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助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探究
吕凯
郑州财经技师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引言:中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核心,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应对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挑战的基础,体育教学在此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体育游戏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为体育教学注入新活力。文章围绕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通过系统分析为优化教学方法提供支撑,更好地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一、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体育游戏作为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的教学载体,其应用价值首先体现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活上,通过构建生动的活动情境、设置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能有效唤醒学生的内在参与欲望,让学生从“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投入”,为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从技能学习维度来看,体育游戏可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复杂的体育技能拆解为更易理解的环节,降低学生的学习认知负荷,帮助学生在无压力的氛围中逐步掌握技能核心要点,实现技能学习的降维突破。在体能发展层面,打破传统体能训练的单调感,将耐力、力量等训练元素融入游戏过程,使学生在沉浸于游戏竞争与互动时,自然完成体能锻炼,实现趣味体验与 体能提升的有机统一。
二、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准备活动中的游戏化设计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堂预防运动损伤、激活身体机能的关键环节,但传统模式下的慢跑、关节拉伸常因流程固化,导致学生处于被动配合状态,身体预热效果不佳。从教学场景实际需求出发,教师可通过游戏化设计将身体激活与趣味互动结合,让准备活动从任务式转变为主动参与式 [1]。
针对心肺功能与反应能力激活,可设计旗帜信号接力赛:教师在场地两端设置起点与折返点,手持红、黄、蓝三色旗帜,将学生分为 4-5组纵队;游戏开始后,教师随机举旗,对应颜色小组的首名学生需快速反应并向折返点奔跑,绕桩后返回与下一名学生击掌接力,全程要求学生保持匀速跑姿以活动下肢关节。对于关节活动不充分的问题,在场地内划分颈部、肩部、腰部、膝关节四个关卡,每个关卡放置对应关节活动示意图,小组学生需依次在关卡处完成指定动作,由关卡负责人检查动作规范度,全部通过且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这种设计让学生不再是机械地跟随教师拉伸,而是带着闯关目标主动调整动作幅度,确保每个关节都得到充分活动,为后续教学环节筑牢安全基础。
(二)技能训练中的游戏化创新
技能训练是中职体育教学的核心,但传统“示范—模仿—重复练”的模式,易让学生因动作机械重复产生畏难情绪,尤其对篮球运球、足球传球等需精准控制的技能,学生难以快速掌握动作要点[2]。
相较于传统训练的单向输入,教师可通过游戏化创新将复杂技能拆解为可操作的游戏任务,让学生在互动中逐步突破学习难点。以篮球运球技能教学为例,可设计运球攻防迷宫赛:在场地内用标志桶搭建迷宫通道,通道中安排 2-3 名学生作为防守者(仅可轻微干扰,不可抢断),其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需在运球通过迷宫的同时避开防守者,且全程需保持低运球姿势,游戏中教师可实时提醒学生手指发力控球、目视前方调整方向,让学生在应对防守干扰的过程中,自然掌握运球的力度控制与方向调整技巧。针对足球传球技能,可设计传球精准投递赛:在场地内设置不同距离的目标区(如 5 米、8 米、10米),每个区域放置不同分值的标志盘,小组学生轮流进行脚内侧传球,需将球传入目标区获取分值,且要求传球时支撑脚与球呈 90 度、触球部位准确,这种游戏通过分值激励让学生主动关注传球动作细节,而非单纯重复传球,有效降低技能学习的难度,提升训练效率。
(三)体能提升中的游戏化整合
体能训练是中职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但长跑、俯卧撑等传统训练形式因强度集中、缺乏互动,在耐力训练环节,提前在校园体育场地内设置 6-8 个打卡点,每个打卡点标注不同的体能小任务,为学生发放标注打卡点位置的简易地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需在 20 分钟内找到所有打卡点,完成任务后获取打卡贴纸,最终贴纸数量最多且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游戏中,学生为完成打卡目标需持续奔跑,自然锻炼心肺耐力,而小任务的穿插则缓解了长跑的疲劳感,让耐力训练从煎熬变为探索乐趣。在力量训练环节,可设计小组力量闯关赛:将上肢力量、核心力量、下肢力量设为三个关卡,小组学生需共同完成每个关卡的任务且要求动作规范。这种设计通过小组协作让学生相互鼓励,避免个体训练时的畏难情绪,同时借助累计任务量确保训练强度,实现趣味与效果的双重兼顾。
(四)课堂总结中的游戏化反馈
课堂总结是梳理教学重点、检验学习效果的收尾环节,但传统教师单向回顾的模式,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无法准确反馈技能掌握情况 [3]。为避免总结环节流于形式,教师可通过游戏化反馈设计,让学生从“被动倾听者”转变为“主动梳理者”,实现“反馈”与“巩固”的同步。
针对知识点回顾,可设计技能要点快问快答接力:教师提前梳理本节课核心知识点,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采用轮答形式,教师提问后小组需在 10 秒内指定一名学生回答,回答准确得 1 分,回答不完整则由其他小组补充得分。这一游戏通过限时作答与小组竞争,迫使学生快速调动课堂记忆,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发现知识点盲区并当场补充讲解。其次,针对技能掌握情况反馈,可设计小组技能互评赛:每个小组推选 1-2 名学生展示本节课所学技能(如足球脚内侧传球、田径跨越式跳高),其他小组需根据动作规范度、技能要点契合度两项标准进行打分,并指出展示中的优点与不足,如传球时支撑脚位置准确,但触球力度偏轻。最后教师结合小组评分进行综合点评,对点评精准的小组授予最佳评委组称号。这种反馈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评价深化对技能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互评内容,掌握整体技能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依据,让课堂总结真正发挥查漏补缺的作用。
三、体育游戏应用的注意事项
从教学本质来看,首要注意事项在于确保游戏与教学目标的深度契合,体育游戏并非单纯的趣味活动,其核心价值应是为技能掌握、体能提升等教学任务服务,若脱离这一核心,即便课堂氛围活跃,也无法实现以玩促学的效果,反而会导致教学重点偏移。另一关键注意事项在于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中职学生的体能基础、技能水平存在显著不同,部分学生可能因体能较弱难以跟上高强度游戏,部分学生则可能因技能熟练觉得游戏缺乏挑战性,若忽视这种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游戏设计,易让部分学生陷入“参与无力”或“参与无感”的困境。
结束语:
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具有激活课堂氛围、降低技能学习难度、提升体能训练效果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多重价值。面向未来,还需结合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与认知规律,进一步创新体育游戏的形式与内容,强化游戏与教学目标的深度适配,持续探索更高效的融合路径。
参考文献:
[1] 孙涛 . 游戏化教学模式在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J].健与美 ,2025,(04):97-99.
[2] 赖玉华 . 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法探究 [J].学周刊 ,2024,(29):4-6.
[3] 李波华 . 中职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探讨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3,(11):83-85.
作者简介:吕凯(1986.11—)男,汉族,河南新密人,本科学历,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