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实践

作者

黄丹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凤凰县木江坪小学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渐深入,我国教育事业开始强调素质教育理念,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广大施教者开始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素质教育的开展。素质教育泛指将传统枯燥教授知识方法抛弃,培养学生创新力与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手段,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水平与创造水平的积极提升,辅助其实现积极学习态度与主观性的形成,在具体学习流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必须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在实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需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培养个人能力,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中,辅助其实现正确人生观的形成,从而保障其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施与实践;

基于素质教育的时代环境下,诸多学校仍在沿用应试教育的思想,将考试成绩当成教学质量唯一的评价指标,尚未对学生综合方面重视教育,这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发展无疑是严重的阻碍。所以全社会共同的呼声就是将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这时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素质教育中蕴含着道德素质、文化学科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心素质等教育。语文教学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有利于辅助学生实现正确“三观”的树立,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加强指导,实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积极培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教学中,需积极指导,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并对学生自学能力的积极培养。基于教育方法而言,需要将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并实现新型教育模式的积极探索,利用诱导、开发、探讨等方法,让课堂环境更加活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例如,组建一支相互帮助学习小组,让学生利用相互合作,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辅助学生在学习中集中精力投入,避免课堂上出现羞于不敢发言的状况,指导学生主动探讨,勇于发言,训练学生在课堂上的分析力与表达力。秉承着自学态度与自学能力置于首位,促进学生自学能力提升,增强语言的使用水平,按照学生个体方面的差异与自身学习差异,进行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育模式积极指导,辅助学生使用符合本身的学习模式,实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达到语文学科的有效学习目的。

二、良好情境的创设,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合理运用情境的创设方法,促进学习效率积极提升。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方法,有利于语文素养提升,需进行语言环境的积极创造。所以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需积极创设交流环境与语言情境,例如,针对教材中和现实生活有关的课文,如打电话、问候、购物等,老师可以利用生活情境的再现方法,进行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有些课文中存在故事情节,可以选择角色扮演教学活动,使学生进行扮演,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不仅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增强,还能让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增强。例如,在《荷花》这篇课文的学习课堂上,作者叶圣陶,老师可以从清晨,我去公园玩,闻到一阵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跑去,见到荷花场景的描述在课堂上导入,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与熟悉话题着手,给课堂教学流程埋下伏笔。老师可以通过巧设问题的方法,如设置荷花特点、生长季节的相关问题,因为小学生对一些花花草草或颜色鲜艳的东西比较喜欢,所以对荷花特征方面会存在疑问,选用设置问题的方法,可将学生求知欲望进行引发,并将其好奇心激发出来。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安排让学生大声朗读文中有关荷花特点的自然段,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另外,老师也可以举办一个诗歌朗诵竞赛、演讲竞赛、戏剧表演等相关活动,针对竞赛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给予鼓励,影响他人感知学习语文带来的乐趣,使其对语文知识积极学习。利用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集中精力投入,从而促进语文素养的积极提升。

三、积极创新,实现学创造能力的逐渐增加

创新作为民族发展之魂,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教学流程中,需要对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培养的同时,实现良好学习环境的营造,并将其学习兴趣调动出来,与学生的个体实况相结合,对学生创造力的强化培养。教师可以辅助学生设置一个合适目标,指导学生加强创新,并对其创造热情实现充分激发。辅助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科学家、艺术家、发明家,则是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为后续学生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人才提供无限可能,或者帮助学生提升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所以小学语文课堂上,需有意识增强学生可塑性,鼓励学生创造思维,指导其勇于表达与创造能力的实现。

四、挖掘教材内涵,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积极提升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内涵重视挖掘,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全面提升。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幼稚,这个阶段无法对教材内涵切实领会,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通过学习课文,有意识辅助学生对课文的内涵深刻领略,促进学生思想素质与道德素养的积极提升。教师需要对各年龄段学生心理特征合理掌握,为学生传递课文的内涵与中心思想。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应该让课文内涵简单易懂,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需要为学生传递合适的课文内涵,促进教学有效性提升。在学生人文素质的增强流程中,需依靠教材内容,秉承务实态度,避免课堂上出现纸上谈兵的情况。在实践的教学流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先从字面上理解与阅读课文,待学生初步掌握课文内容后,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加强深层指导,辅助学生对课文中的人文情怀实现真正掌握,实现对课文的学习目标,辅助学生热爱生活,通过积极乐观的态度找出现实生活之美的目标。

五、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积极提升

语文教学评价,除了需要考量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与教师实现教育目标,还要检验教师教学状况,促进教师教学设计的改善状况,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这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必然需求。所以需对课堂教学合理评价,然后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以此来顺应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从而满足素质教育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就算课堂上的部分学生成绩不是很好,但这些学生口语交际水平与朗读水平较好;课堂上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好,但这些学生常见沉默寡言的现象。所以单纯通过笔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不够科学,学生综合素质很难提升。因此教师需优化评价内容,立身于学生知识组成、学习能力、价值观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推动学生积极发展,从而实现素质教育在语文课堂上的合理渗透。

结语:

总之,素质教育发挥着增强下一代民族未来竞争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作用,还是广大教育人员的主要责任。小学语文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需致力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需利用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促进学习效率积极提升。语文课堂发挥着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作用,要想提高语文素质需进行语言氛围的积极创新。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创造力与思维力。需通过对课文内在涵义的积极挖掘,辅助学生对课文思想加深理解,提升其道德素质,通过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增强,辅助学生梳理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而保证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尼玛.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藏语文教学的合作教学[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 000(006):15.

[2]张芬. 浅谈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8, 000(007):429.

[3][1]杨琼梅.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体会[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 2013,P.97-97,104.

[4]高克强. 导学——品读——训练——检测——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 教育实践与研究(A), 2013(1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