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的国企文化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张隽颖
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 吉林省白山市 134504
近年来,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被赋予更为重大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在这一过程中,党的建设被明确提出为国有企业的根本保障和独特资源。因此,探索以党建为引领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创新,不仅是对国家政策导向的响应,更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新时代呼唤国有企业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从而在坚守红色基因的同时,焕发现代化企业治理的新生命力。
一、党建引领的国企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难点
(一)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理念的深度融合存在障碍
在实践过程中,党建工作的政治属性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虽在理论上高度统一,却常因具体推进方式的差异而出现协同困难。一方面,党建强调纪律性、规范性与意识形态的统一性,而企业文化更侧重于柔性引导、人文关怀与组织活力的激发,两者在方法论层面尚未形成有机衔接的机制。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在推动融合时缺乏系统性的顶层设计,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仍处于并行状态,未能实现理念层面的互相渗透与支撑,导致文化价值理念难以真正贯穿于企业战略与员工行为之中,影响了党建引领作用下文化内生动力的形成[1]
(二)党组织与企业管理结构的协同机制尚未健全
尽管党组织在国有企业治理中具有法定地位,但其在实际管理运作中的功能定位与权责边界仍存在模糊地带。党组织与企业经营管理层之间的决策衔接、职能分配与资源整合缺乏清晰的操作指引,容易出现重复管理或管理真空现象。特别是在基层单位中,党组织负责人与行政负责人之间的职责交叉与协调不足,可能影响管理效率与组织响应速度,也使党建工作在融入管理流程时面临结构性阻力,难以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三)传统管理思维与创新文化需求之间的张力
许多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层级分明的管理范式,强调流程控制与风险规避,这种思维定式在面对当前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时显得应变不足。党建工作中所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实际推动文化和管理创新时,常受制于原有体制的惯性阻力。相关工作人员习惯于遵循既定程序,对创新实践持审慎态度,使得党建工作所力图推动的文化变革与管理模式优化遭遇内在的认知与行为障碍。
(四)党建工作成效难以量化评估与持续改进
党建工作对企业文化和管理的作用往往表现为潜移默化的长期影响,很难通过短期指标或经济绩效直接衡量。当前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用以刻画党建在文化塑造与管理提升中的真实效果,导致相关工作开展时容易流于形式或陷入虚化。由于无法准确评估党建融入管理的实际成效,企业难以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动态调整与优化,也使得党建工作在具体推进过程中缺乏持续改进的依据与动力。
二、党建引领的国企文化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一)构建党建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机制框架
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化融合,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确立统一的价值观传导机制,将党的政治理念转化为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通过制定明确的文化建设纲要与党建行动指南,使两者在目标设定与实施路径上高度协同。企业应当成立由党委牵头、多部门协同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党建与文化融合的长期目标与阶段性任务,并制定可操作的行动方案与评估标准。在企业日常运营中,应将党建主题活动与文化培育项目有机结合,把党的理论主张融入员工行为规范与精神塑造过程中。同时,还需加强意识形态与企业精神的宣传引导,利用内部媒体、培训体系以及文化活动等多渠道传播方式,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逐步形成具有鲜明政治底色且富有企业特色的文化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
(二)完善党组织与管理层的协同运作模式
明确党组织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功能定位与权责范围,推动党组织负责人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建立健全党组织与管理层的定期沟通机制和联合议事流程,实现双向进入与交叉任职制度的落地实施。要进一步细化党组织在战略制定、风险管控、人力资源建设等关键环节的作用发挥路径,例如明确党组织在人才选拔与考核中的评议权、在重大投资项目中的风险评估职能以及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中的监督职责。通过制度化的沟通平台如党政联席会议、专项工作协调小组等,促进党组织与经营管理层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意见交流,避免因职能交叉或权责不清而导致的管理效率低下问题,从而在确保企业合规经营的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提升整体治理效率与组织协同性。
(三)推动创新导向的管理机制与文化氛围建设
在坚持党建引导的前提下,鼓励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适度优化层级结构,赋予基层单位更多灵活应变的空间,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以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与创造力。企业应当积极探索扁平化管理、项目制运作等新型组织模式,打破部门壁垒并促进资源整合,同时通过设立创新孵化基金、跨部门协作平台以及党建与业务融合试点等方式,为管理创新提供制度保障与资源支持。在文化层面,需着力培育开放包容、敢于试错的文化氛围,通过表彰创新典型、组织经验交流活动以及开展创新主题培训等手段,引导员工从被动执行向主动创新转变,使创新意识深入企业文化内核并成为驱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2]。
(四)建立党建工作与文化管理成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
构建一套科学可操作的党建与文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将抽象的价值引领转化为可观测、可衡量的管理行为与文化表现,涵盖员工认同度、组织凝聚力、管理协同性等多个维度。这一体系应当包括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例如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文化氛围测评、党建任务完成度考核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借助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过程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企业需定期开展党建与文化建设的效能诊断,形成评估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建立反馈调整机制使得各级部门能够根据评估结果动态优化工作重点与实施策略,最终形成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党建引领作用落到实处并不断优化,推动企业文化与管理模式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党建引领下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强、影响深远的战略性工程。在未来实践中,国有企业需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持续探索党的建设与现代企业治理的深度融合机制。只有不断深化党建对文化与管理的内在引领作用,才能在坚守根本宗旨的同时,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实现经济效能与社会责任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 王辉 . 新时代国企党建引领国企文化建设的创新模式与效能提升 [J]. 中外企业文化 , 2025, (05): 226-228.
[2]郑巧璇. 基于党建引领的国企文化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 [J].现代企业文化 , 2024, (24):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