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教师信息化能力和素养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

雷笛 陈东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

关键字: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能力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标志,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性。在此背景下,教育部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旨在引领教育走向更高层次的信息化进程。然而,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如何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更是破解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推动课程改革以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所在。鉴于此,提升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显得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更是高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

二、研究背景与研究设计

1. 教师信息化能力的研究背景

自 21 世纪起,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教育部紧跟时代步伐,发布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旨在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驱动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升级 [1]。在此转型关键期,高校教师作为核心力量,其信息技术素养的增强成为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显著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

2. 教师信息化能力的研究意义

强化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是确保教育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的关键举措,这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显著提升教育质量具有深远意义。同时,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仅能直接引领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因此,增强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既是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对于推动国家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信息化的能力,其核心在于计算机科学与网络技术的融合应用,标志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趋势。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教育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教育信息化不仅加速了教育体系中各个环节的革新与发展,还为孕育创新型人才及提升教育质量开辟了全新的道路。因此,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关键所在,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以下为本次研究的目标对象及所采用的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针对的部分教师展开深入调研,我们利用精心设计的问卷调查和细致的在线访谈手段,全面且广泛地搜集了相关数据和信息。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小组成员向该校教师发放了 50 份问卷,并全部成功回收,有效回收率高达 100% 。参与此次调查的教师群体教龄跨度大,主要集中在 5 至 15 年及以上区间,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得以深入了解该校教师的整体情况,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推动教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综合采用了问卷调查、在线教师访谈以及数据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小组成员设计了专项问卷,全面调研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现状。问卷在线发放,内容广泛覆盖信息技术素养的多个维度。

2) 在线教师访谈:为深入探究问卷调查结果,小组成员进行了在线访谈,重点了解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制约因素及改进建议。

3) 数据分析:所有数据通过 SPSS 软件分析,小组成员进行了描述性统计,描绘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全貌;并开展相关性分析,探究信息技术能力与性别、职称、学历、教龄等因素的关联。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对地方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进行了深入调查,以下是详细的研究结果与讨论:

1.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政策的了解程度

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国家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指南》等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内容和要求并不十分了解 [2]。具体数据显示,大部分教师对国家信息技术政策的了解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仅少数教师完全不了解或非常了解。这表明相关部门需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同时教师自身也应增强政策意识。

2. 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现状。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自然也不例外。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中,教师们对于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不仅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还积极地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以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师们对于信息技术的积极态度不仅体现在他们的认识上,更体现在他们的行动上。他们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的技术工具,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种自我驱动的学习意愿,不仅有助于个人职业发展,也为整个教育行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2.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情况分析

在信息获取能力上,虽然教师们依赖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但仅有少量的教师经常使用国外资源。在信息处理方面,教师们擅长文字编辑,但多媒体资源处理技能,如图片、音视频剪辑及格式转换等,相对薄弱。此外,在信息管理方面,教师们更习惯于使用传统的 U 盘、邮箱等工具,而对于云存储、自建网站或数据库等新型技术的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四、制约因素与提升对策

影响教师信息化能力薄弱的主要问题是教师自身信息技术能力不足以及学校缺乏明确的信息化教学要求。针对上述制约因素,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改进的策略:

1. 提出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计划

为确保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应制定个性化的信息技术培训计划。这一计划需要考虑到各专业教师的实际培训内容需注重实效,针对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上的差异,涵盖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统计软件应用等实用技能。同时,培训中应设置如课件或网页制作等考核环节,确保教师真正掌握所学内容。

2. 建议加强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基础。这包括加强校园宽带和WiFi的全覆盖,确保教学硬件的先进性和稳定性,以便教师在任何教学环境中都能顺畅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此外,定期的信息技术讲座不仅更新了师生的信息知识,还激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营造了浓厚的信息化教学氛围。

五、总结与展望

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现状,从而有助于教育政策制定者更合理地制定相关政策,推动我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全面发展。此外,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仅能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还是新时代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内涵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六、参考文献

[1] 郭丽丽 , 尚海静 .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 学 能 力 创 新 研 究 [J].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2024,45(13):112-114.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3.039.

[2] 孙宝华 , 金鑫 , 刘赫 , 等 . 信息时代工程专业教师教学的困境与思路 [J]. 中国建设教育 ,2024,(01):2-5.

[3] 周萌 , 叶玉环 .“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37(12):138-140.

作者简介:雷笛(1985-),体育部体育基础教学部副教授。

本文系 2024 年校级第十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师信息化能力和素养提升的研究与实践”(XJJG24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