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及应用探讨

作者

张举

南京白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1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特点

1.1 综合性强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涵盖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需要整合建筑、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同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协调不同专业的施工团队,确保各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协同工作。

1.2 技术含量高

建筑智能化工程涉及大量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要求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技术,以保证工程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1.3 全生命周期管理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从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开始,到施工建设、运营维护,直至建筑的报废拆除。在不同阶段,管理的重点和要求各不相同,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确保建筑智能化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稳定、高效运行。

2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关键技术

2.1 系统集成技术

2.1.1 技术原理

系统集成技术是将建筑智能化工程中的各个子系统(如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通过网络通信技术、接口协议等进行整合,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其核心在于解决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问题,通过统一的平台对各个子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

2.1.2 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中,系统集成技术能够提高工程的整体效率和可靠性。通过集成,避免了各个子系统独立运行可能出现的信息孤岛问题,使管理人员能够在一个平台上对整个建筑的智能化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降低运营成本。同时,系统集成还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提升建筑的智能化水平。

2.2 通信网络技术

2.2.1 技术类型

建筑智能化工程中常用的通信网络技术包括以太网、现场总线、无线通信等。以太网具有传输速度快、兼容性好、应用广泛等优点,常用于建筑内部的高速数据传输;现场总线技术则适用于设备之间的近距离通信,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的特点;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 等,具有安装便捷、灵活性高的优势,适用于一些难以铺设线缆的场合。

2.2.2 对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通信网络技术是建筑智能化工程的“ 神经脉络” ,负责各个设备和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稳定、高效的通信网络是确保建筑智能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在工程管理中,合理选择和部署通信网络技术,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及时传输,避免因通信故障导致系统瘫痪或功能失效。同时,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供了可能,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效率和便捷性。

2.3 施工管理技术

2.3.1 施工流程管理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流程包括施工前期准备、管线敷设、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等多个环节。在施工前期准备阶段,需要进行详细的图纸设计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要求和技术标准;管线敷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确保管线的布局合理、连接牢固;设备安装要保证设备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正确的安装调试;系统调试阶段则要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全面测试,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功能正常。

2.3.2 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

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质量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加强原材料和设备的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在安全方面,要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1 存在的问题

3.1.1 技术标准不统一

目前,建筑智能化工程涉及的设备和系统众多,不同厂家的产品在技术标准和接口协议上存在差异,导致系统集成难度较大,容易出现兼容性问题。

3.1.2 专业人才匮乏

建筑智能化工程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领域,需要既懂建筑工程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市场上这类专业人才相对匮乏,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3.1.3 后期维护管理困难

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复杂性,后期维护管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单位对后期维护管理重视不够,缺乏完善的维护管理制度和专业的维护团队,导致系统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修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3.2 解决方案

3.2.1 统一技术标准

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对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标准的制定和规范,推动不同厂家的产品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接口协议,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同时,鼓励企业参与标准的制定,促进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

3.2.2 加强人才培养

高校和职业院校应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加强对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企业也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学习活动,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此外,还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经验,培养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3.2.3 完善后期维护管理

建立健全建筑智能化工程后期维护管理制度,明确维护管理责任和流程。加强对维护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同时,引入智能化的维护管理系统,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实现故障的提前预警和快速修复,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4.1 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将更加智能化。未来,建筑智能化系统将能够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学习,实现更加智能的决策和控制。例如,通过对建筑内人员的行为习惯和环境数据的分析,自动调整设备的运行状态,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4.2 与绿色建筑融合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下,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将与绿色建筑理念更加紧密地融合。通过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对建筑能源消耗的精确监测和优化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同时,利用智能化的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建筑内的空气质量、温湿度等环境指标,为人们创造更加健康、舒适的绿色建筑环境。

4.3 实现远程化、云端化管理

随着5G 技术的普及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将实现远程化、云端化。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对建筑智能化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云端化管理能够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共享,便于对建筑智能化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优化,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是推动建筑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系统集成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施工管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实现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高效实施和稳定运行。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技术标准不统一、专业人才匮乏、后期维护管理困难等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加以解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将朝着智能化程度更高、与绿色建筑融合发展、实现远程化和云端化管理等方向不断发展,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伟娟.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大众标准化,2023,(21):143-145.

[2]曹轶云.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及应用探析[J].工程与建设,2022,36(04):1530-1532.

[3]刘裔年.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23,13(12):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