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酒店背景下的前厅数字化管理与运营课程
洪艳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酒店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数字化变革。智慧前厅通过智能入住系统、数据驱动决策、个性化服务体验等创新模式,正在重新定义传统酒店的服务边界与运营范式。
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前厅管理课程体系与行业实践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多数课程内容仍局限于传统的对客服务流程培训,缺乏针对数字化运营管理的系统性教学规,致使毕业生难以迅速适应现代酒店的工作环境,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开展二次培训。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深度革新,将大数据分析、智能系统应用等前沿内容融入教学实践当中,以培养契合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一、当前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内容与行业实践脱节严重
目前多数院校的前厅管理课程仍以传统的对客服务流程为核心教学内容,侧重于表单记录、电话预订等基础技能训练。这种教学内容与行业实践的脱节,使得学生所学技能无法满足现代智慧酒店的实际需求。学生缺少对主流酒店管理系统的实操经验,更谈不上对数据分析和收益管理等高级功能的理解与应用。
(二)教学方法与技术创新融合程度不足
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主要以教师讲授和案例分析为主,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存在不足。尽管部分院校已配备模拟实训软件,但此类软件功能通常较为单一,难以真实再现智慧前厅的运营场景。学生没有机会在高度仿真的数字化环境中进行决策训练,所以很难培养数据驱动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的滞后性对学生的技术接受程度和数字化素养的养成产生了直接影响。
(三)实践教学体系支撑能力薄弱
当前前厅管理课程的实践环节多局限于简单的角色扮演和流程模拟,缺乏基于真实业务数据的综合训练。很多院校的实训设施更新缓慢,无法配备主流的智能前台设备、自助入住终端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同时,校企合作多停留在表面层次,企业往往让学生从事基础操作工作,无法接触核心的数字化运营管理内容,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师资队伍数字化教学能力欠缺
教师队伍的数字素养不足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障碍。多数专业教师缺乏在智慧酒店工作的实际经验,对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等新技术的理解停留在理论层面。这种师资能力的欠缺直接影响了数字化教学内容的实施质量和效果。
(五)课程评价体系滞后于培养目标
当前课程评价体系依旧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查及传统技能的考核,难以有效衡量学生的数字化运营能力与数据分析水平。课程的期末考核主要依赖笔试,而实训考核则仅限于对标准化操作流程的评估。这种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在数据思维、技术应用和创新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表现,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下的综合职业能力,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
三、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对接行业数字转型
基于智慧酒店的发展趋势,需要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系统性重构,可增设云端 PMS 系统操作、大数据分析基础、人工智能应用等核心内容,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技术工具。在业务应用模块要重点融入智能排房优化、动态定价策略、客户数据挖掘、舆情监控分析等数字化运营技能。
(二)创新教学方法,深化技术融合应用
采用项目式学习(PBL)教学模式,设计基于真实业务场景的数字化运营项目。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构建智慧前厅VR 实训平台,使学生在沉浸式环境中体验数字化运营的全流程。建议采用“双师课堂”模式,邀请企业专家通过远程连线参与实验教学,实时演示大数据平台的操作与应用。同时,搭建线上学习社区,鼓励学生分享技术应用心得与数字化解决方案,培养协作学习与知识共享的习惯。
(三)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产教融合深度
建设符合行业标准的智慧前厅实训场所,配备自助入住终端、智能接待机器人、酒店大数据分析平台等先进设施。与行业领先的酒店集团构建战略合作关系,协同开发实训项目库与案例资源库。实施“企业导师制度”,为每位学生配置行业导师,以指导其完成数字化运营实践项目。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
实施“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智慧酒店技术培训和企业实践。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组建课程教学团队,集体攻关数字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支持教师参与行业技术论坛和创新研讨会,及时了解最新技术动态,并将行业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内容。
(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能力发展过程
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降低期末笔试的比重,提升过程性评价的占比。通过项目成果展示、实践操作考核、企业评价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评估学生的数字化运营能力。此外,建立企业参与的评价机制,邀请行业专家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评审,提供基于实践视角的反馈建议。
四、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一)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模式
与酒店科技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和技术平台。探索构建“产业学院”模式,由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践机会,学校负责教学实施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深化与酒店科技企业的合作,将最新的技术平台引入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接触并掌握行业前沿的技术应用。
(二)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升级
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建设智慧实训室,积极研发在线学习平台,旨在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路径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学习分析技术,精准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支持。此外,模拟不同业态酒店的数字化前厅运营环境,使学生能够积累更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重视技术伦理与数据安全教育
随着数据应用的日益普及,课程中应增加数据伦理、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相关内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价值观和责任意识,确保他们在未来能够合规地使用技术工具。近期可着手开发专门的技术伦理教学模块,通过案例讨论和情境模拟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使用规范。
五、结语
前厅数字化管理与运营课程的改革,是酒店管理专业适应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通过系统性的课程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体系的完善以及师资能力的提升,我们能够有效缩小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未来,我们必须持续关注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开放、动态且具有前瞻性的课程体系,以培养既精通运营管理又掌握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的同频共振,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为酒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黄淑凡,谯显迪,林城臣. 校企合作共建经营性实训酒店的前厅管理与服务优化策略研究 [J]. 国际公关,2025(09):191-193.
[2] 马聃. 基于OBE 理念的“前厅与客房运行管理”课程设计[J]. 作家天地,2024(26):41-44.
[3] 王颖,张乙喆 . “OperaPMS” 在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教学应用的途径与方法 [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3,21(02):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