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研究

作者

朱爽

成都石室白马中学

引言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地理教学创新需要超越单一学科的知识传授,构建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跨学科学习模式。地理学科的自然与人文双重属性,为融合科学探究与社会实践提供了天然平台。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主题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视角分析区域发展、环境变迁等现实议题,不仅能够深化地理核心概念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核心素养时代初中地理跨学科学习的价值

(一)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跨学科学习打破传统学科壁垒,通过地理与生物、历史、物理等学科的融合,帮助学生构建系统性的知识网络。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强化了地理学科的区域认知和空间思维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数据分析和社会参与能力。在解决气候变化、城市规划等综合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从而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整合性发展。

(二)增强地理知识的现实应用价值

通过将地理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跨学科学习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具象化。例如在探究南水北调工程时,学生既要分析地理环境特征,又要考虑工程技术的可行性、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这种真实情境的学习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在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三)推动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变革

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教师突破传统教学范式,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这不仅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协作与专业成长,更推动了课堂教学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地调研、数据收集与分析等实践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方式更加注重过程体验和能力培养,契合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

二、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困境

(一)课程整合与课时分配的现实矛盾

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统筹多个学科内容,但在现行分科教学体系下,各学科已有明确的课时要求和教学进度安排。增加跨学科内容势必挤压单科教学时间,教师面临教学任务与课程创新的两难境地。同时,不同学科间的知识体系、教学目标存在差异,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和协作平台,导致跨学科教学往往流于表面,难以实现深度融通。此外,跨学科教学对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但相应的培训支持和资源保障却显不足。

(二)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普遍欠缺

跨学科教学要求教师不仅精通本学科知识,还要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素养和教学能力。然而现阶段教师培养体系仍以学科专业化为导向,地理教师普遍缺乏系统性的跨学科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各学科知识的融合程度与教学重点,容易出现知识堆砌或深度不足的问题。同时,跨学科教学需要教师团队协同备课,但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和激励措施,教师个体往往难以承担跨学科教学带来的额外工作负荷。

(三)教学评价与资源支持的系统性缺失

现行评价体系仍以学科知识考核为主,缺乏对跨学科素养的有效评价标准和方法。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评价依旧聚焦学科成绩,这使得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开展跨学科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跨学科教学需要配套的教学资源、实践场地和时间保障,但现有的教学资源库仍以学科为单位建设,缺乏适合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综合性教学资源。此外,跨学科教学所需的校外实践基地、专家支持等资源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制约了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初中地理与多学科融合的主题活动设计模式

(一)基于问题导向的跨学科探究模式

以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整合地理与相关学科知识,设计深度探究活动。例如以城市热岛效应为主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结合物理学科研究热量传递原理,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温度数据分析,最后通过美术学科设计缓解方案的效果图。这种模式通过真实问题激发学习动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然融合多学科知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需要设计递进式探究任务,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指导学生开展实地观测、数据收集和方案设计,最终形成完整的研究报告或解决方案。

(二)项目式学习驱动的情境实践模式

通过长周期项目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多学科知识。如开展校园生态环境优化项目,学生需要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校园微气候,结合生物学科调查校园生物多样性,利用数学工具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最后通过技术学科设计改进方案并制作模型。这种模式强调实践体验和成果产出,学生在项目实践中自然融合各学科知识,培养规划设计、团队协作和创新实践能力。教师需提供项目指导框架,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定期开展阶段性汇报,最终进行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

(三)主题式社会调查的实践应用模式

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习,整合人文与社会学科内容。如组织社区垃圾分类实施情况调查,学生运用地理方法进行空间分布调查,结合社会科学知识分析居民行为模式,利用统计学方法处理调查数据,最后通过语文能力撰写调查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这种模式注重社会参与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设计调查方案,组织实地调研,指导数据分析,最终完成具有实践价值的调研成果。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调查质量监控机制,确保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并通过组织听证会、成果展示会等形式,促进学生与社区管理者的交流互动,使调研成果能够真正服务于社区治理,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社会价值感。

(四)数字化技术支持的综合模拟模式

利用 GIS、数据分析等数字工具,创建虚拟学习环境开展跨学科学习。如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模拟系统,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资源分布,结合环境科学评估生态承载力,通过经济学知识模拟发展规划,最后利用信息技术可视化模拟结果。这种模式借助技术手段突破时空限制,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系统思维。教师需要提供技术平台支持,设计模拟任务,指导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分析模拟数据并优化方案。

结束语

核心素养导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为初中地理教学改革开辟了新思路。这种教学模式既凸显了地理学科的综合育人价值,又促进了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学科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优化活动设计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让跨学科学习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抓手,推动地理教育向更具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娇 . 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策略研究 [D]. 曲阜师范大学 ,2024.

[2] 刘也汇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研究[D]. 天水师范学院 ,2024.

[3] 都丽娜 . 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教学案例设计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4.

[4] 靳慧勤 . 高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研究 [D]. 安庆师范大学 ,2024.

[5] 黄启艳 . 基于乡土资源的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研究[D]. 贵州师范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