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挖掘初中数学教材习题潜在的思维价值

作者

郭常萍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民族中学

教材是众多数学教育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严谨性和科学性,而数学的习题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数学教材无一例外地会配备大量的习题。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有很多是依据课本典型的例题及习题进行变形、变式、综合及拓展而来。教材中的习题具有示范性,典型性和探究性,是课本的精髓。它一方面起到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 复习并巩固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当前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充分认识课本习题所蕴涵的价值,注重对课本习题进行充分的挖掘和研究,对其深化、发展和全方位探索,挖掘其内含及外延,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组合起来,以达到优化认知、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本文以新人教版教材初中数学中的习题为例,就如何开发课本中典型习题潜在功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谈谈体会。

一、一题多解,夯实双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本上的习题一般只给出一种解法,如果我们在学生系统、全面地获得有关知识后,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联想,多方探求,就可以重现更多的知识点,使知识形成网络,也便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以人教版教材的习题为例,如图 1,AB、CD 为 ⨀ O 的切线,AB ∥ CD,EF 为 ⨀0 的切线,分别交 AB、CD 于 E、F 点,求证∠ °。

师生通过多方联想探索,可获得上述命题的如下证法。

经比较,证法 1 是基本的,证法2、3 较新颖,有一定的创造性,这样处理这道习题既复习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有关知识,同时对于拓宽解题思路、开阔解题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一题多解,既能促使学生沟通知识点间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充分发掘学生的自身潜能,多方法,多视角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挖掘隐含,深化结论(一题多变),培养创造性思维。

为了提高解题能力,从“数”与“形”两方面将该命题进一步拓宽、引伸,充分挖掘出命题潜在的思维价值。思维的创造性表现在培养抓住事物的规律与本质,能够深入地分析、思考问题,进而把具体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揭示出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下面以此为基点,从“数”与“形”两方面将该命题进一步拓宽、引神,充分挖掘出习题潜在的思维价值。

(1)挖掘习题的深度,从而纵向引伸。

在保持原命题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继续探讨新的结论,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2)挖掘习题的广度,从而横向拓展。

部分变动命题条件,强化迁移,可培养思维广阔性,变 ⨀ O两平行切线为过直径端点的切线EF 的垂线。

命题1 如图6,直线MN 和 ⨀ O 相切于点 C,AB 是 ⨀ O 直径,AE ⊥ MN,FB ⊥ MN垂足分别为E、F,BF与 ⨀ O交于点G,AC是弦.求证 ① AC 平分∠ BAE; ②AB=AE+BF ; ③EF2=4AE⋅BE ; ④ 如果 ⨀0 半径为 5, AC=6 ,试写出以 AE、BF 长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解析: ① 连接 CO,易证出 AC 平分 ∠ BAE; ② 连接 OC,先利用 AE、BF 都垂直于 MN,而 ,可证四边形 ABFE 是梯形,而 O 是 AB 中点,且 AE ∥ OC ∥ BF,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得 CE: CF=AO :BO,C 是 EF 中点,从而 OC 使梯形中位线,利用梯形中位线定理可证 AE+BF=20C ,而 AB=2OC,即可证; ③ 连接 AC、BC,AB 是直径,易得∠ ACB 是 90 °,从而∠ ACE+ ∠ FCB=90°,而 BF ⊥ MN,易得 ∠ FCB+ ∠ FBC=90°,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可证∠ ECA= ∠ FBC,再加上一对直角相等,容易证出△ EAC ∽△ FCB,可得比例线段,代入比例线段,化简即可得证。 ④ 由 ② 可求得 AE+BF=10 ,又由勾股定理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 AE 与 BF 的长,继而求得 AE·BF,即可得以 AE、BF 的长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图6

通常数学命题的拓展与引伸,应注意命题之间的变通与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出课本中的典型习题,并努力创设出问题解决的各种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活动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在发现、猜想、探索、验证等思维活动过程中受到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真正体验到成功者的喜悦与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教材中可以做类似这样“变式”的题目还有很多,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结构,也可以帮助学生摆脱题海的困扰,在复习中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教学时,要深挖数学教材习题的本质,触类旁通,使思维呈现辐射状展开,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自然地形成经验。

教学中要善于“借题发挥”,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同时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问题的规律性,能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使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得到提高。

总之,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充分发掘教材潜能,深刻理解课本习题的重要价值,对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捕捉课本中典型习题的求解信息加以研究,并进行合理再利用,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对其通过师生共探的方式展示,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课本,突出教材的基础地位,同时有利于减轻学生无效的学习负担,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G·波利亚  怎样解题——数学教学法的新面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翁凯庆 数学教育学教程 四川大学出版社3、冯剑 浅谈基本图形的运用与变式 中国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