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
沙婧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树河初级中学校 615700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学校美育工作在大力发展中,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而初中生处于身心飞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正是他们开始养成良好审美观、想象力及人文素养的重要时期。但现今美术教学依然以教授绘画基本技法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值得深思和探究。
一、明确教学目标,锚定核心素养方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引领着教学的全过程。在制订初中美术教学目标时,要围绕美术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来进行设计。以“色彩基础知识”这一单元为例,不仅要在该单元的授课中教会学生认识、调和各种颜色,更应设身处地地去引导学生运用观察的方式发现大自然五彩斑斓的颜色组合所带来的美妙感觉及色彩赋予人们的心理感受(审美感知);鼓励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知识,创作一幅有关于自己感受的简单绘画作品,使其能达到激发其艺术创造能力的目的(艺术表现);运用不同的材料或方法(比如:拓印法或者拼贴法等)呈现色彩的不同效果,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手工操作的能力(创意实践);讲解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对于色彩的喜爱和忌讳,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色彩背后有不同的文化意象(文化理解),为进一步开展后续教学指明了方向[1]。
二、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核心素养载体
(一)整合多元文化资源
美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教师要把国内外的艺术资源以及各地优秀的美术作品、民间工艺等引入课堂教学中来。例如:讲授中国传统绘画时展示一些西方油画作品,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绘画特色和风格;组织学生欣赏少数民族的服饰图案、建筑雕刻等作品,感受文化的多样性等等。
(二)关注生活实际情境
生活是艺术的创作之源,把生活中的事物、景象作为教学的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可以以“校园的风景”为主题进行写生活动,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树木、建筑物、人物等,然后画出来,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学生对景物的观察、描绘能力,在观察中发现身边的平凡的事物都有美。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活核心素养潜能
(一)情境创设法
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授“古代陶俑艺术”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建立虚拟的博物馆,将不同时代的陶俑实物图像、视频资料和历史故事穿插其中。这样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参观的过程中去观察、感受陶俑的艺术美和文化内涵,再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找出不同种类的陶俑所表现的不同特点、制作陶俑的方法和具体年代,并各自陈述背后的原因,之后学生们再自己通过橡皮泥来制作类似于当时风格的小型陶俑,情境化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感受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审美情趣[2]。
(二)项目式学习法
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实际问题出发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一定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项目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文化衫设计大赛”项目,在学生自主成立班级团队后,教师告知比赛规则及作品评定办法,然后让学生根据要求确定设计方案,绘制图案,并确定制作方式与材质,最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完成成品制作。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例如图案的创意性、美观度、实用性及成本控制等问题。通过项目式实践活动,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艺术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均得到了锻炼,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自信心[3]。
四、具体实施案例及效果分析
以七年级下册“标志设计”一课为例,详细阐述上述策略的应用过程及效果。
(一)教学实施步骤
1. 导入新课
让学生看一些常见的品牌标志、公共标志等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如何才能被大家记住?它是怎么传递信息的?以此引起学生兴趣,并导入本课的教学— —标志设计。采取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对标志的兴趣,如:“大家都喜欢标志的理由是什么?标致是怎么为大家服务的呢?为什么有些标志过目不忘,有些却很难留存在脑海中?”等。
2. 知识讲解
介绍标志的概念及构成要素(图形、文字、色彩),并结合大量优秀案例,把相关的理论知识讲述清楚透彻,以利于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随后可以让一些学生到讲台上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试着画出一个新的标志草图,其他的同学对其进行点评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
3. 实践操作
教师让学生为喜欢的社团或活动设计个性化的专属标志,并自由分组,由组员自行确定各自的任务分工,如收集素材、构思草图等;负责色彩搭配、细节加工等;教师也巡回检查指导,对各小组遇到的技术问题给予解答和建议,对各小组的设计创意予以适当的鼓励与启发。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已有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启发学生灵感。
4. 展示交流
各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展示本组设计的标志作品,并阐述设计理念和创意亮点。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提问、评价。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归纳,点评每幅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给予针对性地建议和鼓励。
5.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标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制作成徽章佩戴在胸前、印在T 恤上或者作为班级活动的海报背景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体验标志的功能和价值,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实施效果
经过这样一系列表现活动之后,学生各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步:懂得从生活中找美、发现美,并融入自己的设计作品里去;提升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能够在所设计的作品中灵活运用图形、文字和色彩等要素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在整个创意实践环节当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动手能力[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而又庞大的工程,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几个方面来进行整体的规划与安排,运用一系列措施来进行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使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以达到学有所成、学有所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明江 . 初中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5,(12):57-59.
[2] 赖晓琴 .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 [J].试题与研究 ,2023,(16):135-137.
[3] 张海德 , 闫芬霞 . 初中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 学周刊 ,2023,(13):154-156.
[4] 王小双 . 初中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J]. 学苑教育 ,2022,(19): 52-5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