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对策研究

作者

高维 佘乾钊 谢守川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市永川区 402160

一、更新管理理念,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地位

管理理念在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引领方向、把握全局的功能,如果管理理念存在错误、偏差等问题,就会导致整个学生管理工作失准、失灵和失控。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只关心学生的课业完成情况,很少过问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情况,导致一些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改革,要求辅导员及时更新管理理念,科学调整学生管理的方向,确立心理健康发展在学生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从而使高校辅导员将更多的精力、时间等资源投入心理健康教育 [1]。例如,身为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必须深化对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认识,清晰认知当代大学生在发展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打击和逆境,包括情感、事业、家庭、学业等方面,辅导员需要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经验,先学生一步了解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旨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从而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完善管理机制,搭建协同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机制的缺失,很多重要的管理内容、办法难以有效落实和执行。基于此,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改革,要求辅导员能够结合实际管理情况和需求,建设一个可以渗透、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机制。

心理健康预警机制:辅导员以班级、年级、学院、学校为重要节点,建设立体化的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实现全面覆盖。通过预警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大学生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由辅导员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心理问题的生成原因,再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联合各种力量对存在心理疾病的大学生进行干预,确保大学生可以及时获得心理疏导或治疗,避免出现更加糟糕、严重的情况。例如,通过预警机制发现大学生存在心理疾病时,辅导员需要与学生及时进行面对面交流,引导学生有效释放心理压力。同时,辅导员还要联系学校心理医生,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确保大学生心理疾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三、创新管理方法,增强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吸引力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改革,需要将重心放在创新管理方法上,旨在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融入素质拓展训练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参与管理工作的热情,还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精神。例如,辅导员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组织班级全体成员到操场上开展“信任背摔”“十人九足”“齐眉棍”等素拓游戏,大学生通过参加这些趣味性、教育性的游戏,能够放松长期积压的思想负担、心理压力,能够有效避免大学生出现各类心理疾病 [2]。另外,大学生在参加素拓游戏的过程中,还能真切感受同学之间的友情、体会帮助他人的成就感,以及被他人帮助的温暖,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正确的思想观。

依靠信息技术创新线上 + 线下的混合式管理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渗透学生管理体系。例如,辅导员以班级为单位建设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发布关于当代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信息、预防心理疾病的方法等。另外,辅导员还要通过微信群与学生进行交流,弥补线下交流时间不足的短板,及时了解大学生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四、建设管理队伍,提升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管理队伍是开展管理工作的核心要素之一。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改革,首要任务是建设一支高质量的辅导员队伍,这就要求高校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完善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体系。由高校邀请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学者,定期来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学术交流会,向辅导员传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经验,帮助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第二,建立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考核制度。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次数、成效等条件制定考核标准,对考核达标的辅导员发放绩效奖金。另外,在辅导员队伍中开展“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对工作中表现优秀的辅导员发放荣誉证书。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建设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管理队伍,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全面落实。

五、优化管理环境,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教育氛围

环境对个体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当大学生长期处于一个正能量的环境时,其心理健康状态也会向着正能量方向发展,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背景的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改革,需要充分发挥环境的渗透、感染和同化作用。例如,辅导员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的活动,包括宿舍美化大赛、校园文化节、社团交谊舞会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氛围,从而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结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要求高校辅导员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丰富的管理经验、先进的管理思想、负责的管理态度。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应当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情况和需求,实施更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法、建设管理队伍、优化管理环境等对策,旨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苟学敏 .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索 [J].山西青年 , 2024, (13): 112-114.

[2] 伦默如 .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实践策略探析 [J].新闻研究导刊 , 2024, 15 (13): 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