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思题目,乐在其中
仇爱群
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中心小学 5283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导课程评价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目标选择方法,聚焦关键能力,强调重点,以增强全面性和综合性。双减政策推行下,小学低年级考核方式多样化,非纸笔测试营造轻松环境,使学生表达自如、展现个性、建立自信。笔者通过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和当前教学实际,分享对小学语文低年级非纸笔测试设计的思考与探索。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非纸笔测试实践的意义
低年级非纸笔测试通过游戏、游园、闯关等趣味形式替代传统纸笔考试,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我、积累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其显著优势包括:一是它减少书写量,鼓励口头表达,减轻学生压力;二是非纸笔测试用游戏闯关等形式激发兴趣,提升参与度,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状况并改善教学;三是通过测试促进教学,锻炼学生表达,提升整体素养。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非纸笔测试的有效设计
非纸笔测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综合融入评估过程,使测试更具趣味性,进而让学生在测试中体验到快乐。那么,如何巧妙设计非纸笔测试的内容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种方法供参考。
(-) 游戏化测试方法,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天生好动,往往难以长时间专注于学习。传统的纸笔测试很难全面准确地评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也可能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效。鉴于玩耍是孩子们的天性,当他们面对充满趣味的游戏时,便会主动参与并全情投入。因此,在非传统的测验中,运用精美的插图吸引学生的视觉注意力,采用闯关、游园、魔法等游戏化手段进行评估,让学生动手操作、朗读和思考……通过全身参与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测试融入娱乐之中,从而提升测试的有效性。如表1
一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语文非纸笔测试题(表1)

利用转转盘、抽签、动手操作等测试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觉得很好玩,积极参与测试,在测试中玩得不亦乐乎。
(二)逐步推进的测试题目,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听、说、读、写构成了小学语文基础训练的核心。语言表达能力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基础,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口头表达习惯显得尤为关键。因此,在非纸笔形式的测试中,我们特别强调“说”的能力,通过语言的实际应用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全面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1. 提升语言能力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应通过积极的积累、整理和融合,初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并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有效沟通。多读、多听、多说被认为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非纸笔测试主要围绕读、听、说进行,通过逐步深入的题目来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表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是交际工具和思维载体,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相辅相成。在非纸笔测试中,语言运用从识字、朗读、背诵/ 讲述到口头表达逐步深入,层层递进,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推向新层次。学生通过朗读和表达获得老师肯定,锻炼勇 μ 、展示才华、增强自信。
2. 培养合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相关。在非纸笔测试中,教师将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贴近生活实际,学生通过多样测试巩固知识,提升综合实践能力。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喜欢表演。测试中引入表演项目,学生合作分角色扮演课文角色。合作表演中,学生学会协作、沟通和倾听,提升语文能力。例如,一年级诵读测试中,学生合作表演《坐井观天》,主动模仿动物神态动作,朗读对话,理解合作重要性。表演中,学生展现自我,锻炼语言表达、自信心和表演技巧。
(三)自选测试题目,尊重个性差异
低年级学生的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学生识字量较多,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而另一些学生则在学习上有所欠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测试题目。这些题目就像超市里的商品一样陈列,供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项目来完成。通过“摘星”式的评价方法,学生完成多少任务就能获得相应数量的星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自主选择测试内容,从而促进个性化发展。在测试过程中,学生能够自由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如表3

在测试中,学生自选题目并自评,教师再综合评定。这种方式赋予学生自由,彰显个性,锻炼能力,激发热情。例如,一个内向的孩子喜欢《猫和老鼠》,在测试中生动讲述故事,吸引观众鼓掌,他开心笑了。
三、制定非纸笔测试量化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针对低年段的非纸笔测试,笔者根据评价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测试内容和形式,并制定了评价量规表,以便教师在测试过程中更清晰地进行判断和评估。如图二年级第一学期非纸笔测评的评价量规表(表4)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了“星级”的四个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语言表达、声音的响亮、态度自然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便更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为教师下阶段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非纸笔测试的教学反思
教师分析学生测试成绩,识别优缺点并反思教学不足,优化教学策略确保评估一致。
设计定制作业和分层指导促进学生发展。爱因斯坦强调教育应为礼物而非负担。非纸笔测试提供轻松评估,激发学生参与并帮助教师掌握学情。教师应重视其应用,利用多样形式丰富学习体验,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2] 陈秀茵. 小学语文非纸笔测试的实践与思考.[J]. 考试周刊 (2017)(71).
[3] 马婷 . 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一一基于浙江省小学考试评价改革的实践案例[J]. 基础教育课程,2018 (21).