,女7 例;年龄29~75 岁,平均年龄( 45.76±10.95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P>0.05 ,具有对比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发放口服药方式。由工作人员遵医嘱一对一地人工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等基础信息,确认无误后发放至患者手中,并未患者提供基础用药指导。
观察组采用自动化片剂分包机发放口服药。工作人员在自动化片剂分包机中录入医嘱信息,机器以设定程序自动识别药品信息,精准抓取、分包药品,并在药袋上打印患者的姓名、床号、药品名称、用药剂量等基础信息。为患者发放时,由工作人员详细核对患者的信息,而后再发放给患者,并为其提供用药说明。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观察两组口服药发放准确性及工作效率。统计两组患者口服药发错的例数,包括药品名错误、剂量错误、用药时间错误等,计算药品发放错误率。统计两组患者口服药发放时间,并计算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软件统计分析两组数据,计数资料的表达形式为率( % ),组间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的表达形式为(
),组间采用t 检验。以P<0.05 表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口服药发放准确性更高,口服药发放时间更短,P<0.05 。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口服药发放准确性及工作效率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口服药发放准确性更高,口服药发放时间更短,与对照组比较, ρP<0.05 ,提示自动化片剂分包机的应用,能够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药发放准确性及工作效率。可能因为:在准确性方面,工作人员发放口服药时,受到长时间重复性的影响,极易产生疲劳感,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出现药品信息核对失误。自动化片剂分包机,借助系统录入医嘱信息,通过高精准度的识别与抓取技术,降低人为操作失误,提高口服药品发放准确性 。在工作效率方面,传统人工发放口服药需要人工逐一核对药品信息、药品数量,工作量大、耗时较长,工作效率不高。自动化片剂分包机能够准确、快速地分包药品,同时详细地打印信息,将发放时间缩短,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打印的药袋信息清晰、完整,便于患者核对及医护人员监管,从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自动化片剂分包机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药发放准确性,缩短口服药发放时间,值得推广。未来,需进一步优化有关的设备使用流程,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全面发挥自动化片剂分包机的价值,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用药服务。
参考文献:
[1]喻晔,夏璇,李力,周洪波,等.口服外摆药智能添加系统在我院单剂量分包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3,43(4):441-444.
[2]端王婷,徐启坤,倪佳靓,等.我院住院药房单剂量分包口服药品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体系[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 17(19):136-139.
[3] 林方, 蔡芳, 魏小娟. 我院自动分包机的使用分析[J]. 海峡药学,2023,35(12):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