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榜挂帅” 政策在地方科技攻关中的实施效果与优化路径
罗威
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 湖北省武汉市 430023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科技创新全链条体系。“揭榜挂帅”是党中央针对制约创新发展的重大科技难题实施的一项科技管理机制改革,是聚焦科技攻关任务实施“揭榜挂帅”机制的重要举措,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一项重要改革 [1]。地方科技攻关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破解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强化此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揭榜挂帅” 政策在地方科技攻关中的实施效果
(一)区域创新活力显著提升
根据“揭榜挂帅”政策实施效果的理论视角,一个区域的创新活力取决于创新主体的活跃程度、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揭榜挂帅”政策已取得一定成效。例如,在东部发达地区,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其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成立两年来累计发布 562 个榜单项目,意向投入资金超 13 亿元,其中 17 个政府项目和 53 个企业项目成功对接。通过打破地域和行业限制,促成蒙牛生物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达成 60 万欧元的国际合作,推动了技术创新的国际化布局[2]。
(二)特色产业技术瓶颈突破
实施“揭榜挂帅”政策的目标是解决特色产业技术瓶颈,主要针对地方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卡脖子技术和产品进行攻关,推动地方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实践来看,地方产业“揭榜挂帅”的实施效果呈现出二个特点:一是地方科技攻关聚焦于特色产业技术瓶颈突破。以“揭榜挂帅”政策为指引,针对地方特色产业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组织科技力量开展攻关,突破一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揭榜挂帅”政策形成了开放的合作攻关机制。“揭榜挂帅”政策把目标与需求相结合,通过公开张榜、邀请战略科学家揭榜等形式,鼓励战略科学家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广泛参与其中,形成开放合作的攻关机制。
(三)生态治理技术创新应用
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揭榜挂帅”政策作为国家科技治理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其核心是“需求导向”。从理论上讲,“揭榜挂帅”政策通过集中力量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可以使攻关任务更快取得突破,这对地方科技攻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揭榜挂帅” 政策在地方科技攻关优化路径
(一)构建多层次参与机制
“揭榜挂帅”政策在地方科技攻关中的优化路径在于构建多层次参与机制,完善“揭榜挂帅”政策的多层治理体系,加强政府、市场、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有效协同,形成合力。具体来说,一是通过探索“揭榜挂帅”模式下的多元治理机制,激发不同主体的创新活力,完善“揭榜挂帅”政策的治理体系。二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促进科研机构和企业创新发展等手段,优化“揭榜挂帅”政策的治理体系。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培育相关人才等手段,优化“揭榜挂帅”政策的治理体系。
(二)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
地方科技攻关在“揭榜挂帅”政策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发挥“揭榜挂帅”政策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攻关项目的价值。其次要增强“揭榜挂帅”政策实施效果,还要充分发挥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再次要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增强服务效果,通过完善专业化的服务体系为“揭榜挂帅”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有力保障。最后要形成区域创新合力,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地方科技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技术需求方的联系,畅通“产学研用”合作渠道,积极探索联合攻关的模式。建立区域科技协同机制,通过项目合作、项目联盟等方式强化区域创新协同发展。
(三)健全成果转化生态
“揭榜挂帅”作为一项创新型科技管理机制,在推动地方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施“揭榜挂帅”政策在地方科技攻关优化过程中,就要加大健全成果转化生态体系的构建,具体来说,第一,优化地方政府的创新政策。在“揭榜挂帅”政策的设计中,要注重其对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的激励作用,并将“揭榜挂帅”政策与其他的创新政策相结合,形成多维度、立体化、多层次的政策体系。第二,加强“揭榜挂帅”科研攻关成果的转移转化。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支持,促进地方科研单位和高校院所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工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同时,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并加大对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等方式推动“揭榜挂帅”科研攻关成果转移转化。
(四)创新风险保障工具
“揭榜挂帅”作为一种新型科研组织模式,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揭榜挂帅”模式下,既要注重“揭榜”,也要注重“挂帅”。一方面,要根据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选择课题,对课题的选择应侧重于基础研究;另一方面,要与市场、企业、资本等主体共同探索合理有效的商业模式,共同承担攻关失败的风险。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风险分担机制,为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提供风险保障[3]。
三、结束语
“揭榜挂帅”是“十四五”时期推动地方科技攻关的重要政策工具,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需求牵引和开放参与的特点,但也存在项目组织方式单一、竞争导向明显、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进一步优化“揭榜挂帅”政策,需要进一步从顶层设计层面推动形成有利于“揭榜挂帅”实施的政策体系,重点是在强化政府引导、支持企业主体创新发展、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完善制度设计,并通过完善资金分配方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本文基于“政策—过程”理论视角,分析“揭榜挂帅”政策在地方科技攻关中的实施效果,并从顶层设计、组织模式、资源保障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参考文献
[1] 孙鑫 . 监督推动浦东“揭榜挂帅”和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工作 [J]. 上海人大月刊 ,(05):12-13.
[2] 林小兰 . 我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政策量化研究——基于三维框架的文本分析 [J]. 中国高校科技 ,(12):22-24.
[3] 邱振生 . 工业企业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的实施路径与思考 [J]. 中国科技投资 ,2024(09):233-235.
罗威 (1982-11),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本科,任职于工程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